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州,清朝书院群空前绝后

热度 15已有 6071 次阅读2012-8-20 09:36 | 广州, 清朝书院群 分享到微信

广州空前绝后清朝书院群

 

    越秀古书院群是指位于广州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路以北的大马站、小马站、流水井这三条街道里的书院群。在这一范围内,云集了当时两省的总督部堂、抚院、府衙、布政司等政治中心,三个学宫,五所省级书院,一所府级书院,两所县级书院以及大量的民间宗族书院,还有三条著名的书坊街。 其中流水井何家祠被划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大马站中的还有欧阳书院、三益书屋、赖氏书院、谢氏书院、浩然书院、端芬书院、东平书院等,北京路还有越秀书院。

    越秀古书院群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广东总督赵洪灿、巡抚范时崇等在大马站首建越秀书院,随后,广州城内的书院多达数百间。这些林立的书院全国罕见,是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

 

    清代广州书院规模国内罕见 

 

  在清朝以位于现广大路的广州府衙为中心,方圆32公里之内,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书院群,规模空前绝后书院达数百间之多,被专家誉为多层次的教育网络。它曾将书院制度推向高峰,直接造就了当时的文化产业———书坊业,促成了清代广东文化教育事业的复兴与学术的重振。有专家说,广州书院的历史文化价值要重新估计。

    当时高居金字塔尖的是省级官办的应元书院、学海堂和菊坡精舍三大书院。现市二中一带就是它们三足鼎立之地。应元书院就好比博士研究生院,要举人才能入读,培养状元级和进士级人才。学海堂的学制仿如今日的研究生导师制,分诗词、古文等四五个专科,学生可自选专业和导师,摒弃八股,注重学术研究。处在中层的是粤秀、越华、羊城、禺山、西湖五大书院,亦是省级官办,需秀才方能入读。培养目标是参加乡试考举人,有上千学生同时入读。再低一级的是府、县级的三大学宫,今市一工人文化宫是广州府学宫所在地,朝天路省委统战部所在地则是南海县学宫,现农讲所是番禺学宫。称它们为党校,因为它们直接为府衙、县衙输送官员。 

 

    广州的书院在清朝为什么如此鼎盛?从康熙后期开始,广东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清皇朝此时已重视科举取士,巩固统治。再加上当时的两广总督阮元带头创办学海堂,选拔人才,编书修志,提倡富商把目光投向文化事业。这都令书院制度在广州历史上发展到一个极致。 

 

    书院群造就书坊文化产业 

 

    广州人都知道今日大南路有条专营水族业的书坊街,这是清代书院群带旺书坊业的印记。时光倒流100多年,不仅是书坊街,宗祠书院群附近的现教育路南段(当时叫学院前),整条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北京路步行街(当时叫双门底),处处都见书坊(书店),有案可考的书坊就达百余间,鳞次栉比,在光绪初年更达于极盛,为学子提供了大量书籍。广东也因此成为全国的刻书中心之一。 

 

    大小马站书院街今安在? 

 

    风雨沧桑,广州清代壮观的书院群如今所剩无几。番禺学宫因其后为农讲所的特殊地位保存得最为完好。此外就是流水井内的庐江书院了,虽然祠堂第一进的头门被一家幼儿园的门面所遮盖,但遮不住其琉璃绿瓦和屋檐下的漆金木雕的精美,东、西、南三厢书房虽作了民居,但整个书院结构依旧隔壁的考亭书院,虽然大门上的奎楼(书院门楼,又叫魁楼,寓意高中)作为广州现存最高大完整的书院奎楼仍气势不凡,但主建筑早在44年前就被改建成极不协调的三层楼房。庭院一半也盖起平房。 

 

从流水井东行不到百米,就到了大小马站。除了破败的曾家祠、余家祠外,这里的书院已被拆成了一堆堆砖瓦。据说有关部门要在小马站复建部分书院,但不少专家担心,重建的书院能保持古旧的味道吗?现存寥寥五六家书院一定不能再动了,它们是广州书院那段辉煌历史的仅存遗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爱莲说》,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为最广为吟诵的文言篇章之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者、宋代理学开山始祖周敦颐曾为官广东,深藏在广州闹市的濂溪书院就是为纪念这位宏儒所建。
  周敦颐号濂溪,后代学者称为濂溪先生。据史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元年,周敦颐在广东为官,清廉爱民、功绩卓着,备受百姓称道。当时他足迹遍及省内各地,留下大量诗赋和题字。后来,其后裔广泛分布在广东各地并繁衍至海外。周治中是周敦颐次子周直卿这一房的后人。
  宋孝宗淳熙二年,官府在广州府城武安街春风桥北转运司署旧址始建濂溪书院,纪念周敦颐。该书院在元末毁于大火以后,经历了几次重建:明英宗年间在广州药洲之西奉真观旧址(今教育路药洲旧址)重建,后经多次修缮,并加建爱莲亭;明嘉靖年间,广东提学副使魏校、欧阳铎等在越秀山重建濂溪书院;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广州小马站重建濂溪书院,该书院一直保存使用至民国年间。“文革”期间,书院的塑像、神位及一些建筑装饰被破坏,建筑部分被改建。

    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在今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是广东何氏人出资合建的宗族祠书院。创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书院曾于道光、光绪年间两度重修,是目前广州唯一保存基本完整的纯粹书院建筑。
  书院楼门坐西向东,两层,高约十米,青砖墙,琉璃瓦剪边,楼顶两侧为镬耳状,风火山墙,过门口庭院面积约140平方米。两侧有东西书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占地1300平方米。祠内古色古香,沿书院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有倒座、照壁、正祠。正祠坐北朝南,为三进式,前座头门,有祠堂方形石柱,两侧为麻石平台。进两米后至大门,门上有花岗岩石,上刻“庐江书院”。

考亭书院:现存最高大完整奎楼
  考亭书院渊源于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朱熹门生弟子及后世文人为了纪念一代大儒与宗师,在各地创建了多所名为“考亭”的书院。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朱熹第六代孙朱文焕随军南迁,战死于广东清远。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在清远定居,另一个儿子南到新宁(今台山)。到清代干嘉年间发展为新宁一大族,为了弘扬祖先在考亭的儒泽,勉励子孙学习,于是在广州府学不远的流水井建起这所书院,袭名“考亭”,又名“朱家祠”。
  当时,建书院的目的除纪念朱文公业绩外,又便于朱家后人赴省城或赴京参加会试或殿试,集中学习、住宿而设立。考亭书院面积约1500平方米,大门建在奎楼下,东向。门檐高达5米,门上石匾刻着“考亭书院”四个字。门檐后是奎楼二楼的窗,窗上小石碑刻有“奎阁”二字。楼高约13米,青砖墙,绿琉璃瓦剪边,楼顶两侧为镬耳状,虽然历经二百年风雨,至今仍巍峨挺秀,是广州现存最高大、完整的一座奎楼。
  书院的祠堂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盖起三层民居,庭院一半也盖了民房,两旁的书屋大体保持外形,却住了很多户人家。然而书院民风淳朴,庭院柳绿,麻石地面,高耸的奎楼,书屋前座整齐的风火墙、琉璃瓦下的工笔彩绘,还依稀保留着昔日风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0

握手
3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liop11 2012-8-22 10:58
黄康俊: 谢谢关注 !
是啊,原来的书院群落相当惊人,眼下无多的残存者大都破败不堪了,有些被拆除后留出的空地,正在准备起高楼,就因为那是所谓“寸土寸金”的市中心。 ...
同感!!
现代官员的心理是:为我所用才是有用,他们才不管你什么历史文物古迹、文化艺术价值之类呢。呜呼,这才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Human civilization should take good protection
回复 黄康俊 2012-8-22 10:46
飞鸣镝: 应该讲,民国以后,新文化运动已使书院失去生源。小学生学“大狗叫,小狗跳”基本不读“人之初”。书院沦为民居很正常。解放后的文物保护单位往往是漂亮的建筑物 ...
谢谢关注 !
是啊,原来的书院群落相当惊人,眼下无多的残存者大都破败不堪了,有些被拆除后留出的空地,正在准备起高楼,就因为那是所谓“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现代官员的心理是:为我所用才是有用,他们才不管你什么历史文物古迹、文化艺术价值之类呢。呜呼,这才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回复 光头 2012-8-21 11:42
美景佳作分享!
回复 飞鸣镝 2012-8-21 02:33
head: 看了图片和文字,震惊而且感慨,这么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底子,可能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
真了不起,我们之前都误解广州了。
应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保护下来 ...
应该讲,民国以后,新文化运动已使书院失去生源。小学生学“大狗叫,小狗跳”基本不读“人之初”。书院沦为民居很正常。解放后的文物保护单位往往是漂亮的建筑物。十多年前发现时好像还有二三十间,现在黄先生介绍只有五六间。如果等联合国保护,十年后什么也没有了。那里是市中心的中心,地产商一直盯着。
回复 黄康俊 2012-8-20 23:44
rubin: 看到本应高雅的书院门口挂着的衣服,院子里面堆积的废品。
令人心酸!
珍贵的文化遗存,在所谓经济高度发达的广州,竟然落的这样的命运。
几百个亿的面子工程打 ...
与rubin兄同感!
很多问题积重难返。
唯有发发牢骚的份。
。。。。《南方都市报》的那个专版,好像取消了。又及。
回复 qiangoz 2012-8-20 21:17
嗯!有意思!
回复 rubin 2012-8-20 18:29
黄康俊: 正如网友head 所说“ 这么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底子,可能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
这真的是值得广州乃至中国人骄傲的一桩事情,可正如陈兄所言:“是这个城市的领 ...
看到本应高雅的书院门口挂着的衣服,院子里面堆积的废品。
令人心酸!
珍贵的文化遗存,在所谓经济高度发达的广州,竟然落的这样的命运。
几百个亿的面子工程打造出一片貌似繁荣的表象,可是小巷深处的文化遗存,却任由荒废!
黄兄,请用您的笔头和照相机,多多关注。
不知道南方都市报是否还有横跨两版的“广州地理”专版?
回复 黄康俊 2012-8-20 13:32
rubin: 雷人!
天河那些用巨款营造的面子工程,与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破落书院,其对比令人震惊!
不是这个城市没有文化,而是这个城市的领导很可能没有文化,或者根本 ...
正如网友head 所说“ 这么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底子,可能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
这真的是值得广州乃至中国人骄傲的一桩事情,可正如陈兄所言:“是这个城市的领导很可能没有文化,或者根本不会重视文化,丰富独特的历史资源不去运用。。。”这便令我们今日痛心疾首,可忍孰不可忍!          
回复 head 2012-8-20 13:11
看了图片和文字,震惊而且感慨,这么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底子,可能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
真了不起,我们之前都误解广州了。
应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保护下来。
回复 国际盲流 2012-8-20 12:09
rubin: 雷人!
天河那些用巨款营造的面子工程,与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破落书院,其对比令人震惊!
不是这个城市没有文化,而是这个城市的领导很可能没有文化,或者根本 ...
赞同儒斌兄!
回复 jsnh 2012-8-20 11:04
想去看看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8-20 10:53
多好的古跡:文風撲面來! 贊嘆
回复 rubin 2012-8-20 10:11
雷人!
天河那些用巨款营造的面子工程,与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破落书院,其对比令人震惊!
不是这个城市没有文化,而是这个城市的领导很可能没有文化,或者根本不会重视文化,丰富独特的历史资源不去运用,只是一味地宣传“小变、中变、大变”,导致全国人民都误以为广州没有文化,只有一些“先富起来”的横蛮暴发户。
谢谢黄兄推介。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