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棣目前供职于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中美青年大使”活动是该组织发起的一个长期项目。2015年,山东省实验中学国际部26名高一学生参加了“中美青年大使”活动,于中国新年期间访美,实地探访了美国芝加哥地区的两所高中,并入住学生家庭一周。
访问期间,每个学生都透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写下游学见闻和感悟,这些游学手记便成了《游学看美国》的主体。每篇手记后面,附有带队老师任兴华的点评和朱小棣的感言。全书十几万字,配以许多实地拍摄的照片,颇为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中美高中师生文化交流的成果,以及随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
这些访美学生在国内是重点学校高材生,有的是“学霸”,他们还没出国就已经在学习美国的课程,目标是将来考上美国排名前五十的高校。然而,在国内进行美式教育毕竟不同于在美国实地学习,这就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撞击。
学生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美国同龄人的课堂,与他们一起上课、学习、生活,真真切切地体会做一名美国高中生是什么滋味。他们用新鲜的目光观察美国同龄人,敏感地体验新处的环境,写出来的游学手记既有感性的观察,也有理性的思考,读起来既风趣又富有启发。
他们观察到,美国老师在课堂上愿意花很多时间听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像中国老师一样急着讲解所有的知识点;美国人很小就拥有驾照,但开车过马路总是很自律地看有无行人以确保安全;美国青少年对中国家长和学校禁止“早恋”感到不可思议;美国人不怕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只要诚实地说出来就行;美国学生把中国高中生刷朋友圈、打电脑游戏的时间用在了与朋友社交、娱乐上。但这些中国学生并不只看到美国教育的长处,他们也观察到一些不足,例如,理科知识不如中国学生学得深入。
朱小棣本人在中国接受过教育,又留学美国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并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亲历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如今他的大儿子已从哈佛毕业,就读于布朗大学医学院,二儿子刚刚进入波士顿学院念本科。朱小棣融合自己近30年的切身感悟,以简短点评和抒发感言的方式,有机地植入于学生的访美手记中。
他在序言中指出,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中美文化、教育差异,亦可了解“道听途说”与“走马观花“的不同。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和教师,都可以据此重新审视出国留学前景,为今后发展打下更为完整的框架基础。
(来源:侨报记者林菁8月25日纽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