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译在山水间 //www.sinovision.net/?675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秋子树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桃花源可能被淹了 -- 我是桃花源人(4)

已有 2722 次阅读2011-8-25 23:14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此博文系列本来写到(3)就结束了的。不料,有网友很是好奇,向我追问更详细情况以及照片。我就把我对桃花源的内心看法写在这里。

1.                   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是后人(唐朝?)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旅游开发后的产品。这不是我独自一人的看法;诸位看看袁中郎的散文里,有一篇是专门谈他游了桃花源后的感觉,其中讲到,那个所谓洞即浅又不相通。

2.                      时下在安化奎溪(就是我读小学的地方)发现的“秦汉桃源”也有附会之疑,其要点是:根据此地地形(那地方我还是很熟的),当初武陵渔人如何将船行驶到洞口处的?请看陶渊明的原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渔人是驾船溯溪而上,一直到了一个山口后才下船,进入洞内的。因此此溪其水必够深,河床必够宽才行。

3.                      资水中上游群山莽莽,峡谷连连,清流激荡,为古代“旧不与中国通”的梅山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又是必不可少的地理条件。上世纪60年代水库移民前的烟溪处水库核心地段,这里才最符合陶渊明和李白所描绘的条件。

处于资江中游的烟溪古镇就这样被淹了,当地人一部分迁移到了洞庭湖区,一部分迁到了水淹区的附近,叫大双塘,也就是现在的烟溪镇所在地。个别人舍不得离开,就近搬到了烟溪古镇的山上,像我的表哥老家就是这种情况。老家叫碧溪口,就是我在“被荒草湮灭了的一篇博文”里所谈到的。

本博文开始的这张照片是我借用别人的。我去碧溪口表哥老家就经过这个地方。这张拍得还不错,但水域辽阔的地方没拍到。下次继续贴些照片加上一点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秋日渡南水
下一篇: 哲人“急呀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1-9-6 21:41
可惜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