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9|
已有90年历史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在上海外滩风格各异的建筑中,有一座被公认为是其中最漂亮的建筑,它就是1923年建成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90年风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汇丰银行大楼依旧以华贵的气度、非凡的品质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屹立在上海外滩。
1921年,汇丰银行以每亩4000两白银的价格共耗资6万两白银买下这块地产,并委托当时著名的英资建筑机构公和洋行设计,设计师是英国人威尔逊,承建者是英国的德罗·可尔洋行。同年的5月大楼开工建造,25个月后,即1923年6月,大楼竣工。整栋大楼的造价是1000万两白银,几乎是汇丰银行两年的盈利总和。落成后的汇丰银行大楼的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是外滩占地最大、门面最宽、气势最壮观的建筑,也被英国人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汇丰银行大楼有稀世三宝:铜狮、马赛克壁画和大理石柱子。
铜狮“施迪”
铜狮“史蒂芬”
大楼门前的一对铜狮是汇丰银行的象征。张嘴吼叫的叫“史蒂芬”,名字来自当时香港分行总司理A.G.Stephen,铸造铜狮也是他的建议。另一只狮子被称为“施迪”,是当时上海分行经理G.H.Stitt的名字。
据说,汇丰银行先后铸造了3对铜狮,除了安放在上海外滩的这对最早的铜狮外,在香港皇后大道的汇丰大厦入口,以及在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的汇丰集团总部门前,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
当然,真正的“史蒂芬”和“施迪”只有上海这对,因为当时为了彰显汇丰的独一无二性,铜狮在英国铸成后,立即毁掉了模具,这对铜狮从此成为绝版珍品。那两对在香港和伦敦的铜狮都是后来仿制的。现在大楼门前的“史蒂芬”和“施迪”并不是1923年的原物,是浦东发展银行进入大楼后出资复制的,而真正的铜狮收藏在上海历史博物馆。
穹顶上面的壁画
穹顶四周的壁画
汇丰银行大楼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那高高的穹顶,走进大楼里面,在八角形的门厅抬头望去,离地面20多米高的整个穹顶由三组壁画构成。
穹顶中心是太阳神图案,象征着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外圈是12星座图,它们个个风格迥异、形态活泼,环绕着太阳在宇宙间运行。第三层是8幅宽4.3米、高2.4米的小型壁画,分别代表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在这8个城市的分行,图案以各地的建筑物为背景,用自由女神等8位天神为象征,表达了汇丰银行资本扩张的愿望。
据说当年这些壁画都是由意大利工匠制作,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赋予了这穹顶的优美、巧妙、栩栩如生和气势宏大。
大厅内的大理石石柱
汇丰银行的大厅有两排大理石石柱,柱子直径1米、高6米,两个人拉手合抱才能环绕柱子一圈。这些石柱选用的都是精美的意大利大理石,其中有4根是完整的大理石石柱,没有任何的拼接。法国卢浮宫艺术总监曾称:“目前世界上仅发现了6根完整大理石柱,2根在卢浮宫,其余4根支撑着汇丰银行底层的天棚”。
从1923年大楼建成到上世纪50年代上海解放初期这30年时间里,汇丰银行享用着他们耗费了巨大财力和心力打造的金融王国。之后,汇丰银行就离开了上海,大楼也收归国有。
1955年,上海市政府迁到这里办公,因此该楼一度被称为市府大楼。在政府使用的时间里,许多人认为壁画不符合政府形象,要将它们毁掉。这时,有人提议那样太费事,不如拿东西挡上,于是,就用石膏把它覆盖起来,以至后来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壁画的事情。
1995年,为重振外滩金融街的雄风,上海市政府搬出了大楼。浦东发展银行成了这里的新主人。之前,汇丰银行也曾打算重返故地,但最终由于价格问题而放弃。
当时进入这极尽奢华大楼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因修缮问题,向英国有关方面索取当年的建楼资料。在英国传回的资料里,他们意外地发现了穹顶上面竟然还有被隐藏的壁画。于是,在装修的时候,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封闭了40年的石膏外壳,“世纪壁画”重见天日,这也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的大事。
如今,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你曾去到那里,但仅是从威严的建筑旁走过,则不会感觉到它独有的历史感和古典气息;只有当你在建筑前细细观赏,并走进其中时才会体会它拥有的无尽韵味。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它像一杯浓郁的红酒,像一盏香醇的新茶,会让我们在心里久久地回味。
大厅全貌
大厅的玻璃天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