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百年前,华裔移民飘洋过海,在美东纽约、美西旧金山、洛杉矶建立了最早的聚居区,他们中有不少白手起家,开创了自己的生意。百年过去,这些家族生意和华埠一起经历了辉煌和风雨,如今,华埠面临着贵族化和老龄化的挑战,而不少家族生意也遭遇后继无人的窘境。美国中文电视中英文频道携手Chase, 联合制作推出特别策划系列《传薪》,聚焦杰出的华裔年轻企业家,讲述他们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回到华埠、回归文化,用自身独特的创造力,振兴家族生意、回馈社区的故事。
邝瑛瑛 Joanne Kwong
邝瑛瑛的履历中,没有太多商业元素:杜克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传播部门负责人。2016年3月,华埠老店珠江百货,因店铺租金过高而濒临结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邝瑛瑛决定辞去工作,与公公婆婆一起转战新址经营珠江,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她积极和亚裔设计师、艺术家合作,定期举办艺术家驻地展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珠江品牌。
五十年华埠传奇 创意珠江浴火重生
2016年初的瑟瑟寒风中,一家经营了近五十年的华埠老店,悄无声息地关门结业。曾经位于百老汇大街繁忙路段的店铺,大门紧闭,里面的货品都已经搬空,但时不时,仍会有过路的纽约客驻足,透过玻璃橱窗向内张望,谈论着这家店铺的传奇。
 
这家店铺的传奇,开始于1971年。那时正值冷战后期,美中贸易尚处于冰封之中,放眼全美,都无法找到来自中国的货品。当时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化学博士的程明怡是保钓运动的学生领袖,他与几个朋友商量在美国开一家中国货品专卖店。仅仅凭借一腔热情,祖祖辈辈从未经商的程明怡硬是在华埠的凯瑟琳街(Catherine Street)开出了一家名为“四新商店”的小铺。这家小铺第一次进货的时候,全美各大电视台都前往码头跟拍,货物从船上运下的那一刻,许多人看到了美中贸易解冻的第一缕阳光。
 
之后不久,“四新商店”搬迁更名为“珠江百货”,对于许多老纽约人来说,珠江百货更像是小型博物馆,对于进货、摆放,程明怡和太太朱敬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层层叠叠、门类齐全的百货之中,蕴藏着中国当代生活的图景;对于纽约的艺术家们来说,珠江百货则是一个藏宝地,Petti Smith经常与朋友相约珠江百货:“这里有令人惊奇的艺术材料,而且还很便宜。”Martha Stewart从店铺一角翻出了中国人祭祖用的锡箔,开心地告诉店主,要用这些“亮亮的纸片”来装饰餐;而对于老华侨来说,珠江百货是个不可或确的存在,用惯的檀香肥皂、爽身粉,穿惯的旗袍、丝绸拖鞋,看惯的瓷器摆设,都让老华侨们一再光顾珠江,杨振宁、李政道都是珠江的常客。
 
2001年,珠江百货搬迁到百老汇大道,面积达3万平方英尺,十年租约结束之后,又续租了五年,在这十五年间,苏荷区地价飞涨五倍,珠江百货也不能幸免。2014年初,房东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租价,程明怡和朱敬业不得不将“关门结业”提上议事日程。消息一出,一片唏嘘之声。
 
但其实,租金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几十年来,美中贸易升温,中国货品不再是“奇货可居”;网上购物崛起,冲击着实体百货店本就微薄的盈利;当年,一腔热血投身店铺经营的程明怡和朱敬业,怎么能找到跟他们一样“理想化”的接班人呢?珠江关门的背后,有着许多必然。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6年11月,珠江百货在几个街区外的新址开张了。开张仪式上,新店主邝瑛瑛一袭正红色的旗袍,宣布将珠江定名为“创意珠江”,她到底是谁?她会给珠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她又要如何续写珠江的传奇?

请点击观赏完整视频短片,和我们一起感受华埠令人鼓舞的创新力量。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