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姜守方芳 //www.sinovision.net/?773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

热度 1已有 3088 次阅读2012-7-9 18:47 | 风湿病, 分享到微信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
                                             
                                      作者  姜守芳
                          
 
                                          摘要
      本文从风湿病的初起到形成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原则。从根本上根除病人身体上的风湿病。
                                         Summary
      Formed from the early play of rheumatism, rheumatism, to eradicate the patient's body with this method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重要词汇    1 )尼美舒利,   2 狗脊    3.猴头菌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风湿病的初起
 第3章  风湿病的最后形成
 第4章  风湿病的外表和诊断
 第5章  风湿病的西医治疗
 第6章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
 第7章  治疗后的恢复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1章  引言
做为医生每每看到有些风湿病患者,拖着病残的身体来看病。心里真不是滋味。看到患者喊疼,也很心疼他们。我决心帮助患者根除他们的风湿病。
                                    第2章  风湿病的初起
风湿病词典中写道“心脏,关节和神经系统的一种病,多见于较冷而潮湿的地区。心脏被侵犯,心肌发炎,出现显著杂音.心慌.心跳过快等症状。关节被侵犯时,关节有局部红肿.剧痛等症状。”【5】我认为风湿病不但在我国分布很广,在全世界也很普遍。造成风湿病的原因一般都是出汗后受凉引起的,1)风吹,2)遇凉水,3)接触凉的物体。
                                      
                                  第3章  风湿病的最后形成
人体出汗后由于受凉,受潮,不注意,不当回事,一次两次.....多次反复,最终由小疼到大疼到最后残疾。(主要是思想上不重视造成)
                                第4章  风湿病的外表和诊断
                                 
一)患者关节有疼痛感,活动困难。见图1,图2 。
二)患者各关节明显肿大,活动极困难并有剧痛。见图3.4.5.[2]
三)患者身体局部有莫名其妙的跳动。
四)患者心脏有杂音,严重者杂音很重,心慌.心跳过快。心电图--见图6
 
有上述症状者,就应当诊断为是风湿病。
                                 第5章  风湿病的西医治疗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人类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它强调心与身  、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医生应当特别重视研究每个病人个体健康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所以,它关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强调的是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主动合作。 首先,古希腊医学“认为疾病是由机体内部的紊乱引起的,而不是由病原体微生物入侵引起的。” 其次,古希腊医学“认为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这与中国的中医学有很有相同之处。 到十七世纪时,“体液”学说遭到了猛烈抨击,因为它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从此以后,西医就走上了和自己源头截然不同的道路,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上。   科学的进步使近代西方人认识到,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不能按人们的意愿或者猜想来解释,而是只能用机械理论并以几何和数学语言来表述清楚。这种机械论的观点大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机体的不适并不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是由于机体内受到某种伤害而引起的,药物和外科手术可以治愈或者缓解疾病。20世纪后期,“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的现代西方医学兴起,随着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的发展,21世纪伊始开始走向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医学与个性化医疗卫生时代。 
 所谓西医,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我们一般所说的西医,实际上是指近代和现代医学,在过去的中国被称为新医,与旧医(中医)相对立。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  西医解剖学研究
《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此外,牛痘接种的发明,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一些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   到了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Virchow)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细胞病理学确认了疾病的微细物质基础,充实和发展了形态病理学,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19世纪下半叶巴斯德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Koch R.)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发现。巴斯德还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Mechnikovl I.)系统阐述了吞筮现象及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   在临床医学上,19世纪诊断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雷奈克(Laennec R.)发明听诊器;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19世纪中叶以后,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药物学方面,19世纪初期,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到19世纪末合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   19世纪,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的问题。劳动卫生学、营养和食品卫生学、学校卫生学相继产生。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初,卫生学中又划分出社会卫生学,它的目的是研究人民的健康情况,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原因以及与它们斗争的方法。此外,英国南丁格尔(Nightingale F.)1860年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把基督教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和医药学。由于当时主要传人的只是浅显的解剖生理知识,而且西医在临床治疗技术上并不优于中医,故影响不大。西医开始对中国医学发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以及西医外科和眼科治疗技术的传入,随着西医传入的扩大,近代西医学的成就相继引入中国,从而为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教会医院由沿海进入整个内地,几十年间教会医院在各地比比皆是,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

风湿病的西医治疗. 1)用尼美舒利胶囊,口服,一次0.05--0.1克。每日两次,餐后服用。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200毫克,疗程不能超过15天。建议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最短的疗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好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或猴头菌片)防止胃溃疡。[1]

                                 第6章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包括精气,阴阳,五行,藏象。精气指充斥在宇宙中不断运动且亦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并不相容,然而,当今之科学期刊已多有论文研究之,并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中的部分现象和治疗机理。   
  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定义“完整医药体系”这个概念时提到中医学:“NCCAM(美国国家补充与另类医学中心)把完整医药体系描述为涉及‘完整医药体系是与对抗疗法(常规)医学独立地或平行地演变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些可能反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比如中医学和印度的阿输吠陀医学(英文)。完整医药体系都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相信机体有自愈的能力,这种自愈可能涉及到了应用情绪、身体和精神的治疗方法。”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 1)用豨桐胶囊, 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1】
                   2)用狗脊,(见图 7.8. 。)  50g  用水煎服,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100毫升【4】
                   3)用水龙骨,见图9 。  水龙骨别名回本.多足蕨.石伸筋.青根.石蜈蚣.青石莲.青石蚕.青竹标.青豆鞭.光石蚕。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6--40厘米。附生于阴湿岩石和树干上。根状茎横生,细棒状,弯曲分枝,碧绿色并被有白粉。叶梳生,直立,叶柄长;叶片长圆形,长10--25厘米,1回羽状深裂,羽片20对以上,平展长圆形,长2--3.5厘米,全缘,下部羽片通常较短而下斜,两面密生白色柔毛。孢子囊群圆形,金黄色,生于羽片主脉两侧。根茎.全草都可入药。                               水龙骨根120克,冰糖10克,水煎服。一次100毫升,每日三次。[3]
                   4)绵毛马兜铃,见图10 。  其别名巡骨风.白毛藤.猫耳朵草.猴耳草.毛香.清骨风.白面风.黄木香.多年生攀援草,全株密被白色茸毛。茎细长,攀附他物。叶互生;叶片卵状心形,两面被白色绵毛。花单生下托一叶状苞片,花被成烟头状,黄色中央紫色。蒴果。生于田边路旁.向阳山坡。根及全草可入药。            绵毛马兜铃12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1月后,每次服25--50毫升,一日服两次。(2)绵毛马兜铃9克,水煎,饭后服用。一次50毫升,每日三次。[3]
                   5)枫荷梨,  见图11。 别名白荷.鸭角荷.枫荷柱.边荷枫.阴阳枫.木五加.三叉一支镖.梨荷枫.白半枫荷.白皮半风荷。属于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于山坡林下,小枝有棱,叶互生;有叶柄;叶形变化大,3裂或2裂至叶片中部,或者不分裂;叶片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0--17厘米,全缘无毛,网脉明显。伞形花序顶生,花梗长约1.5厘米。浆果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根,枝叶都可入药。       枫荷梨根90克,瓜子金18克,柳叶白前,土党参根各10克,鸡矢藤.韩信草.万年青各15克,水煎服。能治风湿性心脏病。口服。一次100毫升,每日两次。[3]
                   6)石蒜,   见图12.   别名老鸦蒜.野蒜.龙爪花.一枝箭.避蛇生.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0厘米。生长于山谷林下或草坡上。鳞茎球形,暗褐色,下端密生须根。叶基生,在开花后生出;叶片带形,长14--30厘米,绿色有白粉,全缘,有平行脉。秋季开花;花葶在叶枯后长出,顶端有4--5朵花,伞形排列;苞片披针形,膜质;花红色。蒴果。药用部分为鳞茎(俗称蒜头)。           石蒜,生姜,葱各30克,共捣烂,外敷关节疼痛患处。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
                   7)石龙芮(rui)   见图13.   别名地椹(zhen),天豆,石能,水堇,苦堇。全草都可入药。
                     主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久服轻身明目不老。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令人皮肤光泽有子。逐诸风,除心热躁。         其子苦.平无毒,50克洗净煮熟,当饭吃。【4】
 
      西药由于见效快,往往先用西药(尼美舒利)先控制住患者的疼痛,在用中药(狗脊等......)从根本上根除患者的风湿病。
                                     第7章  治疗后的恢复
当患者感到活动没有困难,并没有疼痛,心跳平稳,心速正常,心电图为如图14.时即为治疗完毕。需要注意的是,在身体出汗后不要碰凉的东西。
                                          第8章 结论
风湿病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说是小病也是大病,需要全世界人民来重视。希望能尽快的发明出没有副作用的特效药,造福全人类。
致谢
我的父母,老师和曾经为我治疗过的医生们,他们在我写论文时为我提供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华药典
  【2】诊断学
  【3】中草药图谱    
  【4】本草纲目
  【5】现代汉语词典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1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2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3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4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5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6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7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8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9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10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11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12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13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风湿病》_图1-14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