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百年前,华裔移民飘洋过海,在美东纽约、美西旧金山、洛杉矶建立了最早的聚居区,他们中有不少白手起家,开创了自己的生意。百年过去,这些家族生意和华埠一起经历了辉煌和风雨,如今,华埠面临着贵族化和老龄化的挑战,而不少家族生意也遭遇后继无人的窘境。美国中文电视中英文频道携手Chase, 联合制作推出特别策划系列《传薪》,聚焦杰出的华裔年轻企业家,讲述他们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回到华埠、回归文化,用自身独特的创造力,振兴家族生意、回馈社区的故事。
陈展明 Kevin Chan
陈展明是旧金山金门饼食的二代掌门人,继承只制作签语饼的家族饼店,将原本批发的经营模式改为零售,引入为客人可以定制的签语饼。而他的梦想是让每个人都了解签语饼的故事,把小小的家族饼店永远保留下去,将金门饼屋建成为一个签语饼博物馆。
守护母亲五十年的坚持,他打造了官方认证传奇店铺
陈展明走进那个狭小的空间里,立刻觉得热浪滚滚扑面而来,机器吱嘎作响似乎永无休止,这噪音、这高温都让他心生烦躁,他想赶快出去,透口气,或者做点什么都好,只要赶快离开这里。那时候,他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将在这个地方消耗生命中最美的时光,而他自己,最终也将回到这里。
 
吕宋巷

在旧金山华埠,有两条主要街道:为了纪念杜邦船长的都板街,和充满着市井生活气息的市德顿街,在这两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中间,藏着一条旧金山华埠最古老的巷子,旧吕宋巷。这条建于1849年的小巷,曾经充斥着赌场和妓院,如今,巷子被漆成鲜绿色,配上一些古旧的红色砖瓦,因为巷子窄,几乎没有车辆可以进入,巷子里的生意大多是理发、花铺,光顾的人也不多。不过,一过上午九点,却有一个小铺门口,会排起长队,队伍里大部分不是华人,他们被小铺里的香甜气息吸引着,有的举着相机等拍照,有的拿着脆饼塞进嘴里,也有的好奇地看着手中的小纸条。

这是旧金山华埠旅游一个著名的景点:经营了55年的金门饼食公司。在这里,人们只能买到一种饼干——它几乎是全球中餐文化的一张名片,却并非源自中国;许多中国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而它却是美国人眼中,神秘东方国度的象征。
 
签语饼

中国没有签语饼,这一点长期困扰着去中国旅游的美国游客。根据作家Jennifer 8 Lee的《签语饼编年史》所说,签语饼的历史可以轻松追溯到二战期间,当时,签语饼属于地区特产,只有在加州的中餐馆里能够吃到。形状独特的脆饼干里,夹着纸条,写着一些“明天会更好”“在不会做这件事情之前,我们边学边做”等高深莫测的人生指导,还有几个幸运单词,或者幸运数字。

1950年代末期,签语饼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中餐馆都在餐后附送水果和这种小饼干,几十家小型中国糕点生产公司每年生产大约2.5亿枚签语饼。1960年代,这种小饼干已经作为华人文化标志,频繁在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登场。之后,签语饼风靡全球,据传,2004年,巴西国家彩票的中奖数字,相当一部分来自中餐馆签语饼的幸运数字。

如果签语饼不是源自中国,那是谁发明呢?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旧金山历史问题模拟法庭还在1983年就开庭,试图解决签语饼起源问题,一时之间引发了数家旧金山老字号饼店的争夺战。而日本民俗学研究员中町泰子用了六年多的时间,试图证明签语饼发源自日本的某种煎饼,是日本人发明了签语饼。对此,陈展明不以为然:“他们可能是发明了好东西,但是他们自己丢掉了,真正让签语饼发扬光大的是华人。”之后,他又加了一句。“我们不能丢掉。”
 
陈展明

每天早上六点,陈展明就要离家,去采购制作签语饼的原料,跟很多大规模签语饼工厂不同,陈展明家的饼皮除了面粉、糖之外,还要加入一些新鲜的原料。陈展明对自家的配方十分自豪,但他至今仍然不知道配方到底是什么——“我妈妈不肯告诉我。”1962年,陈展明的舅舅在吕宋巷开了这家金门饼食公司,很快,他的妈妈加入进来,尝试找到了独特的配方,制作签语饼,一做就是半世纪。

作坊自己设计制作了简单的烘烤机器,圆圆的大转盘像一个巨大轮回的走马灯,一端,原料浆从细细的管子里酌量滴入烤盘,烤盘闭拢后,在转盘外延烘烤一圈,到轻熟半软。另一端,需要一名手巧的工人,在烤盘打开的一瞬间,揭下饼皮,包着签语条,在细铁杆子一按,失温的饼皮在四秒钟内迅速变硬成型,成为松脆的签语饼。幼年时候第一次吃到自己家里做的签语饼,陈展明喜欢得停不下来。

虽然爱吃饼,但作坊,陈展明是看不上的。又热又吵,而且极度枯燥。“你能想象在这里坐八小时吗?”说起做饼的工作,他脸上带着明显的烦躁,语气也生硬,好像是在跟谁赌气。他打定主意不要接手这个饼屋,不要管作坊的事情,要做点别的,要离开华埠。如今,他在这个作坊忙进忙出,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
 
三年前,舅舅过世,为了照顾妈妈,他接手了金门饼食公司。在签语饼每年30亿枚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时代,小小的手工作坊,怎么活下去?许多人都建议改成自动化生产,但陈展明想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首先,他就将金门饼食从前批发的经营方式,改成做零售,然后着重打出“手工签语饼”的招牌,想方设法吸引游客上门。其次他设计了一系列的独特地体验,游客不仅能参观传统作坊、拍照,还可以坐下体验制饼,或者私人定制,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当场塞进饼皮,做成“属于自己的签语饼”。陈展明还创新了签语饼的口味,增加了巧克力、草莓、绿茶风味,并别出心裁,制作了特大和特小的签语饼。此外,他更发展网上服务,通过网站推广,接受小批量定制,还将作坊里的一个机器改成半自动,增加产量,做出薄薄的小圆脆饼,给它们起名“Fortune Coins”(幸运币)。

在陈展明的努力之下,金门签语饼的名气散播开来。2016年,经旧金山市参事佩斯金提名,又经过旧金山历史委员会听证后,金门饼食被正式评为“旧金山传奇商业老字号”,成为旧金山旅游的必到之处。然而,做了这么多,陈展明仍不知道,手工制饼的前路在哪里。分发签语饼的中餐馆在减少,这种带有战后时期风情的茶余饭后娱乐项目,很可能将被慢慢遗忘。大规模的生产也让签语饼失去手工的精致味道,陈展明觉得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签语饼有多好吃。”

一年前,他租下了隔壁的店铺,不是为了扩店赚钱,而是想把这里打造成签语饼博物馆。他兴奋地计划着,将作坊里两台更老的机器,放到那里展览;在玻璃窗上贴上旧金山华埠的历史照片,每一张他都能说出一大段故事;还要印旧金山华埠的旅游地图,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这里拥挤的街道、细窄的旧巷里深藏的故事。就像是轮回的走马灯,就像被烘烤了一圈的签语饼,曾经离开作坊、离开华埠的陈展明,又重新回到了这里。

他身上充满了矛盾:常常烦躁不已,又耐着性子琢磨生意;抱怨手工赚不了钱,却又执着地想要保留家族传统;讲到当下时代怎么推广签语饼,他柔软老练,说起为何跟别家经营理念不同,他又变得脆邦邦的——这些矛盾,让人困惑,让陈展明更加像一枚看不透的签语饼。不过我想,如果掰开陈展明这枚签语饼,里面的纸条上,应该会写着,“幸运签语饼守护者”。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