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冷面书生 //www.sinovision.net/?71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近半个世纪记者、作家生涯留给我的,除了“文章满纸书生累”,就是学会了冷眼观看世界的圆缺和人海的沉浮。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的新书和薄熙来 (百人访谈之47)

热度 65已有 37145 次阅读2012-5-22 01:32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我的新书和薄熙来
 
(百人访谈之47
 
《好久不见》,这首国语歌曲,我很喜欢。请听:

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这情感看似淡远

却包含柔情无限

默默关怀

切切思念

让一声好久不见

代替我万语千言

http://youtu.be/nRg3ro1aHe4

    确实,好久不见。前一段时间,没有写博文与尊敬的各位交流,也没有回答文友的关切、询问和致意,请包含。原因之一是,排除他务,出一本书,题为《半个世纪的老牌记者——高层访谈录》。拙作由香港一家出版社出版,采用繁体字,因照片较多,全书彩色印刷,近20万字。合约已签,清样校对完毕,正在后期操作,预计今年夏天能够问世。

《高层访谈录》封面    
           为什么在香港出书,有人会问。答曰:文责自负,时效较快,没有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麻烦。一国两制,这次选择了那个制度,但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辖之下。媒体朋友会懂得我的心意。“打开天窗说亮话”,大陆至今仍然没有新闻出版法,一旦有争议,何法可依呢?想起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落幕那一天的答记者问,所以掀起巨浪,是因为他敢于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艰难性、急迫性,公之于众,诉之于民。不言而喻,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人们拭目以待。

     本书定稿、签约、付印之后,没有料到,先后突发“王立军事件”和“薄煦来事件” 等特大头号新闻,举国上下,四海之内,议论纷纷。我的新书有一篇题为《薄熙来,我是他的研究生导师》,一位友人提醒我:“是不是弃掉这篇为好?”

       我没有接受他的沉甸甸的好意,因为我认为:今日的大陆,已非昔日的古土。我的文章与“王立军事件”无关,与“薄煦来事件”无涉,只是记录了30年前,我被中国社科院院长周扬聘为新闻研究所国际新闻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之时,曾经担任过薄煦来的毕业论文的研读和批准。

 

社科院周扬院长给我的聘书

社科院周扬院长给我的聘书   

     抚今追昔,震惊之余,不胜感慨。30年前,薄熙来32岁,青年有为,既无官职,也无钱财,只是憧憬于学成做一名国际记者而已。后来的发展是,他弃文从政,踏上仕途,从金县的小官做起,大连市长、辽宁省长、商务部长、,2007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官运亨通,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头脑不断膨胀,忘乎所以,终于跌进万丈深渊。30年前,我不可能预见,这位当时风华正茂的高干子弟,他的人生海浪的最后一搏,会如此悲惨激烈,如此富有色彩。这不仅使人记起19世纪的英国思想家艾克顿 (Lord John Acton)的一句名言:“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薄熙来没有逃脱这一规律,一切不受制约的权力都令人担忧。我的这篇回忆短文,也有点弦外之音,权力必须受到强有力的和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否则,走了薄熙来,还有厚煦来。

薄熙来与胡思升的合影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中国大陆好像有个反贪局,也好像没有香港廉政公署那样的独立办案和无上权威。近日被告知,才知道大陆还有个“国家预防腐败局”,足见我孤陋寡闻。机构不在多,贵在执法严,天皇老子都不怕。下笔至此,耳边响起了多么熟悉的提醒:不符合国情。也是!如果连领导干部申报财产和收入这么一件简单明了的事,都“没有楼梯响,更不见人下来”,何论其他。

   我的新书出版,感谢美国中文网(Sinovision.net)提供的平台,感谢我的助手、中文网另一博主《随遇而安》的协助,感谢诸多博友、网友的评说,推动我集结成书,既使我感触到他们的一腔文人情怀,也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多年来,凡好友知己离别,黯然神伤之馀,我往往将初唐四杰之的王勃的诗句相赠: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拙作问世,我将喜爱的王勃五言诗送给自己。毕竟,这位初唐诗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读者会笑我太不够“与时俱进”,说得有理。正好上网看到当今流传的《半点禅》,不知作者何人,抄录几句如下:

自古人生最忌满,
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
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煳涂,
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
半醒半醉半神仙!
人生一半在于我,
另外一半听自然!
      写得有没有半点哲理?正像我的访谈有没有半点趣味?谁来评说?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20

鲜花
21

握手
4

雷人

路过
2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1 个评论)

回复 mgzww999 2012-5-23 21:35
li8888: 请尊重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元老胡先生!他的学生,他的学生的学生,都在中国,美国的历史转折的重要关键时刻做出过重大的贡献!胡先生无愧于历史,英名永存! ...
1.  没有人否定胡先生过去的成就。
2.  尊敬是赢得的。一位一直受尊重的人突然变得不受尊重了,谁应该反思?
3. 您怎么为先生的这篇文章辩护?
回复 梨花 2012-5-23 21:07
https://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details&col_id=3&news_id=216012

王石:薄熙来若上去我会移民
回复 小月 2012-5-23 20:54
mgzww999: 一个老师这样使用学生的名字为自己推销图书,是否涉嫌诽谤和非法谋利呢?博如果仍然在台上,属于公众人物,大概不是,但是他现在是普通人,这还真有个法律问题。 ...
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
回复 IELTS001 2012-5-23 20:08
攻击学生却落井下石
回复 li8888 2012-5-23 19:47
请尊重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元老胡先生!他的学生,他的学生的学生,都在中国,美国的历史转折的重要关键时刻做出过重大的贡献!胡先生无愧于历史,英名永存!
回复 wulilian 2012-5-23 19:20
  
回复 jackwen20 2012-5-23 18:50
卖老糊口,落石下井.终生骨贱,一生为奴.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5-23 13:17
也是学者?
回复 fansdjun 2012-5-23 09:18
"官运亨通,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头脑不断膨胀,忘乎所以,终于跌进万丈深渊。"怎么和官府一个腔调甚至比官府更极左呢?现在国内外关于博的谣言满天飞,作为曾经的导师,不辟谣不说实情,没有一点同情惋惜,却落井下石,你是什么人呢?
回复 笑看风云 2012-5-23 07:31
胡先生:很喜欢读您的文章,也期待着您的新书。关于您的薄弟子,请问,当年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您对当年的他的评价如何呢?最近几年联系多么?
回复 zhouya65831057 2012-5-23 06:17
=落井下石啊,太小人了
回复 mgzww999 2012-5-23 05:50
dreaminglady: 是的。有这么一条。当时专家们还赞许地说这是非常人性化的。即便不攻击学生,胡先生也可以出书。只是胡先生叙述个事,我这水平的都看着吃劲,不知其人怎么样。语 ...
想用博做卖点,又怕招惹是非。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文章,用时髦的话说,叫消费学生。当然这是我的猜测。胡先生的文笔的确很一般,但是他有很多独特的经历,有些故事还是很有可读性的。其中多数文章并不是“访谈”,后面的一些文章,有的是凑数,有的可能是出于功利。

“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个“贤”字除了知识,还有道德的意思,把这个字用在这里,有些人会脸红的。
回复 dreaminglady 2012-5-23 05:14
mgzww999: 记得有消息说,中国的对相关法律已经做了修改,犯罪嫌疑人的亲属可以不主动举报,等于免除了亲属的包庇罪。除了出书,我实在看不出先生攻击学生的必要。 ...
是的。有这么一条。当时专家们还赞许地说这是非常人性化的。即便不攻击学生,胡先生也可以出书。只是胡先生叙述个事,我这水平的都看着吃劲,不知其人怎么样。语言不够简练。逻辑线条不够清晰。再看看博的讲话,真是师不必贤于弟子。
回复 爱在榕树下 2012-5-23 04:53
只不过能不能买到。
回复 爱在榕树下 2012-5-23 04:53
胡老师,新书出版以后一定拜读。
回复 mgzww999 2012-5-23 00:01
dreaminglady: 可以站着说话的时候,跪着说就不是无奈,更何况您可以不说。!
---------胡先生选择了没根据地往大帽子里扣的大说! ...
记得有消息说,中国的对相关法律已经做了修改,犯罪嫌疑人的亲属可以不主动举报,等于免除了亲属的包庇罪。除了出书,我实在看不出先生攻击学生的必要。
回复 mgzww999 2012-5-22 23:45
qiangoz: 领教了!这"半"字了得,有哲理!!!
”半“字是对自己,我看对遇难的学生落井下石的时候,力道可是用得满满的。“终于跌进万丈深渊”,还有几分幸灾乐祸。
回复 mgzww999 2012-5-22 23:34
铁蒺藜: 犯了罪的朋友,照常去探监,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和胡先生一直在电话中商讨关于薄的案例,胡先生一直是非常中肯,实事求是的评价他的学生。我是见证人! ...
谢谢解释。但是有几个事想请教:

1. 胡先生最近探过监?还是曾经有过探视的请求?

2. 私下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什么?胡先生这里除了说他当年“青春有为,既无官职,也无钱财,只是憧憬于学成做一名国际记者而已”之外,可没有涉及博后来三十年做过的任何事情。反倒是一转,说他“官运亨通,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头脑不断膨胀,忘乎所以,终于跌进万丈深渊”,给人的印象是,博做官之后就开始胡作非为,比任何批评者说的都不如了。

3. 私下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不方便说出来,我可以理解。但是公开只说坏话,除了影响出书之外,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4. 如果按照您的“犯了罪的朋友,照常去探监,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道德标准,先生应该可以私底下大骂他的学生,而公开的言论,即使不能为其辩护,也不应该以这样指责。至少可以不谈。

您出来说这些话要作证,证明了什么呢?为了一旦将来博东山再起时,说公开攻击他是出于无奈,私底下对他还是同情、公正、甚至支持的。然后您做证人。如果是这种双保险,您如何做人格判断呢?
回复 qiangoz 2012-5-22 22:18
领教了!这"半"字了得,有哲理!!!
回复 铁蒺藜 2012-5-22 22:18
犯了罪的朋友,照常去探监,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和胡先生一直在电话中商讨关于薄的案例,胡先生一直是非常中肯,实事求是的评价他的学生。我是见证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