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Lucian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73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的悲哀 - 读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没有去走的路》

热度 3已有 2184 次阅读2024-2-2 17:24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选择的悲哀 - 读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没有去走的路》_图1-1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 - 1963)是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喜爱使用通俗的语言、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二十世纪初新英格兰的乡村生活,却又在其中嵌入复杂的社会和哲学意韵。他一生在美国获奖无数,包括四次荣获普利策诗歌奖(没有别的诗人获普利策诗歌奖这么多次),成了当代美国诗人的代表。 弗罗斯特的父、母分别在他11岁、15岁时病逝,她的妹妹和他的好些儿女都在很年轻时因身体或精神的疾病去世,他跟他的妻子也都有抑郁的经历。这些生活中的痛苦在他的诗中也留下了痕迹。


他的小诗《没有去走的路》(The Road Not Taken)是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一首诗。全诗只是一个简单的隐喻: 用诗人面对的两条小路,来比喻人生中可能的两种选择。任何读者都可以代入自己曾经可能面临的两种不同的选择:是漂洋过海出国,还是留在祖国发展;是跟父母亲人一起留在小城镇生活,还是去往陌生的大都市独自打拼;是跟贤惠体贴但不那么有才有识的姑娘甲过平淡的一生,还是跟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姑娘乙弄潮一世;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诗的情绪是一抹淡淡的悲哀: 当我们在老年回顾当初的选择,不禁会在心中默默地喊出: 啊,那条当初放弃了的道路! 任何选择都意味着对某些东西,也许同样珍贵或多年后发现其实更加珍贵的东西,的放弃,都会带来无尽的遗憾和悲哀。 个人在一时一地的知识和判断力都是很有限的,我们的人生道路,表面看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但更是出于冥冥之中的命运。


这首小诗的优美之处是表面上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瞬间和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自然风景,但这个瞬间和这幅风景中的许多风物都天然地有其象征作用,让我们感受到蓬勃生机和思虑感伤的鲜明对照,当我们细心体察这小诗中的幽微时,也就获得了新的高度来洞察生活的深度和美。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更多朗读: 【1】【2】【3】


【原文】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理解】
(这段完全是一般过去式,表明这是诗人在回想过去的事。) 
roads: 一方面是大自然中的路,另一方面也是抽象的“人生之路”的象征。
wood: 树丛、小树林。一方面是大自然中的树林,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我们身外的众多自有生机的生命。这些众多的生命是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背景,让我们的生命远为更加丰富。
yellow wood: 可以想象是秋天的小树林,树叶黄了
long I stood: 我站立了很久。表现出犹豫不决,对择决的后果没有把握,很有顾虑。
far: 一方面是大自然中的路延申到远处,另一方面也象征人生中遥远的未来。
undergrowth: 低矮的乔木等。也是树林的一部分。
bent: 弯曲。一方面指大自然中的路转弯,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我们人生的路改变了方向。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一方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弯曲并隐没在低矮的乔木从中, 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我们人生的路在将来会遭遇许多不可预料的事件,因而会发生变化,改变方向,不是我们现在可以预见的。

这段的大意是: 两条道路在金黄的树丛里分叉,很遗憾我不能两条都走。作为一个行路的人,我在那里长久地驻足,目光追随其中一条走了很远很远,直到它转弯隐没入乔木丛中;


【原文】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理解】
fair:公平。这里指两种选择都差不多
claim:声称。这里指关于哪一条路更好的判断
grassy:长满了青草,也象征充满生机。
wear: 磨损。一方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因行人的踩踏而磨损,另一方面也象征生活中的人因思虑劳碌而失去生气。
wanted:缺乏、未尝
wanted wear: 没多少磨损
passing:指人在路上走过,也象征经历
Had worn: wear 的过去完成时。指(人们在那路上走过)对那道路的磨损(亦即“足迹”)

这段的大意是: 然后我走上了另一条,看起来同样不错,而且可能还更好一点,路上芳草萋萋,没多少人行的痕迹; 嗯,那两条路上人行的痕迹其实差不太多,


【原文】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理解】
morning: 一方面指清晨,另一方面也象征生活的开端。
lay: 躺着。指道路在地上蔓延。
step: 脚步。另一方面也象征生活中繁杂的事件。
had trodden: tread 的过去完成时。践踏。 也象征生活中繁杂的事件对个人精神的损耗。
had trodden black: (把路上的落叶)践踏得发暗。“发暗”也象征个人精神失去神采。
way leads on to way: 一条路延申到另一条路,也象征生活中的某些变化又导致了新的变化。没有什么选择能够是孤立的,没有什么变化能够是孤立的。事件都是环环相因。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表现出叙事者不是个头脑简单、轻率行事的人。他思考又思考,但人是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的,不可能有把握作出“最好”的选择。

这段的大意是: 在那个清晨,两条道路都被落叶覆盖,鲜有行人践踏的痕迹。啊,我把那第一条路留给了未来,其实我也知道歧路复歧路,很怀疑自己真还能回来。


【原文】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理解】
(这里的第一句换成了一般将来时,是诗人在目前“遥想”将来。)
a sigh: 一声叹息。 这一声叹息定下了全诗情绪的基调。
ages: 长年累月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导致、造就了所有的区别。那选择的结果可能是好,可能是坏,但那时是没法知道的。(那么现在呢? 现在知道了吗?诗人没有说。可能还是不知道,因为虽然他现在知道了“这条路”的结果,但他还是不知道“那条路”的结果。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现在好像并不是心满意足,了无遗憾。不然就不会有那一声叹息了。)

这段的大意是: 很久很久以后,我会带着一声叹息讲述这个故事: 两条道路在树丛里分叉, 我— 我走上了更少行人的那条,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这是一首清新的小诗。诗人的高明之处就是他没有在讲抽象的哲理,而是描画了具体的生活中的一个自然的场景。在这幅场景中,生活是如此具体: 清晨、树丛、小路、芳草、落叶。 但是那抽象的概念“选择”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仿佛给自然吹入了灵魂,让这幅图画不仅是一幅自然的图画,更是一幅性灵的图画。 中国的山水画中,不也要有一位茅屋中扶窗远眺的幽人吗? 人赋予了自然性灵,自然让性灵免于空洞。 人之为人,就是不但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精神、思虑的世界中。 人生的美,不仅在于“简单”, 也在于“复杂”。 诗人的才华大概就是能让词语与句子同时具有双重甚至多重含义,用这多维的意义,构筑出一个不寻常的美的世界: 诗的世界。诗是超越现实的。诗是人超越现实的路。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Lmd 2024-2-4 11:53
Lucian: 是,情况复杂。
谢谢你
回复 Lucian 2024-2-3 22:24
Lmd: 人生没有公路:每个人与每个别人都不相同,自身的条件?要去的目标?决定着路径的不同。
是,情况复杂。
回复 Lmd 2024-2-3 21:21
Lucian: 您是乐观主义者。很多乐观主义者从这诗里读出的是:“我当初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开启了一生的辉煌”。罗伯特对这种解读也没有反对过。他对任何解读都没有反对过。 ...
人生没有公路:每个人与每个别人都不相同,自身的条件?要去的目标?决定着路径的不同。
回复 Lucian 2024-2-3 13:26
小月: 诗的美表现在语言格式的美,表象呈现的美,意境深远的美。这大概是共通的。这里我也不免想起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 ...
“语言格式的美,表象呈现的美,意境深远的美”,总结得极端好,我要记下这总结,在今后不断发掘。

将中西诗歌比较、融汇贯通,一定能“更上层楼”。

我最近有一种初浅的想法:意义在于“合生”(我自创的词,英文是emergence),两种不同的东西合在一起,就生出了一种大于本来的那两种东西之和的新东西。化学物质是物理物质的“合生”,生物物质是化学物质的“合生”,人的意识又是生物的“合生”。意识更分多种层次,上面一层总是下面一层的“合生”。“美”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也是来自“合生”,不同的美又“合生”出更高级的美。

”去朝廷做官“和”为人民服务“不一定矛盾。在儒家传统中,这两者可能是一会事。老杜大致是这样感觉的。
回复 小月 2024-2-3 12:26
诗的美表现在语言格式的美,表象呈现的美,意境深远的美。这大概是共通的。这里我也不免想起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天---行路难,今安在?----中国的士大夫行路最终目的好像都是要去朝廷做官,而不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于是也只能叹息了。
回复 Lucian 2024-2-3 11:31
Lmd: 没办法就造路
您是乐观主义者。很多乐观主义者从这诗里读出的是:“我当初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开启了一生的辉煌”。罗伯特对这种解读也没有反对过。他对任何解读都没有反对过。他只管写,随便别人怎么解读。各人的解读都是二次创作。
回复 Lmd 2024-2-3 07:13
Lucian: 很复杂。
没办法就造路
回复 Lucian 2024-2-2 22:10
Lmd: 有目标,再实现
很复杂。
回复 Lmd 2024-2-2 21:53
有目标,再实现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