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周六表示,中国已进入“轻罪时代”,针对轻罪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已提上议事日程。 当天,樊崇义在“京都刑事辩护专业化高端论坛”上分享了有关轻罪治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他看来,当前轻罪治理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摆在中国政法部门面前。 目前,中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刑辩治理的机制和程序也发生转变。樊崇义表示,近20年来,中国刑事案量不断增加,检察起诉从1999年的82.4万件增至2019年的220万件,刑事犯罪结果也发生了变化,严重暴力犯罪起诉量从16.2万人降到6万人,其中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案件占比从50.4%上升到83.2%。 樊崇义直言,这就是当前中国刑事犯罪结果的总体特征,即“案件总量持续递增,内部轻重犯罪加速分化”。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刑事犯罪案件中严重暴力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被追诉的刑事案件当中,超过85%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据他调研,这一数据在重庆、湖北等地有的已达92%、93%。在发案和追诉数量上,排名第一的“盗窃罪”已被“危险驾驶罪”所取代,2021年之后,网络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第三位。 基于此,他认为,对轻罪进行专门治理并与重罪治理加以区分,是首要任务,“要实施分类治理,不能一刀切笼统地加以治理。”樊崇义还强调,关于轻罪的治理,更重要的是要把如何从治罪变成治理,把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修复起来,从而化解矛盾,“在新的轻罪治理程序当中,刑辩工作任务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