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各战区受降历史存照
老榕树 2015-9-4 14:56
档案:各战区受降历史存照
1945 年 9 月 9 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第一战 区 第一战区受降区原定为洛阳地区,后改为洛阳、郑州、开封、新乡地区,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217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1
分享 老外画笔下的乾隆盛世
老榕树 2012-9-20 16:59
老外画笔下的乾隆盛世
1793 年,即乾隆五十八年,为打开对华贸易大门,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之名,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庞大访华团。使团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为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使团出发前做了精心地准备,但却空手而归。 年轻的英国画家威廉 · 亚历山大作为使团的随团画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762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4
分享 历史事件及其幕后(五)
老榕树 2012-5-1 16:23
莫斯科会议,毛泽东幕后指挥 莫斯科会议,所有人的发言都要提前交稿,按照苏联开会的程序,得提前交俄文稿,因为你发完言,当天晚上莫斯科电台就广播,第二天见报。只有毛泽东即兴发言,而且一口湖南话,很难听懂。我是看的一个苏联秘书的回忆录,他说我们最头疼的就是毛主席讲话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367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分享 历史事件及其幕后(四)
老榕树 2012-4-26 10:06
三、再次访苏,中苏关系江河日下 批斯大林,赫鲁晓夫捅篓子 1957 年毛泽东第二次访苏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斯大林去世以后,从 1954 年 10 月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开始到 1957 年底,三年时间,中苏两党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化。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537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6
分享 历史事件及其幕后(三)
老榕树 2012-4-23 11:56
二、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出兵朝鲜 报复中国,斯大林出尔反尔 从斯大林来讲,还从来没有见过像毛泽东这样的对手,所以斯大林非常气愤。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后来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研究都很少涉及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2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历史事件及其幕后(二)
老榕树 2012-4-20 16:17
新条约出炉,换汤不换药 周恩来是 20 号到的莫斯科。斯大林虽然答应跟你签新条约,但他们从 1 月 5 号成立了一个庞大的条约起草小组,外交部、交通部等几个部委联合,把所有条约文本进行了修改,基本内容还是 1945 年那个条约,就是换了个名字。条约其实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条约,还有一个是关于中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364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7
分享 历史事件及其幕后(一)
老榕树 2012-4-18 15:57
1949 年 12 月,新中国刚刚建立,毛泽东就登上北去的专列,第一次访问了苏联,住了两个月,签订了同盟条约;之后不久,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美中分别卷入; 1957 年 11 月,正值中苏关系的火热期,毛泽东又一次访问了苏联,数年后,中苏两国产生分歧,分道扬镳。看起来,这只是一系列的历史事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385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2
分享 绝版照:沉没前的“泰坦尼克”
老榕树 2012-4-10 17:27
绝版照:沉没前的“泰坦尼克”
1912 年 4 月 15 日,著名的“泰坦尼克”不幸与冰山相撞。 就在它 沉没百年之际,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一组照片,让我们有幸看到了一百年前“泰坦尼克”沉没前的模样。 这些照片由业余摄影师弗朗西斯 . 布朗拍摄。他曾经乘坐“泰坦尼克”号从英格兰的南安普敦旅行到爱尔兰的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6186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20
分享 老照片:毛泽东“秘访”苏联
老榕树 2012-3-30 16:55
老照片:毛泽东“秘访”苏联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北上的专列,前往苏联访问。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走出中国。此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实际成果是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出发时,中共中央没有向外发布消息,只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徐肖冰在去莫斯科的专列上,为毛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632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7
分享 首批52人,邓小平敲开留美之门(下)
老榕树 2011-12-9 14:26
所答非所问 时机的确已经成熟了。代表团回国后,教育部的首要任务,是选拔出首批 50名留美人员。 在与教育部外事局时任副局长胡守鑫熟悉之后,唐占 晞 问他:“胡先生,你们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找到 50个人的?”“我们抓人。”“怎么抓?”“我们开着面包车,到中关村的大学和研究所,走进办公室就问,你们 ...
个人分类: 历史焦点|3490 次阅读|0 个评论
1234下一页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