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2|||
回国散记(10):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丹奇(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从会唱歌开始,我就会常常哼着这首男人们爱唱的歌曲,想象着自己挥动着鞭儿,赶着羊群,在蓝天下,在草原上徜徉的情景。然而,从来没有料到的是,我居然来到了内蒙古,而不是新疆。看到了这里美丽的姑娘。只不过,姑娘们都是穿军装的。
这次出差,我带来了老美合作伙伴,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后,我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发挥“连轴转”的奋斗精神,把自己当做接力棒,让第一个客户传给了第二个客户。戏谑“交换战俘”(Exchange POW),可惜不是交换我们,是交换招呼我们的主人。
交 接手续办好,行李上车,我们直奔下一个目的地。决定在路途中间找一个可以吃晚饭的地方。每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作战方式,令我疲惫不堪,在汽车的颠簸 中昏然入睡。及至听到一声“就这家!”定睛细看,硕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跃入眼帘。俺突然精神一振,瞌睡全无。兴奋滴跳下车来,向着“新农村”扑去。
进 的门来,里面早已热闹非凡。人满为患。生意还真不错!两面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伟人,和朱德,贺龙,周恩来等五大军事家的的巨 幅画像,横梁上悬挂着文革时期的口号,豁然看见几个穿军服的女孩在各个餐桌间提供者服务,令我又产生了穿越的感觉。前台小姐看见我们一行四人,“遗憾”地 告诉我们“已经满员了,另请高就吧”。
前 来接我们的朋友知道这一路过去,已经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晚餐了。真正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不得已,看着我的老美伙伴,他搬出了“我们这里有外 宾”这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宝,终于获得了主人的重视,领着我们穿过热闹非凡地婚宴酒席,来到一个僻静的雅间。安顿好我们,离开时,没忘记提醒咱“如果不是看 见你们这里有外国人,我是不愿开这间的,今天太多人了,忙不过来呢”
得!咱今天是沾了洋人的光了。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咱一下子又有了穿越的感觉,咱这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有些恍惚。
还 没落座,只见到一位个子矮小的老厨师,在一个“女军人”的陪同下,匆匆赶来,伸出因为长期浸泡在烹饪中而被漂白的双手,迎向我的老美伙伴卡尔。仿佛久别重 逢般,估计他以为卡尔马克思来了。俺赶紧提醒卡尔,这是餐厅的厨师前来欢迎您的。卡尔赶紧接住这双热情的双手,表达了感之情。看着这感人的一幕,咱心里涌 起一股冲动,积极安排大家进行了餐前的合影,为老师傅留下了这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光。
席间,咱不禁在心中暗叹:我和卡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富饶美丽的内蒙古,在“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获得如此高的礼遇。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朴实无华的阶级兄弟之情。我们百姓的淳朴和善良,对国际友人的极大尊重,是对咱礼仪之帮的最高体现!
国人仰慕老外的情结也让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