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欧洲一个所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要懂拉丁语的,更进一步的还懂希腊语与希伯来语。一般的受教育者,也多能在母语之外,兼通英、法、德、意大利语之类白话语言中的数种。不谙这些语言,就最多只能通过译文来阅读古典著作及英、法、德、意大利语著作,从而难于感受到很多原文的精妙之处了。(只要想想如果我们只能通过白话译文来读李商隐的诗或李煜的词,就不难明白这样说并不夸张。)
了解了这些,我就明白了自己所受到的教育至少在某些方面实在很差。世有万年,而人惟一生。只因某种偶然,生于某个时代、某个地区、某个社会、某个家庭,就与某些宝贵的东西永远绝缘,叫人只能“独怆然而泣下”。
不过近年来有了YouTube之后,我就想作点聊胜于无的弥补 - 美国人所谓“将就用(发酸的)柠檬来榨出点(可口的)柠檬汁”。于是有一天我就在YouTube学了一堂德语课,学了字母和几个单词。后来…,后来别的要弥补的方面太多,这德语就搁下了。不过很舍不得放弃,就把那学过的字母和几个单词偶尔拿出来温习一下,希望日后还可以继续学习。
没想到几天前,在我那只有机器和程序代码的文化沙漠中的职场上,居然有了一段与我那文化情结有一点微茫联系的小插曲。
事情是这样的,近来频繁地听到周围的同事在谈“埃基欧”,不免问谈得最多的同事K“什么是埃基欧?”同事K指着他桌上一个笔记本大小的盒子说,“这就是埃基欧”。原来是一种简易的小计算机,用在公司的零售柜台上既便宜又只占很小空间,还易于集中遥控管理。同事K正在用“埃基欧”替换掉公司的一百多家店铺中的传统计算机。因为这事与我的职责毫无关系,就不再关心了,也不知道“埃基欧”倒底怎么拼写。
一天同事K不在时我发现他的桌上有个很可爱的毛绒玩具,是个小刺猬,背上写着“IGEL”,我就像五十年前初学认字时一样心里一喜,暗想“哈,这字我认识。”(我在YouTube上学到的几个德语单词之一)。
过了一会儿同事K回来了,我就问他这小刺猬是哪来的。同事K说“埃基欧送的”。我更加不解,“埃基欧”- 那小计算机 - 怎么会送他一个玩具。经过一阵问答,我才明白“埃基欧”既是那小计算机的品牌,也是位于德国不来梅、出产那小计算机的公司的名称(下图为该公司标志 - 一个小刺猬),那小玩具是该公司的吉祥物,被该公司的销售人员作为小礼物送给他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到原来他们常说的“埃基欧”其实是“igel”,不禁脱口而出:“这字应该念成依格尔”。
同事K不以为然,他在过去几个月中与“埃基欧”公司的人员有很多面对面交流,“埃基欧”公司的人员都称自己的公司及产品为“埃基欧”,怎么会成了“依格尔”?这时同事T也来凑趣。他主管进货,常去中国,会用汉语说“干杯”,就打趣我说“这是德语啊,你不要以为是汉语。”唉,德语中的i可是念成“依”而不是“埃”;黑格尔(Hegel)的名字也不念成“黑基欧”。
在有会发声的谷歌翻译的今天,要弄清一个单词的准确发音实在是十分容易。几分钟后大家都明白过来了。本来在打趣我的同事T转而自嘲,“要知道这里可是美国,要按美国的念法。” 这话倒也不错,我们的“人民币”到了美国后就被很多人念成“阿嗯民币”。
后来,大家还是称那东西“埃基欧”。 德国的“依格尔”公司在美国的分部已经误念自己的公司名为“埃基欧”多年了,不可能改了。不过后来有一天,当又来位同事拿着那吉祥物小玩具念“埃-基-欧”时,同事T(当时打趣我说igel可不是汉语的那位)做出一副满腹经纶的样子对他说,“这是德语,应该念成依格尔而不是埃基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