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银行 CEO 吴建民(Dominic Ng)表示,美国不应将中国科技拒之门外。 特朗普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说中表达了他的担忧:“像中国一样的对手”正在挑战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和经济。这样的言论体现出美国长久以来的负面情绪,引发了与中国企业技术合作方面的焦虑和恐惧。目前,美国国会正考虑通过颁布新法规来加强对美投资的审查力度,以防止中国企业接触到美国敏感的科学技术。同时有报道指出,作为对华“301 调查”的一部份,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强制技术转移做出严厉处罚。 对于有可能损害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中国创新实践,美国政府需要保持合理的担忧。但是,我们应该仔细斟酌,不要盲目听从鹰派(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人)完全封锁中国技术的倡议。完全封锁的代价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都将十分高昂,因此,在制定任何政策时都需权衡利弊得失。 想想如今美国使用的一些日常科技应用,都要归功于美国与日本的长期开放关系。如果在1980 年代,美国因对日本崛起持有焦虑而封锁日本科技,那么美国有可能错过即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 JIT)、标志性产品,如索尼(Sony)随身听、丰田普瑞斯(ToyotaPrius)轿车或袖珍计算器、以及被用于电视和计算机屏幕的发光二极管(LED)等关键电子技术。谁能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会带来何种具有代表性和颠覆性的创新科技? 如果我们的市场将中国科技拒之门外,美国消费者将错过移动支付、生物科技和运输基础设施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移动支付 中国在移动支付技术和普及率方面遥遥领先于美国。中国城市中的大多数人都使用智能手机和二维码来进行支付,从餐厅付账到缴纳水电费,几乎所有种类的账单都可以用移动支付完成。阿里巴巴的支付宝(Alipay)和腾讯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是中国消费者广泛使用的两大支付平台。2016 年,中国的移动支付交易金额达九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市场的 100 倍。而这一显著的增长主要发生于过去短短几年间。 为什么这种蓬勃发展的非现金交易生态能在中国而非美国发展起来?首先,中国人口众多,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普及率迅速增长。2016 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超过六亿,相当于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而庞大的用户数量正是实现网络效应的关键因素。但或许更重要的是,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方式从未真正在中国扎根,这使得中国可以直接跃进到移动支付领域。美国现有的 Visa 和 Mastercard 在本土市场收益颇丰,且陈旧的支付系统尚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这两家企业并未有意做出改革。移动支付在中国萌芽生根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且不受制度上的阻碍。 现在,中国的科技巨头正考虑将他们的移动支付系统推向海外。2017 年中旬,阿里巴巴和腾讯纷纷进入了美国支付市场。起初,他们的战略是服务中国游客,但两家企业有更大的野心。如若贸易或投资政策阻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入美国,那么美国消费者将错失许多便利。除了方便消费者,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手续费较低且无需卡片及刷卡机,从而减轻了小型企业主的经济压力。因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出现可能会迫使如 Visa 和 Mastercard 等企业将价值返回给消费者,并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加快创新。由于构建与中国相似的移动支付技术费用高昂,所以美国很难自然产生提供类似服务的企业。2016年,美国企业支付的信用卡手续费逾 880 亿美元,若减免掉这一部分费用,消费者将受益良多。 医药与生物科技 中国用于生物科技和医药研发的支出,以及在疗法和药物研究方面仍落后于美国,但中国强大的人口力量正推动着该产业迅速发展。中国约有 14 亿人口,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同时,中国的癌症和糖尿病病例多于其它国家。这是个巨大的市场,该领域的中国企业纷纷崛起想要填补这一市场空缺。大量曾任职外国生物科技和医药公司的专业人士,以及源源不绝的中国 STEM(即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系)毕业生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中国每年的 STEM 毕业生人数约为美国的八倍)。 虽然总体上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开发的一些尖端药物、医疗器械和疗法显示出该国在产业创新方面的潜力。例如,总部位于北京的百济神州生物科技公司(BeiGene)研发的多款抗癌药物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这使得该公司可与全球知名制药公司角逐,如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默克(Merck)、艾伯维(AbbVie)、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总部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BGI)目前研制的造基因测序设备可媲美全球领先的美国 Illumina 公司。此外,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几种前沿的生物技术进行临床研究,包括 CRISPR 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治疗帕金森和其它疾病的干细胞疗法。如今,中国不仅为全球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提供了原创研究,且增强了该领域的竞争,这将造福更多消费者。 运输技术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表现出其加强本土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短短十年间,中国耗资 3,600 亿美元完成了长达 22,000 公里的高速铁路建设,其营运里程已超过全球其它国家的总和。此外,中国政府还计划增加数十亿的投资用于铁路建设,目的是使高铁于 2020 年覆盖全国五分之四的主要城市。随着中国大规模进行铁路和其它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中国相关企业的产业制造水平改善显著,并能够提供世界级的、具有价格优势的运输技术。 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高铁系统每公里的建设成本为 1,700 万至 2,100 万美元;欧洲的建设成本为每公里 2,500 万至 3,900 万美元;加州高铁项目第一阶段为 192 公里,由于施工难度较大,建设成本为每公里逾 5,000 万美元。此外,像中国中车(CRRC)和比亚迪(BYD)这样的中国企业,已成为向全球提供清洁轨道车和电动客车的领导者。这两家公司都在美投资了数百万美元用于厂房建设,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他们生产的车辆供应给洛杉矶、波士顿等城市。中国其它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子公司,如中国建筑美国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America)也在美国市场受到了关注。这些企业不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并每年向美国劳工支付数千万美元的薪资。 众所周知,美国老旧的运输基础设施亟待翻新。预计到 2030 年,美国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总额将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将用于提升高速公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另外20%将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就美国未来的需求来说,中国所拥有的技术专长将为加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报提供巨大帮助。不仅如此,与中国合作还能为美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带来可观的资本和材料投入。美国限制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政策将使美国纳税人付出真正的代价。 结语 尽管还未在全部高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正快速取得进展,并在许多技术领域达到领先水平。中国的市场规模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全球创新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中国在创新方面与日俱增的主导地位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而非产业政策或政府补贴扶持。 虽然美国政府需要谨慎对待安全风险和其它合理的关切,但不应阻碍中国科技进入美国以及两国的创新合作,否则将损害本国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