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ImYoona //www.sinovision.net/?706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txgz999@yahoo.com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智能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热度 16已有 58476 次阅读2014-5-25 11:27 分享到微信

我们为何要考虑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转载)

GARY MARCUS

如果《纽约时报》最新发表的那篇文章是可信的,那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确实是飞快的,甚至有些“神奇”。汽车能够自动驾驶;siri系统能够听懂指令,为你找到最近的影院;IBM公司将“杰帕迪”益智竞赛的冠军——沃森电脑系统安装在机器上,这最初是用来训练医学院学生的,可能最终会用来诊断疾病。每个月都会有一种新的人工智能产品或技术出现。也许有些热情过早了些:正如我以前提到的,我们还没有生产出有常识,有视觉,具备语言处理能力,或创造其他机器能力的机器。我们直接模仿人脑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某种程度上,支持者和怀疑者之间的唯一不同之处就只是时间问题。预言家及发明家雷·库兹维尔认为到达人类级别的智能机器会在20年内出现。我对此有些怀疑,尤其是考虑到计算常识这一领域,人类取得的进步很小;在创建人工智能方面遇到的挑战,尤其在软件层面,肯定比库兹维尔所说的要难。

但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人们不会关心人工智能成功建立要花多久时间,他们只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可能在本世纪末,机器会变得比人类还聪明——不仅在下棋或一些琐事上,而是在每一方面,从数学,工程到科学,医药。艺人,作家,还有其他创造性的职业会变得很有限,电脑最终会操控自己,吸收大量的新信息,并能理智地整理出来,这是我们这些碳基生物只能依稀想象的。电脑能够每时每秒都工作,不用睡觉,不用休息。

对于有些人来说,未来是神奇的。库兹维尔描写了一种令人着迷的奇点,人类与机器融为一体,从而使人类的灵魂变得不朽;皮特·戴曼迪斯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是开启“丰富”新纪元——有充足的食物,水,各种消费品——的重要一步,像埃瑞克·布吕诺尔夫松这样的怀疑论者和我都担心智能机器与机器人作为劳动力可能会造成一些恶劣的后果。但是,即使你暂时不担心超级先进的智能机器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那也还存在其他的担心:强大的人工智能会为了资源直接与我们开战,威胁我们的生存。

大多数人把这种担心看作是科幻小说里的蠢话——像《终结者》和《黑客帝国》这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得为适中时间长度的未来做打算,我们要担心小行星会撞地球,化石燃料产量下降,全球变暖等问题,而不用担心机器人问题。但是詹姆斯·巴雷特的黑暗系新书《我们的最终发明:人工智能和人类时代的终结》,描述了一种严峻的情形,我们多少要有些担心。

巴雷特的核心论据是取自于人工智能研究员史蒂夫·奥摩亨德罗的研究:自卫本能和获取资源的属性可能是某一智能的目标驱动系统所固有的。用奥摩亨德罗的话说就是“如果会下棋的机器人足够聪明,那它就会想要制造宇宙飞船”,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实现它的目标。巴雷特写道,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工智能可能会扩大“其自我保护的想法…包括对未来出现的威胁——比如,人类不愿将其资源让给机器,进行主动攻击”。巴雷特担心“要是不慎重,缺少补偿指令,具备自我意识,能够自我提高,目标明确的系统也会千方百计地完成我们认为是荒唐的目标。”它甚至可能会指挥世界上的所有资源去最大化实现它所感兴趣的推测。

当然,人类可以试图阻止超级智能电脑连接到一起。但是“自动化技术在经济,军事,甚至是艺术方面的竞争优势实在是太强烈了,”数学家及科幻小说作家夫诺·文琦写道,“通过法律,制定惯例这类事是没法阻止的,如果阻止了,那也只是确保将来有其他人会干。”

要是机器最终取代了我们——正如那些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的人所坚信的那样,那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价值观:我们怎样把价值观植入机器中,如果它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那我们该如何和这些机器协商呢?牛津的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认为:

我们不能乐观地认为,超级智能一定会分享人类关于智慧和智能发展的成型的价值观——对科学的求知欲,对他人的关心和仁慈,精神启发和沉思,克制物质占有欲,有高雅的文化品位,简单乐趣的感悟,谦虚无私等等。可能通过专门的训练可以打造拥有这些价值观的超级智能,或是珍视人类财富和高尚品格的智能,或是设计者想要它拥有一些复杂目标的智能。这是可能的——可能从技术上说更简单——打造一个能够把最终价值都放在计算圆周率小数上的超级智能。

英国控制论家凯文·沃里克曾问道:“当机器不在我们人类所处的思维次元中思考时,你怎么跟它讲理,怎么跟它做交易,怎么能明白它的想法?”

如果说巴雷特的黑暗系理论中有个漏洞,那就是他未经思考就提出的假设:如果机器人聪明到可以下棋,那它也会“想要制造宇宙飞船”——自我保护和获取资源的本能是任何足够复杂,目标驱动的系统所固有的。现在大部分机器都足够先进,可以下棋,比如,IBM公司的深蓝系列电脑,但是它们还没有显示出要获得资源的兴趣。

但是在我们感到满足,确信没什么好担心前,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要意识到随着机器越来越聪明,它们的目标也是会变化的。一旦电脑更够有效地重新给自己编程,成功地提升自己的性能,达到所谓的“技术奇点”或“智能爆炸”,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机器在与人类抢夺资源和自我保护的较量中会胜过人类的风险。

巴雷特书中最突出的观点之一是来源于著名的系列人工智能企业家丹尼·希利斯,他把即将到来的转变比作是生物进化历史上最重大的转变之一:“我们现在所达到的高度正像是一个单细胞有机体转变为多细胞有机体的高度。我们是变形虫,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创造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人工智能的进步已经造成了我们从未想过的危险。德雷塞尔大学的电脑风险专家加格跟我说:随着因特网时代的到来及其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关于我们的许多数据都被收集起来并输入计算程序,做出预测”, “我们无从知道数据被收集的时间,没法保证收集的数据信息是准确的,没法更新信息,或提供必要的信息背景”。在20年前,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种风险。前方还有什么危险呢?没有人真的知道,但是巴雷特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智能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_图24-1



原文连接:  http://article.yeeyan.org/compare/385045


网上看世界杯: http://deportesenvivo.univision.com/game/italia-at-inglaterra-on-20140614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27 个评论)

回复 午后初雪 2014-5-30 23:17
随笔: 看过她几部小说,和你有同感。也正是如此才能够两次感动老谋子,成就了他两部电影。一直想看看原版的“金陵十三钗”,一直没抽出空来,在网上花的时间太多了。[e ...
嗯~我也要减上网时间
回复 mgzww999 2014-5-30 23:16
随笔: 这是我对小说里“真爱”的理解,小说中陆对妻子和女儿最终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并能够让读者自然而然的接受是有前提的,因为有前半部分书中大段的铺垫,电影里无法 ...
电影中虽然没有描述二人之间感情的性质,但是隐约可以感受到似乎不曾经有那种像火一样燃烧的炽热和浪漫。对话中也能解读到冯婉瑜对陆焉识的崇拜和爱。读信时冯婉瑜的那种反应既表现了崇拜、又表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设想她在那些信中得到了她以前在生活中缺少的感情上的满足。最后二人一起在车站等待,更像是一种新的爱情的开始,过去的陆焉识成了二人重新开始的爱情的纽带。
回复 午后初雪 2014-5-30 23:14
mgzww999: 张艺谋近年的片子多数是历史题材,手法偏重唯美主义。这部片子是他向现实题材的回归。张的现实题材的电影注重挖掘人性,偏重叙述人生的苦难,但是悲观色彩过于浓 ...
非常赞同三九的看法。悲剧更能揭示人性的善恶及命运的无常,因此自古希腊以来至今的西方崇尚悲剧,唯美在西方要低一级。
回复 mgzww999 2014-5-30 23:03
方枪枪: 李安的片子会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看张的电影,像是在读故事,读完故事后就结束了。

你喜欢李安的片子太正常不过了,因为有人就说过看李的电影,像是在做哲学 ...
张艺谋近年的片子多数是历史题材,手法偏重唯美主义。这部片子是他向现实题材的回归。张的现实题材的电影注重挖掘人性,偏重叙述人生的苦难,但是悲观色彩过于浓重、苦难的表现过于直白,看后比较压抑。谋女郎演技都很好,但是都是阴郁寡欢、僵硬而没有生命活力的角色,没有一个可爱的。
回复 随笔 2014-5-30 22:33
午后初雪: 严歌苓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她主要表现在以平常人的心态述说她要说的故事,不会故作高深的表述,是一位非常有涵养的女作家。我在这儿贴一段她的短文,从中也 ...
看过她几部小说,和你有同感。也正是如此才能够两次感动老谋子,成就了他两部电影。一直想看看原版的“金陵十三钗”,一直没抽出空来,在网上花的时间太多了。
回复 随笔 2014-5-30 22:14
午后初雪: 虽然我还没看电影,也没看小说。如果是这样的,可能小说更真实而更深刻。等看完电影后要看小说了,因为誓死般的爱情已陈词滥调了。 ...
这是我对小说里“真爱”的理解,小说中陆对妻子和女儿最终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并能够让读者自然而然的接受是有前提的,因为有前半部分书中大段的铺垫,电影里无法做到这点,所以张导彻底把它忽略了。我的感觉张导把书中最精华的部分删掉了,而把书中并不出彩的部分发展成了电影中的精华。

书和电影说得基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也是我看过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两个版本相差悬殊最大的一部电影,所以我才说张导会讲故事,不是鹦鹉学舌。

999的评论很准确,我也是这个感觉,一开始人物情节出现的太唐突,没有足够的铺垫,这就是张导大删大砍,有意回避小说前半部的弊病吧。但正是如此,才给了他更充裕的时间去描写主题,有失有得吧。
回复 午后初雪 2014-5-30 22:01
方枪枪: 举双手同意,正因为根本不爱,但从生死之间发现了她带来的温暖,产生的这样一种感情,深刻而又复杂,更符合真实的人性,更能诠释陆的不离不弃和怜惜,这样这个人 ...
严歌苓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她主要表现在以平常人的心态述说她要说的故事,不会故作高深的表述,是一位非常有涵养的女作家。我在这儿贴一段她的短文,从中也可看到她的品味与素养。

读书与美丽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也是研究詹姆士·乔伊斯的专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无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的纯,以及他与我不谋而和的价值观会心地笑了。我心里对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因为在这个价值观飞快变更的年代,我生活的很大成份,仍是独自写作与读书。有时不免对周围忙得头头是道、不读书却也十分充实的人们发出自愧落伍的叹息。而庄先生这一席话,使我认识到,我还是有伴的,并没有落伍得那样彻底。
  
在易卜生的《彼尔金特》中,有个叫索尔薇格的少女,彼尔金特在恋想她时,总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绢包着的《圣经》的形象。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留给托马斯的印象,是她手里拿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两位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彼尔金特的托马斯心里获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她们的书所赋予她们的一层象征意义。我的理解便是读书使她们产生了一种情调,这情调是独立于她们物质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丽。易卜生和昆德拉都没有用笔墨来描写这两位女性的容貌,但从他们赋予她们的特定动作——持书来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气韵,那是抽象的,象征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体形态的美丽,不会被衣着或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的美丽。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女性,只要手里揣本书,就会变成特蕾莎或索尔薇格:书在不爱读书的人手里,只是个道具。重要的是,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存在。
  
我于是感到自己的幸运——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英文句子时,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刍,才能汲取它的营养。
  
女人总有永别自己外貌美丽的时候。不甘永别的,如伊丽莎白·泰勒之类,就变成了滑稽的角色。时光推移,滑稽都没有了,成了"人定胜天"的当代美容技艺的实验残局,一个绝望地要超越自然局限的丑角,这个例证或许给了我们一点启示: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回复 方枪枪 2014-5-30 20:01
午后初雪: 虽然我还没看电影,也没看小说。如果是这样的,可能小说更真实而更深刻。等看完电影后要看小说了,因为誓死般的爱情已陈词滥调了。 ...
举双手同意,正因为根本不爱,但从生死之间发现了她带来的温暖,产生的这样一种感情,深刻而又复杂,更符合真实的人性,更能诠释陆的不离不弃和怜惜,这样这个人物才是饱满的,一些情绪才是有基础的。


其它的笔笔的回复,等我做完了事儿再慢慢看。
回复 午后初雪 2014-5-30 19:46
随笔: 你要是看了小说会更失望,一个根本谈不上爱情的结合。陆根本就不爱婉喻,只是在生死之间发现了婉喻带给他的温暖;而婉喻对陆有的不是爱,而是崇拜。张导能在这么 ...
虽然我还没看电影,也没看小说。如果是这样的,可能小说更真实而更深刻。等看完电影后要看小说了,因为誓死般的爱情已陈词滥调了。
回复 随笔 2014-5-30 16:19
方枪枪: 这部片子拍得有点失败。可能是因为在体制下的缘故。

我理解的归来的含义应该是:文革带给普通人的伤痛。人归来了,伤痛还在,幸福仍然没有真正归来,失去的已经 ...
你要是看了小说会更失望,一个根本谈不上爱情的结合。陆根本就不爱婉喻,只是在生死之间发现了婉喻带给他的温暖;而婉喻对陆有的不是爱,而是崇拜。张导能在这么个脚本上把剧情改编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
回复 随笔 2014-5-30 15:48
看过<归来>的可以看看这部《张艺谋归来背后》的纪录短片

http://ent.sina.com.cn/m/c/2014-05-25/22424147717.shtml
回复 随笔 2014-5-30 14:31
真的假的?可爱鹦鹉高唱黄土高坡,笑死了!
http://www.56.com/u64/v_Njk2Nzg4MDU.html

http://m.56.com/view/id-NjU1MjUyMzU.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回复 随笔 2014-5-30 12:38
方枪枪: 我看到了一个追星的笔笔。
陈道明的人品和演技没什么可说的,关键是不要被世俗感染。他确实被感染过,演了几部不该演的电视剧,还有就是张导导的那部《英雄》,什么时候想起那里面他演的始皇都替他感到难受。
回复 随笔 2014-5-30 12:11
方枪枪: 李安的片子会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看张的电影,像是在读故事,读完故事后就结束了。

你喜欢李安的片子太正常不过了,因为有人就说过看李的电影,像是在做哲学 ...
其实,对张艺谋历来最大的争论是他不会讲故事,我也一直感觉这是他和李安的最大差距。看完这部电影谁还能说张导不会讲故事?张导编导了一个让你非要一口气看完的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

对比原著,我觉得张导的改编是成功的,他大胆地抛弃了原著中黑暗的一面,以一个全人类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爱情主题把一个特殊时代的中国展现给了世人。无论这个世界有多黑暗,多残酷,它都有美好的一面。看完这部电影,不知为什么会联想到反映二战犹太人生活的电影《钢琴家》。

一部可以“好看到停不下来”(观众评语)的电影,如果张导选择忠实原著,不会有这个效果的。那些批评张导“躲避历史”的影评家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真照他们说的拍了,他们又会攻击张导就喜欢反映中国落后黑暗面。

我曾经对张导很失望,但一直对他抱有希望,这部电影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归来”,而是一个新版的张艺谋。

看过很多伤痕文学的作品,已经看的麻木了,张导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演绎了一个另类的伤痕文学,很感人, 喜欢电影的结尾(不喜欢老年的化妆, 看到了中美电影的另一个差距)。

三个主演演的很成功,我觉得这里最难演的角色是巩俐演的婉喻,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角色,巩俐一直在清醒和不清醒中徘徊,表现一个失忆的,但是只对部分人和事失忆的角色的度的拿捏真的很难。就像陈道明说的:她为什么谁都认识,就是不认识我;还有女儿说的,她什么都不记得,为什么只记住我干的那件不好的事(大意)。这样一个病态真的是不好表现,而且还要不停在两者之间转换,这对演员的演技要求是很高的。我觉得她演的最好的那段是陈道明弹完琴后,巩俐几乎要明白又突然一下子糊涂的那个瞬间的转变。
回复 随笔 2014-5-30 11:18
方枪枪: 我最早看的是围城,然后他演过末代皇帝,再就是康熙帝国。
比较喜欢围城里的陈道明。
枪枪看过陈道明演的《我的1919》吗?讲的是顾维钧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断然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的那段历史,很多的情景应该是根据他本人的回忆录改编的。这是我看到的作为出品人的陈三平出品的最好的历史题材片。

这部电影的卖座率并不高,我是因为陈道明和我敬仰的陈道明扮演的顾维钧才看的这部电影,看完后,感到压抑也感到振奋,陈把顾维钧演活了,不仅形像,神更像。我看过不止一遍,每次看都能让我心动,这不仅要归于中国历史上敢对洋人说“不”, 名留史册的顾维钧先生,还要归于陈道明精湛的演技。

我刚在YouTube上找到了这个电影的link,可能大陆看不了,不过应该不难找到。顾维钧代表中国政府做了唯一一次的发言,其中有几句现在听着感触颇多,我把它转录在这里 (电影里的词有改动):

“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 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VNsaTmPeU
回复 鸡生蛋 2014-5-30 10:30
方枪枪: 我看得出来,你是点快进看的才有这个效果。不然怎么一会说开头的事,一会又觉得怎么老陆夫妻在一起奇怪?说中间的事    ...
没有快进,真是老老实实看完的,也不是在难熬中看完的,基本还是比较自然地看完,说明老谋这片不会太差吧,平时我看视频基本是东拉西拽,很难有耐心从头到尾看完。

可能我说的比较乱,让你误会了。我说的是陆某正往楼梯下走,突然一声巨响,好像陆某也被惊吓到,猛一回头往上看,接着就是那个他女儿跳舞的场面,跳舞的中间有陆某夫妻在旁边看的镜头,在我看来是比较诡异,因为陆某是往下走的,他回头也看不到屋里,而且他悄悄走掉也是因为不敢(或不便?)去见他老婆,怎么又是两个人在屋里看跳舞?所以我还怀疑他女儿的跳舞又是不是他的幻觉,总之很多疑问。当然我应该明白老谋的意思,那就是他独特的剪接,比如跳舞和他下楼梯没有连贯性,跳舞是另外一天发生的事情。总之我看他的电影就这感觉,很多莫名其妙,电影中还有很多事例,不去说了。
回复 方枪枪 2014-5-30 08:26
鸡生蛋: 我不仅关心有没有非礼和打勺子,我还知道老谋子就想说文革多惨多惨,那又如何?不过就是煽情,无聊啊。    ...
我看得出来,你是点快进看的才有这个效果。不然怎么一会说开头的事,一会又觉得怎么老陆夫妻在一起奇怪?说中间的事
回复 方枪枪 2014-5-30 08:14
mgzww999: 和二十年前张艺谋的另外一部影片《活着》对比着看一下。http://v.baidu.com/kan/movie/?id=26085&vfm=bdvtx&site=letv.com&url=http://www.letv.com/ptv/vplay/2 ...
李安的片子会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看张的电影,像是在读故事,读完故事后就结束了。

你喜欢李安的片子太正常不过了,因为有人就说过看李的电影,像是在做哲学题。
回复 随笔 2014-5-30 02:17
方枪枪: 我最早看的是围城,然后他演过末代皇帝,再就是康熙帝国。
比较喜欢围城里的陈道明。
刚看完,闹得俺家那位也一直陪我看到现在,他明天早上还要赶6点多的火车,说了好几遍睡了不看了,还是看完了。不错!明天再聊。
回复 方枪枪 2014-5-30 01:03
随笔: 哈哈,没错!
我最早看的是围城,然后他演过末代皇帝,再就是康熙帝国。
比较喜欢围城里的陈道明。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