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9日(周二)晚7:30 林肯中心戴维•葛芬音乐厅 (David Geffen Hall) 余隆指挥 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Maxim Vengerov)与 纽约爱乐乐团竖琴首席南希•艾伦(Nancy Allen) 倾情演出 音乐会曲目包括谭盾微电影交响诗《女书》纽约首演 当天下午4:30林肯中心广场免费公众表演:陈乃霓舞蹈团传统龙舞、全美舞蹈协会中国名族舞 纽约爱乐乐团与哥伦比亚艺术家音乐有限责任公司(CAMI Music)合作,将于2016年2月9日(周二)晚7:30举办盛大音乐会,演奏中国作曲家作品以及受中国文化启发而创作的音乐作品,欢庆中国猴年,向华裔小区致敬。这是纽约爱乐乐团连续第五年举办中国新年庆典,余隆(现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也将重返纽约爱乐乐团,连续第五次登台指挥中国新年音乐会。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国新年音乐会更为突出的亮点是中国作曲家与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创作的音乐作品。音乐会的曲目经过精心选择:让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李焕之作曲)将再一次奏响中国新年音乐会;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将演奏由陈钢、何占豪作曲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弗里茨•克赖斯勒作曲的(Fritz Kreisler)的《中国花鼓》;纽约爱乐竖琴首席南希•艾伦将在谭盾的《女书》首演中倾情献演。 世界著名华人作曲家谭盾微电影交响诗《女书》的创作基于女书。女书是一种濒临消失的语言,由女性发明并专由女性使用,起源于13世纪中国湖南(谭盾的家乡)。谭盾为13部微电影、竖琴独奏和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乐作品《女书》,讲述了“女书村”的故事。谭盾曾说过:“女书这一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心结……我想去当地采风、研究音乐人类学、采集女书音乐,最终为全世界、为我的家乡创作一部新的交响乐作品,延续传统文化,从过去中创造一个新未来。” 除了音乐会以外,纽约爱乐乐团猴年迎新活动还包括一场户外免费演出,在当天下午4:30于林肯中心罗伯森广场(Lincoln Center’s Josie Robertson Plaza)举行。陈乃霓舞蹈团将带来中国传统舞龙表演;来自全美舞蹈协会的美国公立学校学生将会表演中国民族舞。 迎春庆典活动包括酒会、音乐会和庆典筹款晚宴。盛典荣誉主席:莫里斯•格林伯格夫妇(Mr. and Mrs. Maurice R. Greenberg)、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刘结一、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詹姆斯•沃尔芬森夫妇(Mr. and Mrs. James D. Wolfensohn)。盛典共同主席:杨雪兰、陈妤、陈国庆夫妇、唐骝千及夫人徐心眉。本届中国新年音乐会庆典由斯塔国际基金会(Starr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赞助。 迎春庆典的部份收入将用于资助纽约爱乐乐团的资助学校——纽约市皇后区法拉盛120公立学校,该校有众多华裔和中国移民学生。 纽约爱乐乐团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参与2016年“欢乐中国•艺术中国汇”系列活动,包括:2月6-10日在贾维茨国际会展中心的“纽约国际艺术与创意博览会”、2月6日(周六)晚哈德逊河大型焰火表演与帝国大厦亮灯等活动。 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余隆在上海乐队学院的建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中心角色。上海乐队学院是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共同合作成立,是纽约爱乐国际乐队学院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石。 演出信息: 纽约爱乐乐团中国新年音乐会 指挥:余隆 演奏家: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纽约爱乐乐团竖琴首席南希•艾伦 演奏曲目:李焕之《春节序曲》、陈钢、何占豪《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弗里茨•克赖斯勒《中国花鼓》、谭盾《女书》纽约首演 时间:2 月 9 日(周二),晚7:30 地点:林肯中心戴维•葛芬音乐厅 购票信息: 音乐会票价:$35起 网络购票:nyphil.org;电话购票:(212) 875-5656;或林肯中心戴维•葛芬音乐厅售票处 团购电话:(212) 875-5672。15人以上团体订票可享受九折优惠 预定庆典套票(包含酒会、音乐会和庆典筹款晚宴),请联系特别活动部门:specialevents@nyphil.org ,或 212-875-5366。 * * * 中国新年音乐会庆典由斯塔国际基金会(Starr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赞助。 演出节目的部分资金支持来自于纽约市文化事务部、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由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默(Andrew Cuomo)与纽约州议会支持的纽约州艺术协会的公共资金。 艺术家简介 ● 余隆 余隆是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之一。现任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香港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上海夏季音乐节音乐总监。 余隆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音乐世家,自幼随外祖父、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教授学习音乐。后求学于上海音乐学院和德国柏林高等艺术大学,先后受教于中国音乐教育家黄晓同教授和德国歌剧指挥家鲁宾斯坦教授等名师。 余隆是与世界顶尖级交响乐团合作最多的华人指挥家。其艺术生涯涵盖指挥和艺术管理领域。余隆作为指挥家以及交响乐团和音乐节的领导者,多年来始终大力倡导当代音乐,他领导下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艺术机构团体都面向当今最重要的作曲家委约创作。 余隆亦把培养年轻音乐家和社会教育工作作为己任,每年他都会发掘和培养一批年轻音乐家与他领导的乐团合作,使年轻音乐家能够在最受瞩目的音乐平台上崭露头角。2012年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创办的乐队学院令众多的年轻音乐家心向往之。 鉴于余隆在推动当今世界古典音乐事业发展和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2002年,德国万宝龙文化基金会向余隆颁发了年度“万宝龙卓越艺术成就奖”;2003年,法国政府特别授予余隆“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意大利政府向余隆颁发了“共和国骑士勋章”。2010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在其庆祝建院70周年大会上授予他中央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称号,以表彰他近十年来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国内艺术大学首次颁发“荣誉院士”称号,余隆成为我国艺术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当年12月15日又被授予“2010年年度中国文化人物”大奖。2014年12月,余隆获颁象征着法国最高荣誉典属体系的荣誉军团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a Legion d’Honneur)。 余隆是中国第十四、十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 马克西姆•文格洛夫 (Maxim Vengerov) 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生于1974年,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0岁和15岁时相继赢得维尼奥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和卡尔。福烈希国际音乐比赛。10岁那年,他推出首张唱片,此后不断与Melodia,Teldec和EMI等知名品牌合作。2002年,他获《留声机》杂志评选为“年度艺术家”;2004年,他获得格莱美大奖。文格洛夫被多个机构授予荣誉头衔,包括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99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他“国际亲善大使”头衔,这也是首次有古典音乐家获此殊荣。 2014 至2015乐季,文格洛夫为上海交响乐团新音乐厅揭幕演出。同一乐季,他与指挥余隆合作,为上海交响乐团开季演出,又与指挥巴孚•约菲(Paavo Jarvi)合作,为巴黎管弦乐团开季演出,并与纽约爱乐乐团同台演出。《纽约时报》称,文格洛夫在纽约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文格洛夫现在使用的是一把1727年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ex-Kreutzer)。 ● 南希•艾伦(Nancy Allen) 南希•艾伦1999年加入纽约爱乐乐团担任首席竖琴家,茱莉亚音乐学院、阿斯本音乐节和音乐学院竖琴部门的负责人,经常在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演出。艾伦女士曾参与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和巴特尔夫人(Ms. Battle)在美国公共电视网“直播林肯中心”的演出,并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最高法院之音”的独奏会。南希•艾伦与东京四重奏、横笛演奏家兰森•威尔森(Ransom Wilson )和单簧管演奏家戴维•施佛林(David Shifrin)共同录制的拉威尔作品《引子与快板》曾获得格莱美大奖提名。 1973年,南希•艾伦获得了第五届国际竖琴奖,随后又被授予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独奏家奖。由她培养出的学生们也如今都在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中演出。1998年11月,南希•艾伦在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场演出,在指挥家柯林•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下,与钢琴家哈利特•温格林(Harriet Wingreen)、莱昂纳尔•帕蒂(Lionel Party)一起演奏了弗兰克•马丁(Frank Martin)的《小交响协奏曲》。 作曲家及曲目介绍 ● 李焕之《春节序曲》 李焕之(1919-2000)在1955到1956年期间谱写的《春节序曲》描绘了春节期间的欢乐场景。这部作品在中国各地广受欢迎,不论是中国乐器,西方乐器,还是中西结合的乐器组合,都曾演奏过这部作品。《春节序曲》也传出了中国的国门:2007年,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长安壹号”将包括《春节序曲》在内的30首乐曲一起送上了太空,而这颗卫星将这首乐曲发送回了地球。该作品在纽约爱乐乐团的首演是在1972年5月,由安德烈•柯斯特兰尼兹(Andre Kostelanetz)担任指挥;而自2012年1月起,余隆每年都会在纽约爱乐中国新年音乐会中指挥爱乐演奏《春节序曲》。 ● 陈钢、何占豪《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1959年,何占豪(1933-)和陈钢(1935-)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时代时一同谱写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的很大一部分是向中国传统戏剧致敬,将二胡的演奏技巧应用于小提琴的两个弦上,体现了来自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部标志性的作品由古典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改编而来,这部单乐章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对应故事的一个发展阶段:相爱,抗婚,和化蝶。 ● 弗里茨•克赖斯勒(Fritz Kreisler)《中国花鼓》 弗里茨•克赖斯勒(1875-1962)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创作了无数部小型作品,并在他的独奏会中演出;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欧洲文化影响的明显痕迹,唯独除了1910年创作的《中国花鼓》。这件作品运用了五声音阶与平行五度,尽管听上去像是受到中国音乐直接影响而创作的,而事实上作品的创作早于他访问中国的时间。克赖斯勒说:“我不介意告诉你我是多么的享受创作《中国花鼓》的过程。音乐创作的想法源于我曾到访过的一个旧金山中国剧院,倒不是那的音乐给了我创作主题,但却给了我想要创作中国风自由幻想的冲动。”克赖斯勒曾在1916年1月作为独奏音乐家,与沃尔特•达姆罗(Walter Damrosch )施指挥的纽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的前身)两次演出《中国花鼓》;此件作品在纽约爱乐的最后一次演出是在2013年新年音乐会,由艾伦•吉尔伯特(Alan Gilbert)指挥。 ● 谭盾《女书》:为13部微电影、竖琴独奏和交响乐队而作 “我拍完这13部微电影之后,现在我眼中的江、河、湖,都如泪海一般。而这些眼泪又如同每个民族后面那条母亲河一样,承载着我们世世代代崇敬和魂牵梦绕的人类文化。女书则是这条母亲河中的一滴水,一束浪花,美丽又梦幻……《女书》是为13部微电影、竖琴独奏和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乐。13部微电影承载着过去,交响乐队喻意着未来,竖琴是我心目中最女性的一件乐器,它是桥,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谭盾自述 国际知名作曲家、指挥家和艺术家谭盾,如同他心中的英雄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一样,回到自己的家乡,听音寻路,亲自收集和拍摄了世界上唯一的,但正在失传的女书文化及原始音乐。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在田野里拍摄、收集、构思、酝酿音乐的创作和视听影像的结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观念,是这部作品中三维艺术空间的对位(counterpoint):一、影视之间的时空对位;二、音乐与影视之间的对位;三、古老女书与未来之音的对位。这种“三重对位关系”始终持续在13个乐章中,这13个乐章也带有故事性的关联:第1段是序(水书法:母亲•女儿•老同)。第2、3、4段是讲母女之间的故事。第5段是女书村古老村景。第6、7、8段是讲老同(姐妹)之间的故事。第9、10、11、12段是讲女儿对母亲的思念。最后的第13段是“活在梦里”:它是把梦想中的现实融在一面“池塘水鼓”上来演绎的写意作品。谭盾的《女书》第一次声像地、数码科技地记录和收集了古老的女书音乐,这些正在失传和消失的女书文化,无疑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国作曲家谭盾听音寻路、探索未来的灵感来源。 (图片:谭盾《女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