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一村一画用艺术扮靓乡村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民生周刊杂志新浪机构认证
一村一画用艺术扮靓乡村
去年12月31日,本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晓煜接到一个陌生来电:“想请你们把我们的村子改造一下,以迎接即将举办的世园会,还有2022年冬奥会。”
打来电话的是北京市延庆区东羊坊村村支书李相平。一直以来,东羊坊村发展相对落后,村里虽然修了水泥路,但仍有不少房屋年久失修。
眼下,东羊坊村正积极筹备一个乡村改造项目,因为有过多个乡村改造项目的成功案例,李晓煜率领的本佳墙绘团队被他们选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东羊坊村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希望借助自身独有的田园风光,以及距离冬奥村不到4公里的区位优势,吸引投资者,发展乡村旅游。
延庆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目前已有11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明确参加世园会,预计参观人数不少于1600万人次。
“计划将村子打造成民宿村、康养村,希望我们村子作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为世园会尽一份力,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民宿,吸引更多游客,进而提高村子的知名度和经济发展能力。”李相平说。
“这是我们参与改造的第14个村庄,也是2019年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李晓煜说。
针对东羊坊村的改造项目,李晓煜团队经过实地考察后,结合村委会和村民们的想法,打算将该村打造成民宿村,具体将结合《中国诗词大会》营造的诗词氛围,“比如,将《归园田居》的意境画在墙上或木板上,并印上二维码,游客参观时扫二维码就能看到相应的典故和寓意。”边看画边读诗,让前来参观的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当地村民和孩子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一座桥梁。”李晓煜说。
因地制宜 一村一画
山东寿光的番茄小镇,山西怀远村的剪纸村,南京江宁小冯村的茶花里……每一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名片。
“我们首先会进行实地考察,汲取当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乐的地域特色元素,挖掘更多乡土特色资源,突出文化内涵与识别性,打造每个村庄自己的特色名片,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李晓煜介绍。
2018年8月,本佳墙绘团队参与改造了南京江宁朱门社区小冯村项目。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茶花风情村落。村里有大片茶花,村子周围有大面积的茶田,团队围绕茶花主题进行了艺术创作,前后历经3个月,将小冯村打造成了一个文艺范十足的茶花村,建立起了个性化标签,增强了村庄识别度。如今的小冯村俨然成了旅游示范村,并于2018年获得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
与小冯村茶花风情不同,2018年4月,本佳墙绘团队参与改造的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东头村是中国蔬菜之乡。改造前的东头村是一个默默无闻、很少受外界关注的村落,如今则摇身一遍,成了火遍全国的网红村,日参观人数最多时超过2000人。
据了解,东头村项目是一个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院等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100位艺术家,60天时间,通过100余幅震撼之作,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的关注。
谈及创作素材,李晓煜印象最深刻的是《翻红绳的老奶奶》,“这位姓唐的奶奶是东头村村民,85岁,当时是机缘巧合,一个小孩在玩红绳,唐奶奶笑眯眯地走过去也玩了起来,这一画面正好被摄影师捕捉到。奶奶的笑特别有感染力,能触动外出务工者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于是选入了素材。”
后来,这幅《翻红绳的老奶奶》的墙绘上了国际报刊,东头村更成为网红村落和游客旅游打卡“圣地”。“能得到国际认可,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李晓煜说。
会说话的教科书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牵系着每一位离开村庄外出务工者的心。
在李晓煜看来,以墙绘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将村民耳熟能详的故事,甚至最亲切的身边人的形象搬到墙上,让墙壁变成会说话的教科书,会影响村民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中提高村民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她说,村民们常年生活的村庄变美丽了,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对他们而言,情感与精神上的收获是无法用语言衡量的。这些倡导文明、宣传政策、美化新农村的“会说话的墙”,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俗风情。
如今,本佳墙绘团队改造的村庄,一村一主题,绘就了和谐美丽乡村新图景,创新了农村文化供给方式,已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晓煜和她的团队,这群年轻的造梦者正在通过艺术点亮着一个又一个乡村。“我们成立了艺术点亮乡村——壹计划,就是希望通过用艺术和涂鸦的方式点亮100个村庄,挖掘和唤醒乡村的经济和活力,并作为振兴乡村的一种文化力量持续传播下去。”李晓煜说。
(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