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61
薄谷开来:悲剧之谜
(百人访谈之54)
薄谷开来
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这是一个悲剧的女人。才华出众,经营有方,夫君显赫,有子脱颖而出。可惜,在这个既有光明,又有沉沦的国度里,她似乎走向了黑沉沉的彼岸。“回头是岸”,她已经难以回头。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可以哀其不幸,但却无能为力,只有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就是年方52岁的薄谷开来。
7月26日,中国官方通讯社宣布:薄谷开来以及薄家勤务人员张晓军因涉嫌故意杀人一案,被安徽省合肥市检方提起公诉。不管法院将作出何种判决,她恢复人身自由的可能微乎其微。严酷的现实,就是这样。
(一)
只要具有正常思维能力和社会常识的人,都会提出两个基本的问题:
一、 薄谷开来是不是故意杀了人?
二、 她为什么要故意杀人?
复杂的事情,纵然千头万绪,只要删繁就简,就这么简单明了。这是检方、辨方、主审法官、杀人嫌犯和被害人家属必须面对和确认的,无法回避的。
大陆官方公告用冰凉的文字宣称:薄谷开来与张晓军“共同投毒杀害了英国商人尼尔· 海伍德 ” 。什么叫“共同”?两人一起在作案现场下手,不是一人在幕后指使,一人在前台杀人。
公告又宣称: “二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人们可以推测,检方掌握了大量的物证、人证。
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
回顾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以来重庆发生的一件件扑朔迷离,峰回路转,目不暇接的案件,其中最震憾的不是王立军事件,而是谷开来涉嫌杀了一个“过去关系良好”的英国人。正因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的夫人涉嫌杀人,才有后来王立军事件以及更后来的“薄熙来事件”。这是一连串事件的导火线。
从已经透露的迹象,让我们试着来恢复事情的发展过程:英国商人海伍德在重庆一家酒店的客房内死亡(2011年11月15日)。重庆公安理所当然地要加以调查,据说找到了薄谷开来涉嫌的惊人发现。作为公安局长的王立军震惊之余,不得不硬着头皮向薄熙来报告,表示这个问题恐怕难以掩盖。薄熙来“快刀斩乱麻”,迅速把王立军调离公安系统,这就逼迫王立军化装驾车,于2月6日驶离重庆到成都美国领事馆要求庇护,从而把事件公开化和国际化。王立军害怕薄熙来会下手害他,表示只向中央派来的要员“投诚”,并在滞留20小时后随中央要员到北京受审。
王立军的警服照
不言而喻,中央要查清的,首先是:薄谷开来是否杀了海伍德。刚刚发生的事,不难查证。4月10日的中央公告宣称:“薄谷开来和张晓军有重大作案(指海伍德死亡)嫌疑” 。7月26日公告用词更加斩钉截铁,并宣布对两位杀人嫌犯提起公诉。
(二)
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的消息一经传开,人们普遍的反映,一是震惊,二是心存疑点。
有疑问是正常的,现在的大陆也已经不是一提疑问就把人打翻在地的年代。
薄谷开来本人专攻法律,她不是一个“法盲”。而且是一位水平不低的资深专业律师,并主持过一个律师事务所多年。人们难以理解的是:在作案之前,她竟然没有冷静的反复思量,没有她熟悉的刑律的制约,没有自我毁灭的恐惧,竟然对“过去关系良好”的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下毒手,用投毒的手法害死了他。我们虽然不掌握作案的全过程和有关细节,但是对作案动机的猜测和分析,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用文人的语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官方前后二次公告,似乎给出了两个作案动机。第一次公告,说是因为“经济利益发生矛盾并不断激化“而动了杀机。第二次公告除了经济利益,又加了海伍德威胁到薄某某(薄谷开来之子)的人身安全。换句话说:杀人动机,一是争财,二是护子。
争财,什么财?不可能是小数目。小数目不用争得头破血流。是不是网上流传的几十个亿,人们难以确认。但是,人们记得,薄煦来3月9日人大会期间会见中外记者时,明白表态:“ 我和我夫人没有任何个人资产,几十年就是这样下来“ 。不管说法不一,如果一笔大数目的钱财,从何而来?两人争什么?法庭开审,回避不了。
护子,儿子受到什么人身威胁?认真一想,也有疑点。在美国留学的儿子,如果生命有危险,既可以请美国警方保护,也可以报告中国外交机构,或者立马回国。为什么非要杀人?也许,当事者清,旁观者迷。我们都是旁观者。
薄煦来、谷开来和他们的儿子
薄煦来、谷开来和他们的儿子
争财也好,护子也罢,薄谷开来难道不懂,杀了对手,如何善后,能否掩盖。一个资深律师充当凶手,前思后量的职业素养,显然比一般人士高超。到底是何种深如海洋的恩怨情仇,驱使她横下一条心杀人?除非她精神不正常,一时分不清天南地北。期待庭审能“水落石出”至于勤务人员张晓军,他为何杀人,更令人迷惑不解。如果说薄家对他有恩,又假设给他一笔钱,但是,张晓军难道也是精神恍惚?不需要精深的法律知识,不需要查阅触犯刑律的条文,他难道不懂“杀人偿命”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警示吗?赔出一条命,天茫茫,地茫茫,能有什麽好果子吃呢?
有一种看法:薄谷开来所以胆大包天、动手杀人,是因为她审时度势,认定铤而走险,可以瞒天过海,因为在重庆,掌握大权的是丈夫,掌管公安的是亲信。这个估算也许是对的,案情的确被掩盖了近3个月,“天不知,鬼不觉”,如果不是薄、王决裂而导致王立军出走爆料,重庆的人们可能至今还蒙在鼓里、高唱“红歌”呢!
另一点怪异之处,今春人大举行,王立军在北京受审已一个多月,薄煦来仍然故作镇静,面对众多中外记者,为谷开来评功摆好,说 : “我的太太谷开来是中国第一批律师。不仅法律知识,国际文化知识也很丰富。她的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在打黑中给了我很大帮助” , “ 20年前她把几个事务所全部关掉。现在就几乎在家里做些家务。我对她做出的牺牲很感动” 。什麽时候了,还如此作秀。不仅如此,他还大谈“唱红打黑”决不停止,他不会辞职,没有受到“调查”,胡锦涛迟早要到重庆“视察”,等等。失言!败笔!几天之后,中央解除了薄的重庆市委书记职务,又过不多日子,中央公布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移送司法机关,薄煦来停止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职务,立案审查。从此以后,薄煦来就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直到今天。
薄煦来在今春的人大会议上
全新的《警世通言》, 奇! 奇! 奇!“打黑“的最后一幕,居然是”黑打“的顶峰,上演类似黑社会手法的非法杀人。而”打黑英雄“居然 ”落荒而逃“,毫无英雄气概地躲进外国人的领地”申请庇护“ 。
(三)
大陆官方斟字酌句的第二次公告(7月26日),实际上表明薄熙来没有涉杀人命案。也就是说,经过几个月的细密调查,没有发现薄熙来参与“故意杀人案”的证据。人们由此推理,如此重大的涉及生死存亡的决策,妻子单独担纲,独立行事,独断专行,不计后果。如此不按常理出牌,至少有两种可能,一是她精神不健全,一是她的性格所致。难道又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实例。性格分析,更是一门精细的大学问,目前也不大可能从西方流行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以及“前意识”、“潜意识”中探求端倪。通俗地讲,既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后天的造化。
薄谷开来的经历,在中国大陆并不特别。她不是来自寻常百姓家。父亲是“老革命、老干部(同薄熙来出身相仿),官至解放军高级职务。文革期间被打翻在地,全家备受磨难,使她从小养成独立奋斗的习性。改革开放后,她虽然学历并不完整,仍能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显露出她在文科(非理工科)领域的才能。毕业后成为执业律师并在大连开设律师事务所。在这期间与薄熙来相识、相恋、成婚。薄熙来当时在金县、大连市当官,这一关系和人所共知的潜规则,不言而喻,帮了谷开来的忙。使她开始涉外业务,包括法律业务、商业业务,也有机会使她经常出国,结识英美人士,了解从未见过的外部世界。这不仅使她出版了题为《胜诉在美国》(中文)一书,也方便她的儿子谷某某在少年时期就赴英国进入贵族学校,并崭露头角。
《胜诉在美国》一书的封面
就是在大连期间,如今的被害人尼尔·海伍德成为谷开来长期的商业合伙人,一直发展到案情的导火线——两人在“经济利益上发生矛盾“,以及威胁儿子人身安全的严重纠葛。
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罪”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牵连,使这一案件成为建国以来最复杂、最轰动、最有影响的一个案件。中国检方及有关机关对此案的调查极为认真细致。薄谷开来案、薄熙来案、王立军案,全国上下瞩目,国外关注,还必须经受历史的检验。这就不能不有相当的难度,特别在一个司法体制不完全健全的国家。
(四)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我在标题和文中,使用“薄谷开来”这个称呼。这是中国官方文告多次使用的姓名,实属罕见。因为大陆婚嫁的女人,姓氏前不加夫姓,如今加了夫姓,是因为要显示谷开来是薄熙来的合法妻子,还是另有别的考量?
薄谷开来一案,如果要进行回顾或反思,必需掌握大量事实和人证物证。除了专案人员,他人莫属。
但是,近半个世纪的采访生涯给了我比一般人多一点的经历和对比。1980年的审判林彪、江青一伙的特别法庭,历时三个多星期,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陈述,我全程出席。江青的五次出庭,我作为记者,就坐在近旁,观察她的一言一动,记录她的狂言乱语,揣摩她的内心律动。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龙布乐当时曾经形容那次审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轰动的案件”。如今,又有几个最轰动的案件出现在大陆的地平线上。
胡思升在采访审判江青的法庭上
开庭审讯薄谷开来,虽然案情和背景截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复杂和轰动恐怕也不亚于30多年前的审判江青。
江青在审判庭上
江青受审时的多种姿态
江青罪行累累,但她并没有亲手投毒杀人。江青生活讲究,但她没有下海从商赚钱。
此外,江青在法庭上无悔罪之意,坚持文革绝对正确,还大讲“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继续革命 ”“,“我决不妥协,我要坚持到底”。(见她在法庭上宣读的《我的一点意见》)。
今日的薄谷开来,承认不承认“故意杀人罪”,开庭之后方见分晓。审判能否公开,公开到何种范围,尚不得而知。
薄谷开来案给人们的震动和启示是什么?不掌握大量事实和根据,难以断言。我的一点粗浅观感是,当今中国大陆的社会状态、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均极其错综复杂。法治和人治齐飞,有序和无序并存。奉劝人们,无论做好事,做错事,做坏事之前,都要三思而行。有人会嘲笑这种建言,是“诗不着题,如隔靴掻痒”(宋·阮阅《诗话总龟》),没有切中要害。说得有理。但是请示您的高见:要害在哪里?
rubin: 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称“薄谷开来”,而不是“谷开来”。
违反中国人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