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寻迹天涯 //www.sinovision.net/?743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Find The World, Find Myself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

热度 24已有 10950 次阅读2014-10-16 22:40 |个人分类:看天下|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印加古都:库斯科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

(从萨克塞华曼遗址拍摄的库斯科全景)


利马(LIMA)飞库斯科(CUSCO)的早晨,天忽然飘起了雨,送机的司机见我一筹莫展,安慰道:能在“无雨之都”的利马淋着雨,会有好运哦。我将信将疑,他很肯定地点头:别担心,这雨不会下太久,绝对不会影响你们的飞行。果然,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小时后,当我坐在万里高空的机舱内向外眺望:天空澄澈,薄如棉絮般的云层下面,安弟斯山脉(ANDES MOUNTAIN)清晰可见。


库斯科就在这片被群山环绕的乌鲁班巴圣谷(URUBAMBA VALLEY)之中,从高空俯瞰,整个城市仿佛镶嵌在石海中的七彩锁片,在海拔一万多英尺的山脊之上,于高阳的辉照下散发出耀眼的光彩,令人眼目所及已生迷恋。前来接机的导游有着高原人黝黑的面庞,也有印加人特有的热情和宽厚,一见面就从背包内取出准备好的古柯叶,说:“对付高原综合症的最佳药方,口嚼或者泡水喝都行,随时备着。”


车子沿着山道蛇形攀升,仅十分钟的车程,我已感到了不适:头晕目眩、心跳加速,双腿沉得像挂了铅。本以为:这只是旅途劳顿所致,只要美美地睡上一觉就会完全恢复。不料,到了晚上体温升高,这时方才想起那包古柯叶,取一片含在嘴里,又照着导游的法子用开水冲泡,捂着被子且醒且睡,到了夜半发了几次汗后好了大半。第二天随着人流游车河,已是无恙,不禁讶然于古柯叶之神效。


 

(一)石基上的印加文明


 我们下榻的酒店离市中心的武器广场( PLAZA DE ARMAS)数步之遥,是一栋有着浓郁印加风格的老建筑,地基和墙体全部由石头垒砌而成,墙体的上半部用白色涂料加以粉饰,底部的石墙则完全裸露。酒店的经理介绍说:这栋建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年代之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印加的开国君王曼科卡帕克时代。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2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3

(有着浓郁印加风格的酒店,地基和墙体全部由石头垒砌而成)


在印加的传说中,曼科卡帕克神人共体,他是太阳神印蒂的儿子,在人类处于尚未开化的荒蛮时代,曼科卡帕克受其父之托到凡间帮助人类进入文明。他照着父亲的吩咐,手持金杖,从美洲最高且最大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 )出发,沿着安第斯山脉寻找适合建立城邦的沃土。他每到一处试图将金杖插入土中,却屡不奏效,直至来到库斯科,他手中的金杖犹如神针般穿石破土,一撮而就,曼科卡帕克知道: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神所应许的所在了。从此,他和他的妻子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他以神力召唤游居在安第斯山脉地洞深处的野人为他搬运石头,又以“神子”的名义召集当地的印第安土著,教他们按着他亲手绘制的城市图,在库斯科周围加固石基、修筑山道、引水开渠、迅速建起了一座新城。新城落成后约公元1200年,曼科卡帕克自封为“萨珀印加”(意指:独一至尊之君王),并将皈依于其名下的臣民,封以王室姓氏“印加”。之后,印加部落日益庞大,到公元十四世纪,印加人的足迹已遍及整个安第斯山脉,印加的疆域覆盖六国,从南美北部的秘鲁一直扩展到了西部的阿根廷。而被誉为印加摇篮的库斯科,也如日中天般日渐强盛,无可替代地成为帝国的中心。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4

(从太阳神庙拍摄的库斯科市景)


近千年过去了,古城库斯科经受了印加王朝的新旧更替、外族的入侵,也经历了无数次大自然的洗礼,城市的妆容在一次次的修复中,掺杂了更多的被殖民化了的标记。但是,当你走上石阶,从一道石墙绕过另一道石墙,从一个街口穿过另一个街口,你就会发现:那些被深置于石基之上的印加元素,犹如这个城市的骨架,突显出其固有的特质。而印加人顶礼膜拜的、象征万物之源的太阳神,又仿佛是这个城市的灵魂符号,在库斯科的每一个角落,赫然可见。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5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6

(上图:印加风格的木窗上贴着金箔的太阳神像。下图:石墙下的印加妇女,石街中央的水渠一直通往太阳神殿)


“太阳神殿”(Qurikancha)于库斯科现存的印加遗址中,极具考古价值,也是安第斯山脉最有威望的一座祭拜太阳神的寺庙。寺庙的建造跨越了几个世纪、经历了印加的十个王朝。从先帝曼科卡帕克时期开始动工,到伊纳卡帕克国王在位时,完成了大殿中的最后一件黄金雕饰。这个漫长而虔心合一的立殿过程,似乎冥冥之中也感动了上苍,在神灵的护佑下,这个昔日弱小的游牧民族逐渐显露其帝国之相。从建城到立殿的三百年间,印加王朝不仅制定且完善了律法,更有一套利民安邦的治国之道,印加的智囊贤达在教会了百姓男耕女织、依山造田、浸岩制盐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强制性地宗教洗脑,规定印加人只可崇拜他们唯一的真神“太阳神印蒂”,不可供奉其他偶像。并且设定每年的冬至为“献祭日”, 信奉太阳神的子民们必须在那天聚集于神殿,向神奉上金银贡品以求神之悦纳。就此,太阳神殿成了库斯科最神圣的祭台。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7

(印加人祭拜太阳神印蒂的寺庙:太阳神殿遗址)


只是当时,处在鼎盛时期的印加人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这座金碧辉煌的太阳神殿,会被西班牙人强行推倒,陈设其中成吨的黄金,也被当作国王阿塔瓦尔帕的赎价,落入掠夺者的手中。随着神殿的倒塌,神的光耀不再,显赫一时的印加帝国,也在战争和瘟疫双重灾难的打击下,迅速走向衰亡。


(二)印加废墟上的殖民文化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8

(武器广场上的耶稣会教堂,和远处的圣多明戈大教堂)


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人长驱直入,面对天兵来袭,手持长矛、仓皇应对的印加人显得束手无策,当西班牙人的骑兵以破竹之势冲入印加阵营时,这些从不识“马”为何物的印加人,如同遇见怪兽般四处逃散。西班牙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了库斯科,从而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印加统治,进入了完全由西裔掌控的殖民时代。如今,武器广场附近众多的教堂建筑群就是当时西班牙人借宗教之名,逐渐渗入并试图同化土族原住民的一个极好例证,圣多明戈教堂(Cathedral of Santo Domingo)就是其中之一。


从太阳神殿的废墟之上建造而起的大教堂,位居城市的腹地,是一座集后歌德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西班牙庭院风格为一身的经典建筑。大教堂建于1539年,在西班牙人洗劫神殿中全部黄金的六年之后。其地基和底部石砖完全源自太阳神殿,而建造主殿和修道院的其他石材,也是从太阳神殿和库斯科郊外的山区中搬运而来。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9

(在被推倒的太阳神殿的地基上,建起的圣多明戈教堂,以及教堂长廊中保存完好的的殖民时代的油画)


大教堂的地下室,至今还藏有许多珍贵的印加文物,包括神殿中的银制祭台、象征天地河流的石刻图腾:秃鹰、美洲豹和蛇、以及残存在石墙上的花岗岩装饰壁画等等。二楼的环形长廊上则悬挂着数十副殖民时期的宗教油画,这些油画只是圣多明戈大教堂四百多幅藏画中的极小一部分。其中由画家Marcos Zapata临摹的一副《最后的晚餐》,几乎可与达芬奇的同名巨作相媲美,迥异之处仅在于餐桌上的主食,Marcos Zapata别出心裁地用了印加人传统的佳肴“烤豚鼠”来区分与原作的不同,令人拍案叫绝。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0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1

(上图:残存在石墙上的印加壁画。 下图:圣多明戈教堂经历四次地震,底楼的地基和印加石墙依然不倒)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2

(在印加地基上建造的民房,上有西班牙风格的木雕阳台)


然而,受到安第斯山脉频繁地壳活动的影响,圣多明戈大教堂和与其紧挨着的耶稣玛丽亚教堂和艾丽特诺夫教堂都在多次地震后,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教堂的钟楼和塔顶几近塌陷,楼墙上的壁画和天花板上的印加雕刻大多已残缺不全。 震后的修缮工作,因为技术和资金问题,时断时续,一直延续至今。可令人惊奇的是,虽说教堂内外深受重创,底部的地基和印加石墙却犹如磐石般屹立不倒,甚至看不到一丝裂缝。这令我们在叹服印加人超凡的工艺技术的同时,又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当初的印加人,究竟是如何切割和镶嵌这些石块的?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么远距离的传输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距离库斯科约两公里,一个叫“萨克塞华曼”(sacsayhuaman)的地方。随行的导游介绍说:“萨克塞华曼是印加人用于防御的一道军事要塞,也是一个重要的祭天场所,这里有印加、甚至印加之前,库斯科最古老的石墙。你们的种种疑问,或许可以在那里找到解答。”


 

(三)印加石墙:萨克塞华曼


通往萨克塞华曼(sacsayhuaman)的山道蜿蜒悠长,沿着三十度的斜坡徒步向上,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绿野,给人以一种恍如置身世外之感,而绿野之上的一段段石墙,又将思绪带到千年之前,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一块块石头矗立在那里,像一个个士兵,驻守着这个属于太阳神的圣地?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3

(印加石墙萨克塞华曼部分远景)


印加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他们口口相传的历史流散在民间,大多已抹上了神话的色彩。现有的对印加帝国的记载,很多只是后人的一种猜测和推断。据说:萨克塞华曼在印加之前,是安第斯山脉的另一个古老部落“阿亚尔马卡人”的栖息之地。到了印加国王维拉科查统治时代,其下的一个部落昌卡人意欲谋反,他们在此修建石墙,想借萨克塞华曼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与印加人打一场争夺库斯科之战。结果,被维拉科查王之子帕查库特克率领的印加军队全部歼灭。这个英勇善战的小王子也因这次战役的胜利,取代了其父的王位,成为印加帝国的第九任国王。帕查库特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石墙。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4

(印加石墙:萨克塞华曼,最大的石块重达300吨,多边角之间紧密镶接,连一张纸也无法插入)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5


他动用了超过两万的劳力,将他们进行编组,分别负责采石、运输、切割和镶嵌,其庞大的工程前后持续了三个王朝,直到将近百年之后的1527年才正式完工。虽说当初,这项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但事实上,在建造石墙之时,正值印加帝国最鼎盛的黄金时代,国无战事,石墙的功能也由军事之需转为民用,以囤积粮食和储备黄金。这里也成为库斯科的一处娱乐和庆典的场所,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南半球的冬至那天,印加王室和全城人都会聚集在石墙附近,一个可容纳千人的竞技场,举行隆重的献祭仪式,来敬拜他们的太阳神。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6

(在每年的冬至,印加王室和库斯科人都会在可以容纳千人的竞技场,举行祭奠太阳神的仪式)


在离印加石墙约两里外,有一个采石场,据说当时的印加人就是在这座山上进行采石,并用人力将切割后的石块顺着山体缓缓下滑。由于石块与石坡之间长年累月的摩擦作用,这里的山道变得异常光滑。原来,印加人就是利用物体之间的摩擦原理来进行纵向传递;而在平面运输时,则将石沙和小石头铺在洒了水的泥地上,以缓解石块与地面间产生的阻力。在整个远距离的传输过程中,也间接地完成了对石块的打磨工序,实则是一举两得。这也似乎解开了,有关印加人何以不使用“轮子”之谜。在海拔3700多米的陡崖峭壁上,运用斜坡之间的“平面挪移法”,显然要比“滚动运输”更易于平衡和掌控。印加人又利用石头间的缝隙来切割石块,他们观察每一块石头的纹理,在他们的意念中,石头也是有生命的个体,也有属于自己的血脉走向,只要沿着脉络切割就会易如反掌。原来,这些被我们认为是疑难杂症的问题,在印加人看来,却是游刃有余。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7

(印加石墙萨克塞华曼附近的采石场,如今已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虽说萨克塞华曼的印加石墙,带给了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想象空间和颇为有趣的智能解答。但是印加人是如何做到:石墙之间环环互锁,石块角距间的紧密嵌合的,至今仍是个难解的谜团。他们如此精密地筑造石墙,会否是用于天体研究?或者是利用太阳在石墙间的折射,来计算年月时日的一台大型“石钟”?我想,答案也只能有待后人去解答了。


从库斯科到萨克塞华曼、从太阳神庙到圣多明戈大教堂。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如今的南美大陆会是怎样的格局,印加帝国是否仍雄踞一方?只是,历史的长河无法倒流,适者生存的繁衍法则和胜者为王的强者逻辑,依然是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所幸的是印加帝国虽已成为过去,古城库斯科却依然保有它固有的灵性,且以她博大的胸怀,将印加精神和印加人的故事告白天下,我想:这就是这座城市吸引人的所在吧。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8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19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20



文章已在《世界周刊》1595期刊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行故我在》之南美库斯科_图1-2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6

握手
2

雷人
1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8 个评论)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1-24 00:34
小月: 上海——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确实,她的今天已不那么可爱了。光怪陆离的表象下,窝藏着太多不见底的虚伪和毫无必要的攀比,人情淡于水,蝇利必争,到处都是扯皮 ...
說的是。希望如此吧!祝小月老師感恩節快樂!
回复 小月 2014-11-21 01:25
寻迹天涯: 每次懷著期待去上海,又失望而歸。也有杯酒籌措,但卻話不投機。覺得上海已經不是我心目中的上海了。也不是不喜歡,但是已經真心愛不起來。如果不是因為探望父母 ...
上海——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确实,她的今天已不那么可爱了。光怪陆离的表象下,窝藏着太多不见底的虚伪和毫无必要的攀比,人情淡于水,蝇利必争,到处都是扯皮。唉!希望她凤凰涅槃,火中重生。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1-20 23:28
小月: 母亲九十五岁了,去了天国,也是一种解脱。我这次回中国较赶,人累了点,上海仍精彩,酒喝多了,人更累。
DAN BROWN是个直面人生的勇敢揭示者,看他的小说好像又 ...
每次懷著期待去上海,又失望而歸。也有杯酒籌措,但卻話不投機。覺得上海已經不是我心目中的上海了。也不是不喜歡,但是已經真心愛不起來。如果不是因為探望父母,我還是寧願窩在紐約看書寫字。
看丹布朗的書,我總是好奇他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內幕和素材,又佩服他的專業和精通。這麼大部頭的巨作,情節和線索卻絲絲入扣,涉及的領域又是林林總總,讀后真的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喜歡此類型的讀物,一句話:長知識!
回复 小月 2014-11-20 22:18
寻迹天涯: 緣盡人去,也是自然。請小月老師節哀,注意保重身體。
我是看了電影達芬奇密碼之後才知道丹布朗的,之後找了達芬奇密碼的書來看,覺得書更精彩。他的另外一本《 ...
母亲九十五岁了,去了天国,也是一种解脱。我这次回中国较赶,人累了点,上海仍精彩,酒喝多了,人更累。
DAN BROWN是个直面人生的勇敢揭示者,看他的小说好像又审视以往的历史,并领略了最前沿的科学。失落的秘笈,写了兄弟会,MANSON,华盛顿、小布什等,……高屋建瓴,大处落手,深渊收尾。读后收益不少,使我更了解了美国。
祝你一切顺利,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1-20 13:08
小月: 不好意思,这几天我回上海,因奔母亲的丧,很少上网。我阅读了DAN BROWN的全部作品。他的长篇小说为数不多,但篇篇精彩。 ...
緣盡人去,也是自然。請小月老師節哀,注意保重身體。
我是看了電影達芬奇密碼之後才知道丹布朗的,之後找了達芬奇密碼的書來看,覺得書更精彩。他的另外一本《失落的秘笈》我也喜歡。不過看了一年了還沒有看完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1-20 13:03
田京辉: 好图好文!最喜欢这种让人在欣赏美景时长知识的博客,学习!
謝謝留言,也喜歡你的攝影文章,很棒!
回复 小月 2014-11-20 09:27
寻迹天涯: 可以推薦一下你看的英文小說和電影嗎?我出行的時候,通常會帶一本書或者詩集。女友說我老土,我卻喜歡翻書。比那些電子讀物更有閱讀的感覺。 ...
不好意思,这几天我回上海,因奔母亲的丧,很少上网。我阅读了DAN BROWN的全部作品。他的长篇小说为数不多,但篇篇精彩。
回复 田京辉 2014-11-17 10:43
好图好文!最喜欢这种让人在欣赏美景时长知识的博客,学习!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0-30 22:23
小月: 其实我很闲,除了每天看英文小说、电影作为自我修炼的功课外,别无他事。希望以后也像你一样行迹天下,当然你还要做大生意,我纯属找存在的感觉。哈! ...
可以推薦一下你看的英文小說和電影嗎?我出行的時候,通常會帶一本書或者詩集。女友說我老土,我卻喜歡翻書。比那些電子讀物更有閱讀的感覺。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0-28 13:55
jackwen20: 谢谢.图文并茂,文胜一筹.
歡迎新朋友,預祝萬聖節快樂!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0-28 13:52
江湖e郎: 图文并茂,颇有章法的游记,让人宁静,让人陶醉。谢谢!    
很喜歡你的攝影。向你學習!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0-28 13:51
無心者無痕: 图文并茂,文字宏阔中不失细腻,谢谢分享!
感謝無老師點評。秋安!
回复 寻迹天涯 2014-10-28 13:49
国际盲流:    好文,好图
謝老杜表揚。問好!
回复 国际盲流 2014-10-24 18:15
   好文,好图
回复 無心者無痕 2014-10-20 01:06
图文并茂,文字宏阔中不失细腻,谢谢分享!
回复 江湖e郎 2014-10-19 21:51
图文并茂,颇有章法的游记,让人宁静,让人陶醉。谢谢!   
回复 jackwen20 2014-10-19 17:31
谢谢.图文并茂,文胜一筹.
回复 Lmd 2014-10-19 10:45
寻迹天涯: 我们无法让时间停止,唯有在文字和图片中,记忆所有的美好。让这种感觉伴随在我们的旅途中。问好LMD.
让我们回顾,仿佛回到从前;找到历史感觉,充实了自我。祝好
谢谢
回复 mrasiandragon 2014-10-18 21:10
雪留鸿爪足迹处处,人生虽短该知足矣!
回复 小月 2014-10-18 20:31
寻迹天涯: 总是在等小月老师出新文,总也等不到。是忙吗?但愿能再看到您的精彩文字。说到长城,我是去过几次的,的确气势恢宏,但是我却体味不到那种历史的久远感。都说中 ...
其实我很闲,除了每天看英文小说、电影作为自我修炼的功课外,别无他事。希望以后也像你一样行迹天下,当然你还要做大生意,我纯属找存在的感觉。哈!
123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