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秋雨 //www.sinovision.net/?7900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结交朋友,与网友互动。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文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

热度 20已有 4790 次阅读2012-5-10 09:52 |个人分类:摄影集|系统分类:摄影| 原创, 虹口区, 多伦 分享到微信

           虹口区多伦路,是上海的一条小路,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领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

有余。街段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节比鳞次,风格各异。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主锥之地,但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苍桑历程,多伦路及其周围地区从一个侧面

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真可谓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铸就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

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是多伦路成我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

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为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

            1998年,虹口区政府决定把多伦路改建成 “文化名人街” ,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开现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风情,在二三年内引进建成二三十家

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各类文化休闲场馆,从而以独特的文博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位成为上海的游览胜地。

1.文化名人街.正门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

2.文化名人街背门(1)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2

文化名人街背门(2)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3

住宅楼和商铺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4

文化名人街.老茶楼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5

文化名人街住宅楼(1)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6

文化名人街住宅楼(2)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7

文化名人街.路牌名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8

文化名人街景观(1)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9

文化名人景观(2)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0

文化名人街景观(3)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1

文化名人街景观(4)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2

文化名人街景观(5)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3

文化名人街景观(6)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4

文化名人街景观(7)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5

文化名人街景观(8)

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原创)_图2-16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17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8 个评论)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9:22
lovebirds: 欣赏了!
祝朋友快乐! 谢谢了。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9:21
qqqnyc: 赏读。谢谢分享。
祝朋友快乐! 谢谢了。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9:20
jsnh: 博主辛苦!谢谢分享!上海的牌楼叶挺好看的!
这牌楼确实不错。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9:18
国际盲流: 扎足蛋形!很有腔调!只是国内的空污太厉害啦!我觉得晚上拍会更有调调!激赏!    
这是阴天有点小雨时拍的照片,你看上去有点灰朦朦的。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回复 国际盲流 2012-5-10 17:28
扎足蛋形!很有腔调!只是国内的空污太厉害啦!我觉得晚上拍会更有调调!激赏!   
回复 jsnh 2012-5-10 17:22
博主辛苦!谢谢分享!上海的牌楼叶挺好看的!
回复 qqqnyc 2012-5-10 14:32
赏读。谢谢分享。
回复 lovebirds 2012-5-10 13:31
欣赏了!
回复 心芽 2012-5-10 12:27
太精彩,看了照片,了解了历史,珍贵。谢谢分享。
回复 今又是 2012-5-10 12:24
lilin304: 是啊,真想揍他们。上海的环境都被他们破坏了。    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好,回见!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5-10 12:21
lilin304: 我从上海地理志了解到,上海没有自已造的石库门房子,大部分是外国人修建的。虹口区,是侵华日军占领的,所以大部分是日本人造的房子,少量是欧美,英国,法国人 ...
我在重庆租了一间石库门的房子。是陪都文化。中国军阀造。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2:14
theLinmingda: 很有艺术感慨。
我从上海地理志了解到,上海没有自已造的石库门房子,大部分是外国人修建的。虹口区,是侵华日军占领的,所以大部分是日本人造的房子,少量是欧美,英国,法国人造的,那是由于欧美的租借地。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5-10 12:06
lilin304: 其实上海的老房子,大部分是欧美,日本等国所流下来的,大部分保持的完好,基本是二三十年代留下来的,少量是在1919年所流下来的。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
很有艺术感慨。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2:06
dawn: 边上新建的大楼真煞风景!
唉,真没办法,到处造高楼大厦,他们那管环境好坏。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2:02
今又是:    揍他们。
是啊,真想揍他们。上海的环境都被他们破坏了。   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1:57
theLinmingda: 对于上海的多元文化建筑很钦佩。 儿时的记忆太深刻。
其实上海的老房子,大部分是欧美,日本等国所流下来的,大部分保持的完好,基本是二三十年代留下来的,少量是在1919年所流下来的。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回复 今又是 2012-5-10 11:55
lilin304: 讲了轻点叫拆,讲了重点就叫折腾,那折腾的动作还很大,为什么要经常折腾。因为拆的要GDP,造的也要GDP,为了面子,政绩。没办发,他们已走进了怪圈,进了死胡同 ...
   揍他们。
回复 dawn 2012-5-10 11:52
边上新建的大楼真煞风景!
回复 lilin304 2012-5-10 11:51
今又是: 是。老是拆不是回事。
讲了轻点叫拆,讲了重点就叫折腾,那折腾的动作还很大,为什么要经常折腾。因为拆的要GDP,造的也要GDP,为了面子,政绩。没办发,他们已走进了怪圈,进了死胡同,无法改变了。祝朋友快乐!谢谢了。
回复 今又是 2012-5-10 11:41
是。老是拆不是回事。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