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寻迹天涯 //www.sinovision.net/?743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Find The World, Find Myself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死之解说》

热度 23已有 4123 次阅读2012-3-28 22:47 |个人分类:心灵文字|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在键盘上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忽然感觉有些语塞。
       在这样一个春雨温润,万物生长的下午,写这么一个主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之所以想写,是因为之前读了博友,美中网第一才女【纽约桃花】的关于纪念诗人海子的诗文,以及博友间由此展开的对于诗人之死的探讨。诗人海子在人生正当风华正茂之时,选择以自杀来作为对他短暂生命的一个总结。这份交卷似乎是太早,太唐突了,以至于到如今,他的死仍然引发很多的争议和猜忌。
 
       其实不单单是海子,从博友【午后初雪】列出的一长串诗人死亡名单中,你就会发现,诗人自戕,古今中外皆有:屈原投江,海明威饮弹,顾城挥斧悬梁,以及三岛由纪夫的介错切腹。诗人对死亡而采取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自我了断法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与此相反的是,因着他们的死,他们的作品身价倍增。因此,就有人信口雌黄:诗人是以死为炒作手段,来哄抬自己。我想这种妄断未免丧失人性。试想: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他还怕什么,他还会在意那些苟且在尘世之上的徒有虚名的东西吗?更何况,又有什么可以比人的生命更宝贵了呢?
 
       就我而言,诗人之所以谓之诗人,必有其别于常人的对事物的敏锐。虽然同处于一个大环境里面,他们对周遭所表现出的特殊的洞察力渗透力领悟力和理解力,是吾等凡凡之辈所不能及的。就以“死亡”这个主题为例,常人眼中的死亡,是一个极度黑暗的概念,几乎可以包藏文字中的所有贬义词;而诗人笔下的死亡,却完全是另一幅画面。瑞典著名诗人佩尔·拉格奎斯特(Pär Lagerkvist)曾这样描写死亡:“一切犹在,唯我不在/一切皆好:那凄凄芳草,滴滴甘露/那风之低语,云之欢动/还有人心之忧虑/一切犹在,我已不在/不在了,我的忧虑也所之而去。”你看,寥寥数语,就把死亡的阴霾一尽扫去。在诗人的意境中:死亡并非黑洞,死亡是另一处光明彼岸,是一个没有忧愁的欢乐谷。如是,何必贪生怕死?如是,何不把死看作是一场华丽盛宴,笑而赴之?

 
       虽说如此,大多数人依旧怕死。譬如我,就非常非常怕。
       记得小时候赴外婆的葬礼,我怯怯得躲在母亲身后,唯恐靠近些,外婆的魂灵就会把我召了去,再也活不过来。后来长大了,急于想知道“死”到底是怎么会事,就遍地翻书找答案,才知道一个“死”字,寓意万千。
 
       文学泰斗泰戈尔对于死,有这样一段文字:“让我死了又死,以明白生的无穷”。
       死亡作为生命的终极,每个人只有一次,何以“死了又死”?我想泰戈尔这里所指的死有另一重意义在里面,泛指脱离肉体之外的一种反复的灵魂自我救赎过程。倘若把人的生命做一次切割:肉体和灵魂生生剥离,然后把肉体比喻作看得见的白色生命,把灵魂比喻成看不见的黑色生命的话,白与黑各自的终点是不同的,肉体的生命是短暂而孱弱的,就像单纯的“白色”是容易被侵蚀被玷污的。肉体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死了如同尘埃废墟,转眼就空了。而象征灵魂的黑色生命却不同,它漂浮在肉体之外,有时侯它是魔的化身有时候又与天使为伍,灵魂的死亡和救赎有时侯更像是一次次争战——藏与内心的魔和天使间的争战,在一次次的争战中,在炼狱般自我焚烧中脱胎换骨,死而领悟、死而悔悟、死而顿悟到生命的极致,直到人之所思所想,达到超于肉体之上的更高境界。就此,泰戈尔文字中的“死了又死”似乎要比拉格奎斯特笔下的那副绝美的“死之素描”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了。倘若每一个诗人,不!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有如此对于“死”的理解和领悟,他们或许会更能体会到“生在当下”的美妙之处了。
 
       对我们而言,不管是诗人还是凡人,肉体的死亡都将无可避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将我们的灵魂升级到更高的层次,而不是一味地寻求以自杀作为解脱的一种捷径。
      在纽约大学选修美国文学的时候,一直记得《THE GLASS MANAGERIE》有这样的句子:
 
        I DON'T KNOW MY DESTINATION, BUT I'M TRYING TO FOLLOW THE RIGHT DIRECTION, I'M MORE FAITHFUL THAN I INTENDED TO BE.
  
   我不知道我的前路在何方,但是我力求追寻一条正确的方向,我比之前更有信心。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我们的终点在哪里,死亡会在何时降临。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经历在“对与错”“真相与谬误”中浑浑噩噩地等待结局,那么在我们余下的日子里,何不背负我们所能背负的,感受我们所能感受的,在一次次痛苦的灵魂洗礼之后,“让我死了又死,以明白生的无穷”,踏踏实实地享受窗外的风景,即使乌云压过头顶。

 

 (原创文字,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5

雷人
4

路过
2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5 个评论)

回复 王正鹏 2012-3-29 18:16
本不想说了,后头有一句妞大毕业的,妞长大了,啥都知道。哈哈哈哈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15:12
今又是: 换个称呼行不,要不明儿起我就叫你姑奶奶了。哈哈哈哈。
好呀,最好把第一个拿掉,叫奶奶好了
回复 今又是 2012-3-29 13:46
寻迹天涯: 谢老师夸奖。
换个称呼行不,要不明儿起我就叫你姑奶奶了。哈哈哈哈。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3-29 13:04
又引发了我的很多想法,随时到你这里来寻灵感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12:48
比天空还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暖了多少人的心啊
同感,握手。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12:47
theLinmingda: 深刻            
哈哈,还好我不常写深刻的东东,不然大家都睡着出汗瞪眼了。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12:46
今又是: 拜读了。很深的课题。谢谢。
谢老师夸奖。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12:45
小月: 白发三千丈,割发致敬。活在他人的影子里,死活攀爬。泰戈尔身后背着的那盏灯,照亮寻路人。
沿着他人的影子,比摸石头过河安全多了。谢赐教。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12:44
寒山老藤: 很受启发。
如果对“死”作深入的思考,可能会生出平时不曾有的感慨。诗人和哲学家在这方面的思考更经典更艺术,也更耐人寻味。用他们的认知调和自己的感触,偶 ...
谢寒山老师肺腑之言,也希望常来点拨一下。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12:42
心芽: 谢谢好文,欣赏。上星期中间偏左写了篇(小镇的墓园 )。中国的文化似乎忌讳讨论死亡。可能因为职业关系,我给过太多人送终,做过二年癌症病房。生命的诞生是欢 ...
研读埃及古文学的时候,看很多关于肉体和灵魂文字,很受启迪。就我本人而言,也一直相信灵魂永存,中国文化中的轮回和重生,其实都是灵魂的再造。希望以后与您有更多的分享。谢谢。
回复 心芽 2012-3-29 12:17
谢谢好文,欣赏。上星期中间偏左写了篇(小镇的墓园 )。中国的文化似乎忌讳讨论死亡。可能因为职业关系,我给过太多人送终,做过二年癌症病房。生命的诞生是欢乐,死亡是神圣。我相信灵魂永存,人的一生,是灵魂的一个片断。
回复 寒山老藤 2012-3-29 11:44
很受启发。
如果对“死”作深入的思考,可能会生出平时不曾有的感慨。诗人和哲学家在这方面的思考更经典更艺术,也更耐人寻味。用他们的认知调和自己的感触,偶尔排遣内心的俗念,也是种心灵的净化。就像夜深人静的时候恣意烂醉,也算是神仙过一回。
人,不能死而复生,感慨最浓的时候,或许就在临别的那一刻。
回复 小月 2012-3-29 10:20
白发三千丈,割发致敬。活在他人的影子里,死活攀爬。泰戈尔身后背着的那盏灯,照亮寻路人。
回复 今又是 2012-3-29 08:59
拜读了。很深的课题。谢谢。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3-29 06:43
深刻       
回复 比天空还远 2012-3-29 03:3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暖了多少人的心啊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01:16
君子试味: 握了你的手,不是冰凉,我放心了!
我才不死呢。我还没喝红酒呢。
回复 寻迹天涯 2012-3-29 01:00
漂泊未还家: 我喜欢入夜之后无人打扰的清净,即便工作再累也要找点事情让自己晚睡。徘徊在静夜,哪怕只是发呆。有点适合自己心境的音乐陪伴,则更是惬意自得的事情。
如此看 ...
肯定有,一定有。你看你就这么溜溜的一小段,就像唱歌似的。
回复 漂泊未还家 2012-3-29 00:57
寻迹天涯: 作家的灵感多在半夜,画家呢?我比较好奇。
我喜欢入夜之后无人打扰的清净,即便工作再累也要找点事情让自己晚睡。徘徊在静夜,哪怕只是发呆。有点适合自己心境的音乐陪伴,则更是惬意自得的事情。
如此看来,我是有当作家的潜质了。
回复 班长姐妹 2012-3-29 00:47
其实,死也是一种解脱,未必是坏事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