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评制点评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已有 907 次阅读2019-2-26 00:23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普评制点评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2008/11/26 17:31:18 [稿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何建明] [编辑:胡蓉平]
http://gaige.rednet.cn/c/2008/11/26/1645563.htm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乡村可以同中国的华西村相比:这里有1600户农民成为百万富翁,这里的农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这里的农民不仅自己办旅游节,而且还将在田野里建起一座328米高的摩天大楼,全村一年创造540亿元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吸引了万人的打工队伍在这里就业……

    这是中国的华西村,这是一个中国“泥腿子”农民吴仁宝所创造的奇迹。

    华西村是中国农村的老典型,但30年前的华西村也是一个勉强得以吃饱饭的普通农村。是老支书吴仁宝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使华西村在短短的30年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农民的“人间天堂”。

    吴仁宝今年80岁,但见过他的人根本不会相信这位每天6点钟起床就工作、走起路来连年轻人都不易追赶上的一位老人竟然已经当了近半个世纪的村官,是他改变了华西村,改变了所有华西村和来华西村工作的人的命运。

    抓住腾飞的机遇

    10余年前,苏北盐城一个只读过高中的农村小伙子,无意间看到一份包粮种的旧报纸上刊发的一篇介绍吴仁宝领导农民走向富裕的报道,于是他带着300元盘缠,只身来到华西村。若干年后小伙子又把自己的户口从苏北迁到这里。这还不算,小伙子“明眼势利”,又把自己的父母、对象以及对象的父母及其兄弟姐妹全都迁了过来,这滚雪球式的“家族大迁移”至今已达57人之多!

    “B29号”,这是小伙子现在的新家,一座两层建筑的欧式别墅,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室内全套的豪华家什和精美装饰。主人介绍,这是村里分给他的住宅,按当地的“村价”约为230余万元(折合中等城市的价格大约500万元左右)。“之前我有一栋是前年搬入的别墅,面积也有400多平方米。”他说:在这个村子里,像他这样一户农民拥有两幢洋气十足的别墅并不在少数。

    “我们村的每户农民,最少存款也有百万元,当然存款千万元的也为数不少。家有别墅、汽车已是几年前就有的事了。你没听说我们村里的农民在10年前就有了‘八有八不’?八有就是: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物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八不即是:吃粮不用挑,吃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洗澡不用烧,通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淋……”

    据小伙子说,他年收入有150万元,其中80%能进入村工业集团的股份,还可获得可观的钱生钱分红。小伙子名字叫孙海燕。现在是华西村的党委副书记。他是1600户华西村的村民之一,也是1600户百万富翁之一。

    吴仁宝对我说:“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吴仁宝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最多只能把全村人的饭菜弄得更好一点而已,绝对不可能让全村人都富裕成今天这个样。”吴仁宝说的是真话。

    1980年前后,华西村虽然已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但全村的经济总量也就是“千万元村”。但吴仁宝思想解放,在全国性的分田到户大承包时,他吴仁宝别具一格,做了3件很经典的事:

    一是他带着华西村的主要干部和村民代表,不远千里,到了山西的大寨大队。他们向陈永贵墓庄严地鞠了3个躬,同时向郭凤莲送去了几个合作支援项目。吴仁宝曾多次对人说:在当代中国农民中,他最佩服陈永贵,并称陈有思想、有观点、有本事,是硬干出来的。

    第二件事是他亲自为华西村编了一首“村歌”。歌词这样写:“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当这首村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令无数新老共产党员激动得流泪。那时,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换帜易旗,还有一个特殊背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风起云涌,曾经缔造了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神话的苏南乡镇企业在此时又面临彻底解体的末途,似乎谁言“集体经济”谁就是“改革倒退派”。吴仁宝才没管这一套,他对共产主义和建设有华西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信仰坚贞不渝。

    吴仁宝做的第三件事——也是最漂亮的一件事:他在报端见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后,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迅速做出了一个后来使华西村突飞猛进、走在中国农村乃至其它各行各业前头的决策——集中和动员华西村所有血本,以雷鸣电闪之势,奋力抢占市场。

    “我们华西村过去当了几十年先进,一向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这回我们要打破老思路,来个借别人钱、生自己的财了!”吴仁宝用借得的贷款和村上的自有资金及村民集资的几千万元,一下“吃”进后来翻了数倍价格的万余吨钢坯和千吨铝锭及数百吨电解铜,又将这些原材料投入到随后上马的村办新企业生产中,而当别人还在细学慢嚼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时候,他吴仁宝和华西村早已甩开四蹄扬鞭在经济大发展的快速道上——10亿村、20亿村……50亿村、100亿村、500亿村……华西村直奔天下第一,无人匹敌!

    掌握实事求是这个法宝

    “3年。再过3年你来华西村看看就更不一样了!”吴仁宝见我后的第一句话说得很自信也很有底气。 “3年后的华西会是什么样呢?”我在眼花缭乱的“人间天堂”中参观时自感想象力的匮乏。

    吴仁宝笑了,细言细语地告诉我:这些都不难。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村能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就是我们掌握了实事求是这个法宝。这句与炫耀丝毫无关的朴实之语,道出了吴仁宝和华西村成功的全部“秘密”。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句名言,叫做‘发展是硬道理’。我怕农民群众弄不太懂,就自创了两句话,叫做‘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我们华西就是靠这个精神一步步求发展的,走得还比较顺。所以我总结了18个字: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现在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我的看法是: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瞧这位农民政治家出口成章的经典词语,既朴实又充满深刻的实践思想!

    “让百姓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让百姓幸福就必须大发展。”这是吴仁宝担任华西村支部书记几十年来总结和遵循的一个“真道理”。为了把这个“真道理”转化为农民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觉,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走过了“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21世纪造金山银山”的4次革命性征程。

    “70年代造田”完成的是农民实现温饱的革命。上世纪70年代末,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开。面对全国性的农村改革形势,以集体经济壮大起来的华西村的路怎么走,吴仁宝必须回答。

    “当然分有分的好处。可分与不分仅仅是个形式。中央政策的意图很清楚,分田到户为主要改革内容的承包责任制,其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这说明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并不重要,根本的一条,就是看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们能不能过上富裕日子。我们华西村的集体经济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农民们都开始过好日子了,为什么一定要分呢?华西村现在的头等任务是要更大力度地解放生产力,让大伙儿的生活更加富裕、全面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吴仁宝的回答掷地有声。

    悲壮的农民革命

    吴仁宝不愧是一头永不知倦的拓荒牛,他的每一次发力都让人惊骇:1985年8月19日,58岁的吴仁宝带着100多位村民在南京雨花台前宣誓:3年实现“亿元村”。而且这是“三化三园”的“亿元村”,即绿化、美化、净化和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华西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这是吴仁宝当时给华西村描绘的蓝图。

    在80年代时,“亿元村”的目标,对一个仅有千把人的华西村而言,近似一座高不可攀的泰山。

    雨花台宣誓回村后,吴仁宝第一个在干部责任保证书上重重写下自己的名字。责任保证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在“亿元村”的奋斗中如果目标没有实现,他们的家产将全部归公!

    “从那年起,每年我们华西村党员干部都得在村民面前‘签字画押’一次。正是这种豁出去的拼命精神,使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获得了极大发挥与激励,华西因此也有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直线上进的局面。”吴仁宝说这话时,一腔慷慨和激情。

    华西村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便在这般悲壮的号角中吹响了战斗的进军曲。从田园到工厂,中国农民梦求了5000余年的路程,现在吴仁宝欲一步跨越。“攀远亲”、“搞联营”、“借他力”、“寻远航”……跳出“村门”进“城门”,闯出“国门”富“村门”,借脑袋生财,租梯子上楼,绑大船远航……这一招一术,无不显示着吴仁宝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胆识与气度。这期间,由华西村创出的诸如“星期天工程师”、“教授下乡走亲戚”等媒体新名词也不断在人们的耳边响起。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吴仁宝这位农民改革家一手谱写的“造厂”乐章中闪耀着光芒的精彩音符……

    现任华西村党委副书记、“教授村民”程先敏那年39岁。这位因不甘“囊中窘涩”而辞别西安交通大学的年轻教授,成了第一个到华西村工作的教授,他在华西村“造厂”创业中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和本领。年末,程先敏要回陕西探亲,吴仁宝给他3000元钱,并说:“你一个月拿300块工资是亏的。”年轻教授十分感动,那时华西村一般的干部和企业管理者也就一个月拿100多元工资。到第二年回家探亲时,村上的会计扛着一只鼓鼓囊囊的麻袋进门对他说:“老书记让我把这些给你。”麻袋里装满一捆捆崭新的10元钞票!50000元整!80年代的50000元,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程先敏面对老书记和华西人的一片灼热心意,他哭了……从老家再回华西村时,程先敏把放在自己口袋里5年的全家户口簿,交给了吴仁宝。

    3年,1000多天,转眼间的事,吴仁宝却像变戏法似的让华西村的田野里矗立起一座座既绿化、又环保的大型工厂,并且成为气势雄伟的苏南农村土地上的第一个工业园区。

    时至1988年,华西村的经济呈现出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一、三产业为两翼的多元化格局,年产值超过预期,达1.0106亿元。“亿元村”的目标实现,华西再度成为全国农业战线最光彩夺目的旗帜!

    这年吴仁宝60岁。可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谁也无法将“老人”的标签贴在他身上。吴仁宝笑言:“因为我的党龄才34岁。34岁的人干什么活?当然是干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事嘛!”

    创造“天下第一村”的神话

    “不土不洋,亦城亦乡,把华西建成富足的社会主义农民乐园。”这是吴仁宝在完成对华西村“造田”、“造厂”之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开始引领农民们走向全面小康和向“中康水平”迈进的又一次历史性登高。这期间,在吴仁宝“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指导思想中,又加进了“科学发展、超前规划”的内容。

    90年代以后,华西在取得农村工业化巨大物质积累后,开始了惊世骇俗的“造城”——即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过去农民日子一好过,就是翻盖房屋,再多的财富积累也因一次次的建房而所剩无几。现在我们改变了思路,在再规划和盖房时,尽可能地超前,这样做从长远看,既达到了一百年‘不土’的目的,又因优美的硬件建设,为吸引投资和聚集人才起了很好作用。”吴仁宝指着那些让欧美人都羡慕的造价在几百万元的农民别墅,如此为我解读其中的奥秘。

    我信步参观了代表华西村文化概念的“农民公园”,绿荫和花丛间是小桥流水、扁舟穿梭与鸟语啼鸣,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国人熟识的“桃园结义亭”、“三顾茅庐”和“二十四孝”长亭等等景致。

    老书记认为,教育富裕了的农民,既要向他们不断灌输现代文明思想,同时也不能放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得讲求“仁义忠孝”。为此,老书记还在村里设立了一项特别奖:凡哪家有90岁高寿的老人,直系亲属每人每年可获得“忠孝奖”1000元。凡哪家有老人活到100岁高龄的,直系亲属每人每年可获10000元“忠孝奖”。陈珍妹老人百岁时,她全家五代同堂37人就每人获得10000元大奖,共计37万元!老书记说:“华西村的老人假如都能活到百岁,那就证明我们华西人民不仅生活富足、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而且后代孝敬老人做得出色,这样的奖励物有所值。”这样的“不洋”里包含着深刻的中国特色和农民特色。

    “不土不洋”,又“土”又“洋”,“亦城亦乡”,在华西村你无时不在这种传统与现代、历史和现实的中西文化的大交融中感受着、陶醉着、回味着……所有这些,都渗透了吴仁宝这位农民思想家的精心创意和独特理念。读懂它,既要穿透辩证法的哲学境界,又要领悟实事求是的现实根基。

    党的“十五”大后,华西村借“十五大”东风,在村企业集团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旨在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企业效益为目标的“抓大扶小”举措,很快使得全村工业效益呈现“大向强走、小向优走”的全面健康发展态势。至2000年,华西人在吴仁宝的领导下,在仅有0.96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创造了50亿元的工业销售额和5亿元的利税效益。党的“十六”大后,吴仁宝又对华西提出“科学发展、有效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的新目标。具体落实在全村工业生产指标上,他和干部们制定的目标是:2002年完成60亿,2003年完成80亿,2004年完成100亿、2005年完成200亿、2006年完成300亿……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后,吴仁宝要求村党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高速发展同时注重抓全面建设。生产效益不仅全面提高,而且出现了连续两年超百亿元的年递增速度!“今年我们全村的工业生产总值540亿元肯定没问题。”今年国庆前,吴仁宝的儿子、现任华西村新书记吴协恩这样说。

    前两年,吴仁宝将华西村的“一把手”大权交给了村民和党员选出的新书记,也是他的四儿子,他对村民们说:“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一次会上接见我时说,谢谢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贡献,我就对总书记说,原来我打算干到80岁就退休,现在我要再多干5年,为华西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建设小康水平再立新功。”这就是吴仁宝的胸怀,一个中国农民的伟大胸怀。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普评制 2019-2-26 00:30
【博客中国】普评制点评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2019-02-26 12:19:40栏目:普评制点评
http://mayc53.blogchina.com/668881039.html
回复 普评制 2019-2-26 00:27
【新加坡前卫政治《普评制》】普评制点评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普评制 2019-2-26 查看:4
http://www.lee-philosoph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508&fromuid=1763
【博客中国】普评制点评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2019-02-26 12:19:40栏目:普评制点评
http://mayc53.blogchina.com/668881039.html
回复 普评制 2019-2-26 00:26
普评制点评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普评制 2019-2-26 查看:4
http://www.lee-philosoph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508&fromuid=1763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