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2月25日发布消息称,当局即将修改中国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一职不得担任超过两届的限制。这即刻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第二期任满后,可以继续留任,而且不能排除会成为终身国家主席。由于中共党章对于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并没有明文的任期限制,目前身兼党政军最高领导人职务的习近平,在修宪后将实现权力完全集中的目的。鉴于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世人或将看到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中国外交政策持续发挥作用。
外界形容这个修宪做法是“去邓(小平)化”,颠覆了邓小平对毛泽东生前施政的修正。领导人任期制、领导人退休年龄规定、集体领导制等一系列邓小平时代的制度改革,都是针对毛泽东时代个人权力过度集中所发生的个人崇拜和独裁弊端而做出的修正。与经济市场化一起,对国家和中共权力机关的改进,被视为邓小平主导“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绩。中国经济在邓小平力主松绑,摆脱意识形态束缚后发展突飞猛进;在政治上的改革虽然因为1989年天安门事件而中止,但打破个人权力垄断的制度设计却得以沿袭,并成为此后的中共政治惯例。
修宪的消息虽然是以“建议”的形式发布,但一般相信会在3月举行的“两会”通过。这表明习近平在中共党内的权威已经巩固,而且今后势必进一步加强。从中共本身的权力逻辑而言,“去邓化”似乎有其必要性。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高速增长,党内已经形成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团,习近平上台后强力反腐所揭发的各类惊人黑幕,显示中共必须集权来应对不同利益团体对其执政权的威胁。此外,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各种矛盾,迫使中共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和心力去处理。缺乏坚实的权力核心,恐怕难以压制这些党内外的挑战。
“去邓化”并不仅限于对内,在外交方针上,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也已经被“有所作为”甚至“积极作为”所取代。习近平对内提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对外则推动足以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对外政策已经不局限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在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等领域也可以看到其忙碌的身影。此次修宪还包括写入习近平所主张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反映了其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旺盛的企图心。
西方舆论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软实力”蜕变为“锐实力”的讨论,也表明了“习式外交”的特点。因为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所带来的自信心,中国不再避讳“展现肌肉”的外交,不论是主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南中国海强势填海造岛、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在非洲建造海外军事基地,甚至通过政治献金和舆论造势,影响外国的对华政策等作为,都显示世界必须调整对中国的认识。就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推进了亚洲世纪,世界或许也必须开始适应当前中国影响力无远弗届的新时代。
尽管中国崛起这一趋势不会因为领导人的不同,而出现方向性的改变,但最高领导人的意志和好恶,多少会让中国的外交增添个人色彩。同时,如果64岁的习近平长期主政,中国的外交政策可能会产生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对于各国外交决策者而言,这或许是摒弃价值判断后,习近平长期主政所可能带来的正面效果。毕竟,考虑到其对世界越来越大的重要性,一个不制造外交意外的中国应该更容易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