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老三届知青,却不愿看知青题材的影视作品。原因是:假的倒胃,真的伤心。所以对于近期热播的45集《知青》无动于衷。
《知青》作者梁晓声来到青岛与老知青见面,俺没参加。客观理由家里有事,主观还是不感兴趣。一个体制内的中国作协成员、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能讲点什么?充其量只能是一通官八股,为那个年代涂脂抹粉而已。
偶然看到了知青网朋友们上传的现场视频。
在青岛电视台明星大厅,梁晓声现场对老知青朋友们高声朗诵了他写的《知青》主题曲歌词:
寒来暑往,星转斗移,
冰天雪地里,
我们共同守护取暖的火炉。
青春的叛骨,
说什么战天斗地,别教我谁是敌人!
我的青春你做主,这是什么道理?这是什么道理!
把你的手给我,
你也需要我的友谊。
岁月是如此漫长,
我们相扶而行。
让虚伪的口号(斗争哲学)见鬼去,
让爱情之花自由开放。
折磨吧,这是我们的肉体,
你主宰(征服)不了的是我们的灵魂。
还有我们萌芽的思想,
还有我们的思想。
听到这,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梁晓声,还是一条铮铮硬汉,他没有被抽走脊梁骨!
但是再看看实播的《知青》,主题曲歌词又是什么呢?
绚丽的青春之桨,划出人生的层叠波澜。
一代人的追忆,荡涤难以平静的心田。
难忘那苍茫岁月,呐喊着温暖的春天。
磨练伴随着无怨无悔,展开人生的风帆。
我们曾经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
我们曾经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
我们曾经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
我们曾经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
梦里的晶莹泪光,闪耀你我曾经的容颜。
风雨中的思念,一路相伴着过往流连。
那里有雪野大地,
那里有战友的生死相牵。
那里有山村大川,
那里有父老乡亲的惦念。
我们曾经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
我们曾经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
我们曾经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
我们曾经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
我们用歌声唱响心中的永远。
“无怨无悔”,“精神花瓣”,“理想花环”,“笑对命运”、“美好期盼”。——一片莺歌燕舞,一代和谐知青。
是谁篡改了原作歌词?——梁晓声博客做了注释:
我和导演就歌词有过如下对话——
他说:“你太猛了。”
我说:“创作勾起了我对‘文革’的痛恨”。
他说:“......我们这部剧对‘文革’年代极左特征的呈现,差不多等于八十年代以后所有影视作品所呈现的总和。我正担心它播得出来不?你就一点儿不担心?”
我说:“同样担心。”
他说:“那你还写出这样的歌词来?”
我说:“我头脑进水了。”
我当他面将歌词撕了。
我俩相对默默吸烟。
最后我提议——我写不出亮色的歌词来,干脆把这“难活”推给艺术总监......。
于是,歌词“修改”(不是篡改)和谐了,电视如愿上映了——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还得感谢梁晓声,他亲口朗诵的毕竟是老歌词——哪怕只对着老知青。
但如果他朗诵的是被改过的新歌词,有过亲身体验的老知青们听了会有什么反应?
梁晓声是知道的,他很聪明。在体制内,不聪明能坐上今天这个位子吗?
歌词可以按照“规矩”修改,一代知青的命运却无法修改——更不允许被篡改!(作者:窗外的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