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4|||
2.陷阱逻辑
上节我们说到,大家要韩寒站出来,证明有写《三重门》的水平。那么写《三重门》的韩寒需要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呢?我看了天涯的质疑总结贴,由于太多,本文引不下,实在太过弱智(智商低于60)的,大概有十几条,我只能刨掉了。我把智商高于60的要求简要整理一下:
(1).《三重门》作者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尤其是《荀子》《左传》《尚书》《史记》《西厢记》都是熟读后能记忆精彩段落的。
(2).《三重门》作者熟悉七八十年代毛主席语录、文革时期流行语、建筑特点、那个时代人们熟悉的历史故事等。
(3).《三重门》里显示作者对文革历史、对中国革命史、苏联历史都很熟悉。
(4).《三重门》随意引用莎士比亚戏剧内容,熟悉外国戏剧。
(5).《三重门》有一个精彩比喻,“语文课立马像闪电战时的波兰城市,守也守不住,一个礼拜只剩下四节。”这个比喻妙笔生花,明显暴露了作者的底细。从军事迷的角度看,作者不但了解二战战役,而且受过一定的反苏修宣传。
众人:啧啧,写得好啊,韩寒敢站出来,我们就问他二战历史,文革历史,毛主席语录,考死他!一定要把韩仁均这个躲在他背后的家伙挖出来。
张放:我来插个楼,(6).我写了篇文章:《三重门》作者的真实英语水平[2],里头在很适当地语境里熟练地运用了各种英语单词,显然不是初中水平,而是高中甚至专业水平。
众人:别捣乱!韩仁均文革时的中学教育,压根儿就不懂英语,这辈子和英语沾边的也就是微博上转发了个小学生级别的英文笑话。想证明他英语是高中和专业水平,你想累死我们啊?我们这十几条不就白写了吗?
好了,现在是休息时间,请大家使用第一节所知道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1).以上分析使用的标准是什么?在纸上写出这个标准。
(2).这个标准是否有任意选用的情况?比如A标准对自己证明的论点有利时就用,不利时就不用?三重门的以外的其它文章也能应用这个标准么?
基本上大家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也就知道了以上分析方法是荒谬的。那么,它存在一个怎样的逻辑陷阱呢?
它的标准是:
标准C:因为你引用了一本原著的精彩段落或对其评论,所以你必然熟读这本原著。
对于这样的逻辑,如果你一下子看不出来问题所在,你可以尝试使用逆否命题来看,因为逻辑上,逆否命题和原命题是等价的。
标准C的逆否命题:如果你不熟读一本原著,你就不能引用这本原著里的精彩段落或对其评论。
看了这个逆否命题,你就很容易看出这个逻辑是荒谬的,不读原著,也可以读原著的书评、报纸、引用原著的作品等,也可以和读完原著的人聊天,都能引用。所以标准C是不成立的,属于逻辑陷阱。
逻辑上解决了,再用实例解决。你就能很容易避免这样的忽悠:
(1).理论上:由于人们的信息来源是碎片化的,所以引用精彩段落或者精彩评论,并不需要读原书,其知识来源可能是读书评、看电影、和朋友聊天、上网灌水,甚至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得到的[3]。
(2).实例上,随手搜一下。贴个图吧,这是个8岁半普通小孩(绝非天才)的小学三年级日记作文。考虑到对方是小孩,我就不贴来源了。图片上有链接,但请大家无论方韩粉,都不要骚扰她。
博客配图:(8岁半小孩的三年级日记)
(3).常识上。最好的方法是花一个小时,阅读一遍《三重门》,读完以后,自问:作者有古文、毛主席语录、文革历史、苏联历史、莎士比亚戏剧、二战的功底吗?接受过反苏修训练么?你只会笑翻在地。
我这段时间接待了很多《三重门》代笔的质疑者。他们的疑点各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读过《三重门》,整天整天的时间全花在阅读天涯凯迪那些马甲水军盖的楼上面了。花一个小时读一遍原书,好吗?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文学水平和创作经历的标准。质疑方说的是,韩的文学水平,很差,并且尽量地贬低。连普通中学生水平都没有,造句都不通顺,只有小学生甚至文盲水平,镜头前连话都不会说。对于创作经历,质疑方的说法是:韩寒把自己的书名来源、内容……记错、记串,萌芽编辑的证言相互矛盾,诸如此类。
这个文学水平,说的很吓人。尽管韩寒的老师、同学、编辑纷纷出来证明并目击他的写作过程,但大家就是不信,你们被骗了,被收买了。有些名人甚至说出了“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来接受一个非常惊人的,持续长达十多年的世纪大骗局”。真是令人哑然失笑。
通过质疑文学水平,我们发现,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命题:韩寒作为一个行文造句都不通顺,镜头前说话都不会说的小学文化水平的初中生文盲,十三年来,周旋于老师、同学、编辑、媒体记者、读者之间,并一本接一本的让父亲代笔出书。这些人很多和他朝夕相处,居然没有怀疑,没有发现他是个骗子,或者都被收买了。至于韩仁均,能力更大,他不但会把十几年写作的文风换掉,切换成中学生的文风,抹平了代沟,出版无数本青春小说,写了无数时政博客,引发几百万80后读者的共鸣。这还不奇怪,奇怪的是,在小心谨慎地行骗13年以后,这个骗子,没有被编辑发现,没有被朋友发现,没有被读者发现,没有被记者发现,而是被一个千里之外整天枯坐在电脑前的宅男,慧眼发现了!列出几百条疑点呢!
对这样的问题。你首先要培养一个怀疑的态度,对那些特别耸人听闻的主张要怀疑,话说得越大的越要怀疑,不要碰到有人说大话,你就被吓住了。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非常惊人的证据,你说的那个主张越吓唬人,你必须拿出的证据就要越充分。你只要掌握了这一条,你就不容易被这些忽悠给吓住。——《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新书首发暨读者见面会文字实录。[4]
你会发现,质疑方的努力,其实是在制造越来越大,越来越耸人听闻的主张,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传播。他们不知道这实际上是在削弱自己的质疑。因为要证明越是惊人的主张,他们所需要的证据也就必须越充分。如果耸人听闻的主张没有有力的证据,那就是在忽悠。
也就是说,从逻辑上来说,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质疑者在使劲地证明韩寒并没有代笔。正确方向应该是:质疑者需要证明韩寒是个有一定文学功底(用来应付编辑、作家朋友),有一定文字水平和良好的记忆能力(用来应付临场写作),有一定谈吐和急智的帅哥交际花(用来应付各种交际场面),这样,把他说成是一个文学功底好,精细狡猾又聪明的小骗子,才能和他父亲合作,比较合理地完成这场13年的惊天动地的大骗局。
指导结束。接下来,我们在下一节说作者对于作品和创作经历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