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大一院”公众号4月22日消息,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作为通讯作者,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主任医师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外科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SURGERY》(外科学年鉴)上在线发表题为 《Lung Transplant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end-stage COVID-19 Pneumonia》 的论文。该文的背后正是浙大一院在3月初成功完成的全球首两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手术, 向全球宣告了终末期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外科学年鉴》是美国外科协会、欧洲外科协会、纽约外科学会和费城外科学会的官方杂志,全球被引频次最高的外科学杂志, 编委会只考虑那些能够给外科学领域带来突出贡献的论文 。 两位患者目前病情如何?康复是否顺利?这段时间,社会各界不断发出关切的声音。浙大一院向全社会报告: 全球首两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患者目前康复顺利,一切向好,其中,首位患者即将康复出院! “两位新冠肺移植患者一位66岁,一位70岁,目前恢复得都很好。”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介绍,两位患者术后均顺利撤掉人工膜肺(ECMO),马上呼吸机也要撤下了,已经都可以下床走路并且自主进食了。 把两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浙大一院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也一次次克服医学难题 。 终末期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手术,这项国际上没有任何经验的创新技术,就是浙大一院向生命禁区发起的第一个挑战。 时间倒退回2月份,梁廷波教授正带领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团队与病毒鏖战。2月2日,66岁的王女士(化名)因病情加重从省内某地转院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抢救,病情进展超乎想象,2月3日、2月16日先后气管插管和使用上ECMO。 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这是重症救治团队时刻不忘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每天组织2次MDT,反复研究每一个指标变化,推敲下一步治疗,给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团队不分昼夜的精心救治,王女士的病毒核酸检测终于连续多天转阴,但双肺实变严重,肺功能受损不可逆,生命陷入“绝境”。 “直白地说,她的双肺已完全变成白肺,呼吸机及ECMO各项参数已经调到最大限度但还是无法维系 生命体征 ,气道几乎进不了气了。”救治团队知道, 内科治疗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王女士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能不能跟普通的终末期肺病患者一样,进行肺移植救命?”梁廷波教授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想法。 “她当时的情况不做移植肯定是没有机会的,做移植可能也是九死一生。” 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了解了王女士的病情后也皱起了眉,给老年新冠患者做肺移植, 国际上没有任何经验,技术是否可行,是否有感染风险,术后如何康复……一切都是未知数 ,手术要不要做? 手术的风险和困难绝不是退却的借口, 一支综合实力强大的团队,除了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百的全力救治。 ”一如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的一贯作风,团队轻易不言弃、不放弃,经过与家属沟通,家属也表示:坚决要做,相信医生!医患一条心,向医学高峰发起挑战。 但依靠人工膜肺(ECMO)勉强维持生命的王女士,已脆弱得经不起半点风险,能否经受肺移植手术? 经过专家组评估,患者以前身体健康,心肺功能也都正常,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急剧进展导致肺功能的迅速恶化,其他全身脏器基本正常,病况符合手术标准 。 手术方案经过反复再反复讨论,并通过了医院大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论证。3月1日,韩威力主任主刀,包括肺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组、超声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成功实施了这例高难度手术。 手术压力有多大?如今回过头去想,韩威力仍然激情澎湃, “心理、生理和技术等压力前所未有、超越极限。” 做好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再戴上正压头套,韩威力和团队为了这场手术在手术室呆了12个小时,那一刻他才明白“交流全靠吼”是什么感觉。“正压头套不断向内鼓气,耳边传来海浪般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下,交流基本靠吼,精神还必须高度集中。”韩威力说,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手术中,疼痛、噪音等干扰早已感受不到。 除了生理上带来的困难,手术难度也远超肺移植团队经历过的每一台手术,“由于患者重度肥胖,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肺静脉左房袖吻合处的处理尤其困难,稍有不慎,要么左房无法吻合,或者阻断钳滑脱,患者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 韩威力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一场极度考验医生心理和技术的手术的每一个细节 。 这是一场团队协作的接力跑,生命的接力棒很快交给重症医学团队。 “王女士术后出现了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加在一起,几乎把教科书罗列的可能性都过了一遍。”韩威力介绍, 对行走在悬崖峭壁的生命而言,不紧盯着蛛丝马迹,任何一个并发症的产生都可能使患者 陷入万丈深渊,“因此那段时间医护团队24小时坚守在她身边。”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生命的敬重和对工作的谨慎,多学科团队才得以及时发现异常指标,明确原因、科学救治。韩威力还记得,术后第二天,王女士就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排异,像这类超急性排异在国际上都是极其罕见的,来得特别快、特别凶,两个肺全白了,几乎跟移植前一模一样。由于术前充分论证,制定了详细的治疗预案,使团队能从容应对、及时处理, 第二天 ,王女士整个人就“回来”了,成功闯过排异关,并在术后第5天顺利撤掉ECMO。 这样的惊心动魄,每一次韩威力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台肺移植患者的顺利康复,除了肺移植团队,还倾注了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消化科、康复科等科室的全部心血。” 在后期康复过程中,王女士又出现了消化道出血、迟发性胸腔出血等问题,但都被救治团队一一克服。身材肥胖的王女士给康复医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生命奇迹的背后,是医疗团队的全力以赴,从肌肉力量的锻炼到自主进食, 如今的王女士已经可以自如地坐在床边,用力蹬着康复自行车,还可以自主站立,即将康复出院。 亲眼看着王女士一步步从死亡边缘重回生活正轨,医护人员都备受鼓舞。目前,3月8日接受手术的第二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患者也在平稳康复中。 “通过这两例肺移植,我们在全球首次提出终末期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的评估标准,也突破了国际性肺移植的指南,把经验编写在《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获全球同行的肯定。”韩威力主任介绍,两个患者的康复是浙大一院整体学科实力的体现,也是医院大器官移植团队综合实力的具体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