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1日 01:30:31 中财网 |
|
编者按/在2013年不断掀起的反腐高潮中,高校也是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领域,不断爆出一些高校领导被调查或者被逮捕的消息: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以及最近刚刚被调查的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褚健,中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使高校领导更大程度上接近于政府官员,而如果高校本身又拥有自己创立的产业和创收渠道,那么高校官员贪腐就有了便利之门。据本报记者了解,此次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被调查就涉及校办企业的利益输送。中国的企业界,高校校办企业是一个特殊的板块,这些企业面临的产权改革和利益分配监管难题需要高层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来解决。
一线调查
褚健:浙大“首富”?
中控科技总裁金建祥接受调查 继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之后,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褚健因为经济问题成为又一个落马的高校负责人。
2013年12月31日,浙江省检察院一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褚健涉嫌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有人举报褚健,每次都没有结果。”
履历显示,自2005年起褚健掌管浙江大学校办企业8年之久。“如果没有‘教授抵制新任校长运动’,褚健如今仍然稳稳坐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位置上。”在很多人看来,褚健的落马纯属偶然,但高校负责人的频繁出事则暴露出了高校办企业中的腐败和监管空白。
祸起阻止校长换人? 据浙大一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没有“教授抵制新任校长运动”,褚健如今仍然稳稳坐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位置上。
“教授抵制新任校长运动”发生在2013年6月24日。彼时,一条关于“浙江大学教授集体上书,公开反对新任校长任命”的新闻开始热炒。
引发该事件的导火索则是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可能调任浙江大学担任校长一职。2013年2月,浙江大学原任校长杨卫调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之后校长职位已空缺4个月。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几个副校长里面,宋永华较受上级认可,担任校长可能性较大。但他的英国国籍,让他错失机会。剩下的两个副校长为吴朝晖和褚健。
一起毕业典礼时间的改变开始引发网上抵制活动。据当时记录显示,重庆大学毕业典礼由原定6月28日改为6月24日,目的是配合林建华校长调任浙江大学,能够参加6月29日的浙江大学毕业典礼。
这场抵制行动最终矛头直接指向“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多个呼吁方趁此提出了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四个条件。
对比上述四个条件,褚健一度被认为是符合条件的“完美校长”。为此,浙大校内论坛有人发帖称,浙大校友会的“抵制闹剧”是受“副校长”的暗中指使。
2013年6月26日林建华被教育部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与此前传闻临时改变重庆大学毕业典礼旨在参加浙江大学毕业典礼完全吻合。
此后,网上明确反对林建华就任浙大校长的微博彻底淡出。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发布声明的‘浙江大学全球各地校友会’是校外组织的联合,真正校方组织的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并没有发布过任何声明。混淆了概念,引起了极大关注。”
褚健履历显示,从1978年以15岁之龄进入原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就读,到1986年成为浙大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专业与日本京都大学的首届博士联合培养第一人。
1993年,时年仅30岁的褚健晋升为浙大的正教授。也是在这一年,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中控科技集团的前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褚健是创始人之一。
此后20年内,褚健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在1997~2012年间曾多次登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在被立案调查之前,褚健已进入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审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学术之外,褚健参与创建并曾担任总裁的中控集团被视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也是国内自动化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因此,中控集团颇受浙江省乃至中央的重视。
涉嫌侵占国有资产 褚健落马之所以具有偶然性,是多年前的旧事引起的。浙江省检察院一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褚健涉嫌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有人举报褚健,每次都没有结果。”
具体事情则与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海纳”)资产有关。上述浙江省检察院内部人士说法与此前有关传闻和报道吻合。2013年12月31日,记者在浙江省检察院采访时,有关部门也确认褚健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之所以被认为是旧事,公司记录显示,自2002年起褚健已经与浙江海纳划清了界限,2005年辞去了中控技术公司的一切职务。
浙江海纳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李立本、褚健、赵建、张锦心共同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浙江海纳上市时的核心资产主要有三块,即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经营的业务。这三块业务,经由资本运作,先后被剥离,并试图再次包装上市。
有关披露显示,在浙江海纳上市3个月后,浙江海纳公司联合褚健等23个自然人共同出资3000万元组建浙江海纳中控自动化有限公司,其中浙江海纳出资2950万元,占总股本的98.34%,该公司占据6个募集资金投向中的自动化项目。
中控科技集团成立于1999年2月,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其中浙大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持股50%的控股股东。而褚健自1992年4月起担任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之后通过多次增资、转让,2003年中控科技集团变身中控企业集团。通过将公司逐年累积的未分配利润用来增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经高达1亿元人民币,褚健以6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资料显示,中控科技集团的四家股东浙江恒汇投资有限公司、浙江致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创瑞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浙江势道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集团60%、20%、5%和15%的股权。
其中大股东恒汇投资的股东分别是自然人褚健(持有90%)和褚燕芸(持有10%)。据之前媒体报道,褚健和褚燕芸系亲属关系。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控集团拥有4000多员工,2012年的产值超过30亿元。
截至2003年6月,中控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褚健辞去浙江海纳董事后,除却褚健本人持有浙江海纳45万原始股外,中控科技和浙江海纳不再有任何联系,直到2005年浙江海纳面临破产。
另外一个褚健与掏空浙江海纳有关的证据则是,据上述检察院内部人士透露,在褚健被调查期间,现任中控集团总裁金建祥也接受了相关方面的调查。
中控集团则于2013年12月25日发布公告称,“褚健自2005年以后不担任本公司任何职务,也不参与本公司经营活动。目前,公司总裁金建祥主持本公司工作,其他领导也在公司正常工作。”
校企监管空白混乱 褚健的落马再次将校办企业在经营、监管中的问题暴露。在产学研精神的推动下,全国各大高校均创办了大量的企业,浙江大学也不例外。
根据全国科技大会和教育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为理顺高校与高校企业间的资产关系,规范高校企业的投资行为和经营活动,浙江大学成立了浙江大学圆正控股集团(下称“浙大控股”),下辖浙江海纳(后重组为合众机电)、
浙大网新等上市公司和众多企业。
浙江海纳作为浙江大学第一家上市企业,因监管空白成为学校领导争相就职的目标。
相关资料表明,浙江海纳上市时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人员几乎涵盖了浙江大学理工科重点学院的院长和书记。并且大部分在海纳大股东浙大企业集团里(即浙大控股)任职,职位还较高。
以1999年浙江海纳上市时的高管职务为例,董事长梁树德,曾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石油化工学院院长等职,并为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世明,公司副董事长。曾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并任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李立本,公司董事兼总裁,历任浙江大学硅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半导体厂厂长等职。
褚健,公司董事兼副总裁,曾任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总经理,现任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工业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姚志邦,公司董事兼副总裁,曾任浙江大学科仪系党总支副书记,浙江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杭州中程兴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并任浙江大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建,公司董事兼副总裁,曾任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总经理等职。
浙江海纳上市后,其三大资产即开始了向外输送和变卖,最后分别被立立电子、
浙大网新、中控技术所吞噬。其中立立电子曾创下了两次冲击上市纪录,结果均因“资产腾挪”等问题被证监会叫停。
结果,浙江海纳彻底被拖垮。2005年浙江海纳证实被掏空,2007年停牌,并成为中国首例债权人申请上市公司破产重组的案例,2009年7月16日经过资产重组更名为
众合机电。
10年前即有多方质疑,浙大系实际上也是被一部分人所支配的。比如,中控技术的实际控制人褚健同时也是浙大圆正集团的法人代表;而赵建同时也是浙江
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为此,曾有多人举报,均没有结果。
据了解,2005年3月起,褚健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浙大的人事处、后勤集团,以及浙大下属的企业。
此番褚健落马,偶然中包含着必然。(.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