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4
近日看到一篇泰国总理換人的新闻,泰国新总理的名字引起我的注意。
新华社8月16日的新闻称, 佩通坦·钦那瓦当选新一任泰国总理。美国之音昨天的新闻称, 泰国新任总理帕东坦·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于星期日(8月18日)正式上任。台湾媒体称,泰国前总理塔信幺女贝东塔16日当选泰国总理。之前,维基百科与许多媒体报道过的贝东丹,也就是现在的泰国新总理。
佩通坦、帕东坦、贝东塔、贝东丹, 同一个人竟有多个不同的译名,可见当今名人姓名翻译的混乱。
佩通坦·钦那瓦当选新一任泰国总理
名人姓名的翻译混乱的问题,早在百年之前就存在了。大名鼎鼎的马克思, 他的名字最初传入中国时就有很多个,据考,1903年中国报刊开始提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直到20至30年代才称为马克思主义。那时候,“麦克司”、“麦喀士”、“加陆•马陆科斯”、“马尔克斯”、“玛鲁珂士”、“埋蛤司”,都是马克思的译名,很乱。上述不同译名的出现,估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者对外语语音掌握程度的差异,及译者在发音上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所致。直到上世纪30年代,“麦克司”、“麦喀士”、“埋蛤司”等等,才统一定名为马克思。
近几十年,外国名人的翻译在各国依然统一不了,中国大陆与台港的两岸三地各自表述,很不一致。例如,第44任美国总统,中国大陆译名:奥巴马, 台湾译名:欧巴马 。第43任美国总统布什, 台湾译名:布希,香港译名:布殊。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台湾译名:雷根,香港译名:列根。第35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台湾译名:甘乃迪,香港译名:甘乃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台湾译名:季辛吉。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台湾译名:佘契尔夫人,香港译名:戴卓尔夫人。
一个人有不同的译名,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自1949年后,中国对外国名人的翻译统一归新华社译名室主管,但由于多种原因,译名还存在许多争论。突出的例子是特朗普与川普之争。谁都知道,川普是美国名人,在没有当选美国总统之前,美国媒体均称他为川普,中国媒体也同样称为川普。他当选总统后,新华社将川普改为特朗普,还为此对外做了公开说明,虽然美国驻华大使馆跟着中国改口称川普为特朗普,但至今美国多数媒体的中文译名仍叫川普。
如何更好实现译名统一是如今值得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名人姓名的翻译混乱的问题,其实还是一个话语权问题。本来,中国是使用汉语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名的翻译理应以中国的翻译为准。联合国将中文定为法定语言之一,名人的姓名就以中国的翻译为准。可是,由于国与国之间有意识形态之争,译名便有了不同的争议。即使海峡两岸同为同文同种,译名更难统一。俗言称“尿不到一个壶里”。什么时候译名之争不受意识形态的左右,各国与各地的名人姓名翻译能统一起来?这可是方便广大读者的好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