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建民(Dominic Ng)表示,近期中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为美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点应被列入中美谈判议程。 11月底,特朗普(又译川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将于二十国集团峰会(G20 Summit)上会面,届时关税将成为首要议题。尽管近日中国已提出了一系列贸易优惠措施,但美国副总统麦克·彭斯(Mike Pence)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峰会上仍威胁说,要把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500亿美元关税“提高一倍以上”。然而,在中美经贸关系中,贸易既不是唯一的层面,也不是追求国家利益的唯一途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中国对待外资的态度。近期,中国在开放外商投资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特斯拉(Tesla)和埃克森美孚(Exxon)等美国企业抓住了这一契机。中美在投资领域的互动对实现美国政府所追求的自由、公平和互惠的经贸关系至关重要,应该被提上两国首脑的会谈议程。 中国已全面改革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 尽管中国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仍不及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但在过去三年间,中国已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也为外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首先,中国政府的立场已经从“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在之前的制度下,外国公司只能投资正面清单上的行业,也就是政府“鼓励”的行业,而且每一项投资都需要得到政府批准。这些审批通常伴随着限制(例如成立合资企业的要求)或期望(例如技术共享)。在2016年实施的新制度下,外国公司被允许投资所有的领域,除非是在负面清单上注明的限制类行业。此外,对于不在上述清单中的行业,外国企业不必再申请批准,只需注册投资即可。 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的第二个显著改变是,负面清单上的行业和相关限制明显减少——从2016年的93个减少到2017年的63个,2018年只有48个。也许许多观察人士对这份仍有诸多限制的清单并不满意,中国也的确还有很多进步空间,但这已经是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在许多与美国公司相关的领域,情况已明显改善,包括电动汽车生产、航空制造、某些金融服务和农业活动。如果这股势头持续发展,中国将最终展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该有的姿态。 美国公司正把握新的机会 尽管外国商界对中国执行更为宽松的政策持怀疑态度,但中国政府正在认真实施这些举措。最有力的一项证明就是,当美国的政界人士叫嚣与中国“脱钩”时,美国企业实际上正在扩大对中国的投资。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在2018年1月至9月期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由此可见,美国企业对中国政府最近放开的领域有很大的投资兴趣。 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特斯拉(Tesla)。该公司已开始在上海建造一间耗资20亿美元的全资电动汽车工厂,每年将为中国和全球市场生产50万辆Model 3和Model Y汽车。最近,中国取消了对外资控股的限制,这使得特斯拉的汽车工厂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的汽车厂。其他外国汽车制造商如德国的宝马(BMW)也已效仿,收购其在华现有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 另一个例子是石化行业。自2011年以来,中国逐步取消了对石化行业的限制,现已允许外资控制生产设施。这一改变促使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考虑在广东兴建一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石化工厂来生产石化原料,以满足亚洲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德国企业集团巴斯夫(BASF)也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在广东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重化工企业。 最后,美国企业还准备利用最近公布的金融业改革。2018年4月,中国承诺允许外国公司持有资产管理和证券公司的控股权(立即持股51%,三年内持股100%)。许多公司(包括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正在通过控制现有的证券合资企业来把握这个机会。这将有助于这些美国企业更好地满足中国在财富管理、代理和其他服务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外商直接投资改革为当前的贸易战指出一条明路 当然,这些初步数据还不足以为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改革下定论,这些措施也不足以解决美国目前对市场准入缺乏互惠的担忧。然而,在当前对经济前景预测黯淡的情况下,我们急需听到“改革”和“外国企业反响热烈”诸如此类的好消息。 这些举措表明,中国明白彻底改革过时的做法、为外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最终有利于本国的长期繁荣。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唯有实质的改革加上政府的支持,才能让改革在市场上发挥真正的效用,对企业产生切实的影响,包括这些企业对中国市场长期前景的看法。 中国在改革直接投资方面所带来的机遇,理应在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对话中占据重要位置。最后,在中美经贸关系中持有强硬的态度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建设性目标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