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于是就有人愿意回到宋朝去了,以为宋代最繁荣,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最高。
但这完全是两码事,即便有安古斯·麦迪森这样的人测算宋朝的人口增加了百分之八十,超过了唐朝;国家人均生产总值从450美元增长到了600美元,远超欧洲的发展水平;都城开封的畸形繁华,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夜城,宋朝民众仍然不可能幸福。那时定州巨富何名远甚至“家有绫机五百张”,这也并非“资本主义的萌芽”,原因是他还“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居停商,专以袭胡为业。”
权力面前难言正义,不做官、不违法是不可能如此富起来的。宋朝对外无尊严地花大笔“岁贡”,宋真宗一口就答应曹利用一百万,结果寇准对曹利用说:“过三十万,吾斩汝矣!”总算控制在了三十万。后来又败于西夏,赔二十余万,辽见势又要求增加到了五十万。对内养大量冗官做支持政权的基础力量,又把大量游手刁民养在军队成冗兵,以图消弭反抗的力量,只要能够坐江山苟安,就可以不择手段。“所入虽多,国运日匮”,为了解决如此庞大的支出,也必须一定程度上发展经济,以便供朝廷搜刮之需。那么,陈寅恪所说“造极于赵宋之世”的“华夏民族之文化”,究竟如何理解?
放松“以农为本”的人生控制,不利专制的民间财富就得以创出。也许有人会羡慕宋朝的声色之娱,《西湖佳话》说:“唐朝的法网甚宽,凡是官府到任,宴会饮酒,俱有官妓承应。”隶属于剑南西川节度使府的薛涛就是其一。一般认为官妓始于北魏,《魏书》:“诸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为乐户;其不杀人,及赃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北汉主刘继元曾向宋太宗“献官妓百余,以赐将校。”这些人与宋朝的官妓是不同的。
有人提到《万物原始》引用《汉武外史》的话:“至汉武帝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可是《汉武外史》里并没有这件事。官妓的“整体素质,文明水平以及政治宽容度之高”确实非宋朝莫属。一直到南宋慈湖学派的杨简为温州知州“移文首罢妓籍”,也仍然属于非主流。
《厚德录》说宰相王旦不以招官妓置会夜午为非,还“以不得预会为恨”,对宋真宗说:“太平无象,此其无象乎!”那是粉饰天下太平的需要!朝廷也为各级地方政府配备官妓,作为官员享乐的福利。美色的诱惑,使讲究道学的赵抃也难以把持,他看上了一个叫戴杏花的四川官妓,“逼晚,使直宿老兵呼之,几二鼓不至,复令人速之。”他也明白不应该,于是“周行室中,忽高声叫曰:‘赵抃不得无礼!’旋令止之,老兵忽自幕后跃出,公怪问之,兵曰:‘某度相公,不过一个时辰此念息矣。虽承命,实未尝往。’”
失去了自由的官妓们,自然也无幸福可言。著名诗人杨万里巡历至一郡,郡守宴之,官妓歌一曲《贺新郎》,其中有一句“万里云帆何时到?”杨万里开玩笑说了一句:“万里昨日到。”郡守就将此妓投入狱中;宣城守吕士隆还“好缘微罪杖营妓”。
她们渴望早日脱籍逃离,《东坡.志林》说苏东坡在钱塘判官妓九尾狐脱籍从良,另一个周韶“色技超绝,为一郡之冠,亦援此例。子瞻惜其去,遂判云:‘敦召南之化,此意诚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
后来苏颂到杭州,知州陈襄设宴招待,周韶按苏颂之意,以笼中白鹦鹉自比赋诗:“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当时周韶正逢死了亲人,使“一座嗟叹,遂落籍。”
苏东坡与官妓多有交往,连去见大通禅师也携妓而往,不仅禅师愠形于色,也受到时人的诟病,黄彻的《碧溪诗话》就批评他:“大抵淫乐之语多于抚养之语耳。夫子称未见好德如好色,而伤之曰已矣乎。”晏殊也曾把舵泛舟湖中,幕客王琪、张亢操篙。王琪对他的携官妓不以为然,“至桥下,故使船触柱而横,厉声曰:‘晏梢使舵不正也!’”
《清波杂志》载:“榷酤创始于汉,至今赖以佐国用。群饮者惟恐其饮不多,而课不羡也......州县刑狱,与夫淫乱杀伤,皆因酒而致,甚至设法集妓女以诱其来,尤为害教。”这就是所谓的富裕!王安石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解决财政困局,发放了收取二成利息的“青苗钱”,可是官员们立即在酒库设法卖酒,杀鸡取卵,还利用官妓引诱这些可怜的百姓。
极端的重文轻武,导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保家卫国的军人也不会幸福。历史上著名奸臣贪官集中出现在宋朝,正直的士大夫也不会幸福,连皇帝也要金人册封......而一次次的改革,都以失败告终。而不杀文人的前提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是内心的瞧不起文人,把他们作为供自己消费的对象来看待。范仲淹终于明白了注定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涉及各种势力利益的矛盾,后天下之乐无望,唯有先天下之忧。
所有的这些不幸福,导致知识阶层的思考,出现了理学、心学等不同的学派。好在重文轻武形成了畸形发达的读书人群体,印刷术也大为发达,这才是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本意。切不可被误导,以为生活在宋朝,就幸福得妙不可言了。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6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