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大120周年校庆校长林建华的发言

已有 1871 次阅读2018-5-6 14:03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北大120周年校庆校长林建华的发言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北大120周年校庆典礼上,校长林建华的发言(全文)
北晚新视觉网 百家号05-0512: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并以个人名义,感谢大家的到来。


就在前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视察,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对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书记明确提出对中国大学发展的三点期望,也对北大未来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书记还在讲话中特别强调青年一代的极端重要性。认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希望新时代的青年人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hu2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我们的新时代青年,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寻求民族的未来路

120年前,甲午战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改革旧教育、建立新学堂,成为了变法的第一要务,北京大学也由此而生,并从一开始,就以探求民族的未来为己任。

戊戌变法迄今的120年,中国的变化可谓波澜壮阔。当时的中国危难深重,维新变法、兴办新学是为了救亡图存。自那时起,北京大学就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引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点燃五四爱国运动的火炬;从率先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北方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从开创中国的现代大学学制,开研究生教育先河,到在战火的硝烟中,千里跋涉,与清华和南开一起创建西南联大;从改革开放,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百年校庆,推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120年来,北京大学始终坚守着建校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庄严承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福祉,不避艰险、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这也是北大发展最好最快的40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促使我们以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大的信心,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我们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和北大实际,全力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


北大的核心使命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我们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设多样化的专业教育体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立德树人,构建通识教育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努力使学生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


学术队伍是大学的核心。优秀大学最重要特征就是能够聚集最有潜力的学者,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术发展环境,使他们成为杰出学者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教师。我们积极推进人事体系改革,完善教师学术道德和职业规范,营造良好制度和文化氛围,使“近者悦,远者来”;我们全面实施新的更有竞争力的教师聘任、评价和薪酬体系,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成长。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聚集和培育了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产生推动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是北大学术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面向学科前沿,组建跨学科研究机构,鼓励跨学科合作;我们推进院系综合改革,促进学科调整,增强院系活力;我们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合作共建应用研究机构,推动产学研合作,聚集社会资源,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装备精良、在许多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大学是高度依赖个人创造力的学术机构,大学管理的真谛就是使每个基层组织、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充分释放出来。大学的治理体系改革应当着眼于院系、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我们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学部建设、权力和资源配置重心下移,增强院系自主权和发展活力。今天的北京大学是一所对未来更有信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学校。


120年光阴,转瞬即逝。北京大学从一个旧体制脱胎出来的婴儿,已经成长为屹立于世界的现代大学。先贤们的渴望、追求和对未来期许,很多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那些已经淡出人们记忆的纷争、质疑、疑惑和彷徨,都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定。北大从未忘怀肩上担负的家国责任,始终坚守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以敢为天下先和大无畏的反思与批判精神,激励自己不惧艰险、砥砺前行。这种精神和价值理念,已深深根植在北大人的灵魂深处,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举止言行。

迎接未来挑战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120年并不短,但与世界上动辄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著名学府相比,北大仍是很年轻的,我们还需要在未来时光的流淌中,增进学术积淀,累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今天,北京大学正处在第二个甲子的终点上,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上。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在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也曾讲道,“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在一个新的甲子,北京大学如何能够不辱使命,续写新的绚丽篇章?这是北大和北大人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新时代,新的技术、新的中国、新的世界、新的未知,所有这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向我们涌来。
我们将面临两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信息和智能科学引发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大学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这一场新技术革命还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存和生产方式。二是国际化和中国的兴起。中国变化太快了,短短几十年,就从基础薄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让世界错愕,就连我们自己的很多人也还没有完全适应。世界的变化也太快了,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诱发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政治思潮。


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影响触及到了人们的观念和灵魂。历史的沉积与未来挑战、传统观念与新技术、平静的校园与喧嚣的社会,过去的、今天的和未来的,都在校园中相互撞击和博弈;技术至上、功利主义开始蔓延,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削弱了信仰和确信的力量。人们前行的脚步如此之快,已经把自己的观念和灵魂抛在了后面。一些人变得焦躁不安,于是开始质疑新技术、质疑全球化、质疑一切,甚至质疑人类的未来。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哲学家的思辨,更需要所有人共同的行动。这个时代并不缺旁观者,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共同价值、共同愿景是社会的、也是大学的基石。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与人文精神唤醒人们的良知。引领社会风尚,将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责。


在这样一个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大学和大学教育也需要改变。大学不再只是学习知识、研究学术那么简单了。研究与教育、学习与创造、知识与素养、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各种要素都将融合在一起,将使大学成为一个孕育着远见、创造、善良和责任的海洋。人们在其中浸润成长,去打造更美好的世界。多样化教育体系、个性化因材施教、实践中的学习、师生共同的探索和创造、跨文化体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北大的教育正在努力为学生提供非凡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新思想、新技术、新事物大量涌现,已大大超出了传统思想理论体系的范畴,探索、创新和实践成为了时代主题。“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才能激活思想,涵育出真正的学术;才能让学问更有思想的锋芒,让思想更有学问的根底。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和学科界限,既要学习和借鉴成熟的理论体系,更应当从中国自己的实践中总结规律、形成新的理论。


知识是人类共同财富,一所真正的大学,莫不将自己置身于璀璨的世界大学星群之中,思想和心灵的交流是没有国界的,大学是世界的!同时,任何一所优秀大学都要根植于深厚的国家和民族土壤,大学又是国家的、民族的!


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向世界其他优秀大学学习,携手并进,更要扎根中国大地、融入中国发展、弘扬中华文化,探寻中国大学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

今天的北大像是一座桥,连接着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人们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过去,眺望未来。应对新技术时代,需要我们创造更多的新思想、新文化、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面对国际化挑战,需要我们以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使世界读懂中国,让中国读懂世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人类共同体。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请相信,作为“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北大,作为“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的北大,一定能够担负起时代重任,守正创新,迎接挑战,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的未来描绘了宏伟蓝图,“双一流”建设规划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守正创新,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真正使她成为世人向往和景仰的伟大学术殿堂。

感恩与祝福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过去的120年,是北大发展的一个璀璨的篇章,其中的每一页、每个字都承载了北大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与奉献,这让我们万分珍惜、无比自豪。


我们庆祝北大建校120年,特别要感谢伴随北大成长的一代代教职员工,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远见卓识,以及深深的家国情怀滋养了北大,培育北大的菁菁学子(应该是莘莘学子)。我们要感谢千千万万的北大校友,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贡献,成就了北大的辉煌。我们还要感谢一直关心和支持北大的各界朋友,无论在战争和艰难岁月,还是快速发展的今天,他们始终与我们站在在一起。我还要感谢在校的4万多北大学生,你们的青春、独立、敢为和梦想,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先贤们用他们的心血,铸就了今日的北大,在这个庄严的时刻,让我们对他们再次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



△《致同学们》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林建华 (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林建华,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高密人,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1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林建华曾多年参与和主持北大新时期的改革,为北大作出过切实的贡献。 [10] 

在北大期间,林建华一直力主推动北大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北大本科教育的改革。北大也藉此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了一年级本科生的顾问老师制度,开启中国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新举措的先河。 [10] 

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林建华却没有长篇致辞,而是亲自制作剪辑了一部微电影,讲述了59级樊锦诗、78级张益唐和81级吕植三位校友的故事。告诉学生们,树立家国情怀,坚守自己的理想。人生的精彩在于选择和坚守之间。 [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普评制 2018-5-6 22:54
强国社区>强国论坛 北大120周年校庆校长林建华的发言
普评制.blog 阅读(67) 回复(0)  2018-05-07 02:04:29
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1/167348190.html
回复 普评制 2018-5-6 14:20
【新加坡前卫政治《普评制》】北大120周年校庆校长林建华的发言       
普评制 2018-5-7 阅读 4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21135&extra=page%3D1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