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家人来到加拿大的时候,我儿子是个初中三年级毕业的学生。我们落地的这个城市叫新西敏,是大温哥华地区的一个小城市,很久以前是BC省的省府。2006年的时候,华人还非常少。这个城市只有一所高中,也是BC省最大的一所高中。我儿子当时的年龄并不算小,已经到了学好地道的英语的年龄底线,这个底线一般认为在14岁。
我们与时间进行了一场比赛,目标是帮助我儿子在最短的时间出ESL,能够比较流畅的用英语与班级中的同学进行交流,尽快融入纯英语环境。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关键就是我们做家长的,要给孩子做榜样,或者至少,要为孩子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
那时候,我们刚刚落地,我和太太都新找了工作。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交通还特别花时间,但是,我和我儿子达成了一个协议,我们俩每天用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用英语讲述当天在我们各自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后来,为了使我们的交流不受影响,我们俩固定去到我们家附近的一家WENDY'S(快餐店),买一点饮料和一点食品,找一个角落,开始我们之间的英语对话。
要知道,这是我们父子之间的对话,在过去的14年中,我们从来都是讲中国话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别扭搞笑,但是我们硬是坚持下来了。
这样一个经历,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感到记忆尤新,是我们家庭版的励志的故事。
后来,我儿子在落地两个月内找到了麦当劳的兼职工作(我在下面会有专题讲我儿子的麦当劳英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出了ESL,更重要的是,我到后来注意到,我儿子是我所认识的华人孩子里面,最敢说英语和最愿意说英语的人。
也正因为没有语言交流的障碍,我儿子在新西敏的高中时代,就很快结识了很多当地长大的加拿大人,有机会与当地青少年交朋友,语言也因此得到学习和提高。
再后来,我儿子读大学,读研究生,因为英语好,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也比较容易的结交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他从美国的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留在美国工作,工作中的第一语言是美国英语,比起我这个当初他的启蒙教练来,不知道要好处多少倍。
敢于开口讲英语,多跟英语人群交流,然后又在英语交流过程中,向英语人群学习地道语言,这是一个相铺相成的过程,我儿子的地道美式英语就这样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
年轻人来到北美,无论美国还是加拿大,你要下狠心,敢于开口,敢于交流,这才叫“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