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就是创造
摘要:评价就是有意识的创造,主体主动追求的创造都是有意识的创造,都是包含自我评价的创造。纯粹的、没有包含评价的创造是非意识的创造,其创造效率很低,因为没有评价主体主动为其补充能量。我们个人要提高创造力,可以通过提高个人自我评价力来实现。国家要提高创造力,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出版机构、学术机构、教育机构以及个人等社会主体的评价力来实现。没有评价力,创造力就无法持续释放出来,也无法补充能量。任何社会主体的创造都是有意识的创造,都是需要强大的评价力和良好的评价体系支持的创造。所以,对任何社会主体来说评价就是创造。
关键词:评价;创造;意识;信息;能量;需要
新的东西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只是存在于不被我们感觉到的空间而已。这种不被我们感觉到的东西可以是被阻隔了我们的视线和其它感觉方式的东西。
这种被隐藏的东西可以释放更多的能量来突破原有空间的限制而被我们所发现,也可以被少数感觉能力特别强的人首先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并让更多的人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如果被隐藏的东西有价值,那么,前者就是创造,后者就是评价。创造属于内力的范畴,评价属于外力的范畴。
一、创造离不开评价
创造,从狭义上讲,我们为了让这个世界拥有新的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付出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我们为了让这个世界拥有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付出的过程。狭义上的创造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拥有新的东西,广义上的创造是为了让具体的空间拥有新的东西。比如说,我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不断地创造财富,这些财富社会上早就有了,只是这些财富社会上还有持续的需求。我希望能够用我创造的财富能够换得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房子普遍太贵,我不知道哪天能够用我的劳动创造换得一套属于我自己的房子。房子全国各地有很多,甚至空房子也有很多,但是属于我的却没有一套。社会化的劳动创造包含着交换,我所创造的东西可能就是别人所需要的东西,我所需要的东西可能是别人所创造的东西。创造是我们的目的,没有创造,我们就无法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我们为什么要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因为我们要让客观世界能够满足我们发展的需要。
需要有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之分。鱼可以满足我们的直接需要,渔只能满足我们的间接需要。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所有人都需要填饱肚子。对后者的需要,不仅需要需要主体勤快,而且还需要需要主体能够掌握从渔到鱼的创造过程。所以,相对而言,鱼的价值好判断,渔的价值不好判断,但是,不好进行价值判断的渔比鱼更有价值。
价值评价是以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直接或者间接需要为目的的。评价难就难在对间接需要的价值评价。从商业机会上来说,别人的直接需要就是我自己的间接需要。如果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能够尽可能地统一,那么,价值评价就会方便很多。比如,对一位母亲而言,自己孩子的直接需要和自己的直接需要是一样重要的,甚至比自己的直接需要还重要。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同样重要的前提就是感同身受,也就是对他人的直接需要产生了和自己的直接需要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要想对某个东西有个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还要学会站在长远的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客观评价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的短期的直接需要。所以,选举应该是无记名投票,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个人的短期利益产生冲突。
利益产生冲突是我们的创造活动获得客观评价所面临的最大阻力。比方说,我今天的工作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是,我的直接领导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领导承认了我在没有按照他的工作思路去工作的情况下,却把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他就会感受到他的领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所以,自私自利的领导是不会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他们会对不利于自己的创造活动进行打压。这样,往往会将一些有价值的创造活动扼杀在摇篮里。这种错误的评价是对创造力的扼杀。
对创造力的扼杀有三种方式:1、创造主体负担太沉重。对学生而言,课业负担太重,表现为在校时间过长、作业太多、还要上课外辅导班,兴趣和爱好没有时间得到满足,产生创造力的灵感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对上班族而言,上有老下有小、房价又高,只能找收入比较高的工作,而那些自己感兴趣、更有利于自己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工作虽然有吸引力,但是,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带来足够的收入,那么,我们上班族只能被迫放弃这类工作。2、创造主体无法克服自身的弱点。有些人虽然拥有极强的创造能力,但是,个人过于追求享乐,大把的时间用于花天酒地,不愿意花时间进行创造活动,创造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呢?3、评价主体对创造主体正确的创造活动做出错误的评价。这种错误的评价有的是故意的,因为正确的评价会与评价主体的自身利益相冲突;有的是无意的,因为评价主体缺乏正确评价的能力。
正确评价的能力很重要。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就是来自他人和其她社会主体对某一个人和社会主体的评价。剔除利益的干扰,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来自自身的创造能力。理想的评价活动就是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解决了评价主体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是信息对能量的需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量弱的信息对能量的需要。我们听一首没有听过的歌曲,如果我们听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首歌好听,那么,就说明我们的脑海里在听这首歌之前就已经拥有这首歌的信息,只是这首歌的信息在我们的脑海里因为缺乏能量难以向外释放足够的能量而不被我们所发现。歌曲的创作者这种信息的能量比较强,能够被他们的有意识表达出来并广泛传播。想象力是在我们的无意识中产生的,有足够能量的想象力会以灵感的形式告诉给我们的有意识。有的想象力有价值,有的想象力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有意识拥有正确评价的能力。对于有意识认为的有价值的想象力所包含的信息,我们的有意识会给予它足够的能量让它向外传播,一般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让更多人获取这种信息,这样就实现了创造。
创造力是由内向外的,属于内力的范畴;评价力是对创造力的作用,属于外力的范畴。对个人而言,个人的想象力来自个人无意识的创造力,灵感就是来自个人无意识的创造。个人无法决定灵感具体的产生过程,但是,个人可以呵护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的灵感来得更猛烈一些。对国家而言,个人的创造力就是国家的想象力,个人发表的论文就是个人有意识的创造,是国家的灵感,是国家无意识的创造。国家无法决定个人创造力具体的产生过程,但是,国家可以呵护个人的创造力,并且可以让有价值的创造力成为国家的创造力。
国家的创造力来自国家的评价力。正确的评价可以调动大量的个人的创造力,错误的评价往往会把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念和习惯扼杀掉。比如,南京老太那个案子,法官的判决让一些善良的老百姓改掉了见义勇为的好习惯。法院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评价力的,并且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如果法院错误地行使了评价力,那么,就会压制很多的社会主体创造力的实现,让一部分人被迫改掉好观念和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过大的生存压力和外加强制力会破坏个人的好习惯。所以,社会不应该用生存压力来逼迫个人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一些学术机构用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考核科研人员,有的力度很大,严重威胁科研人员的生存。所以,导致一些科研人员为了生存不得不抄袭,不得不写一些自己都认为垃圾的论文来凑数。人的创造力是不能靠生存压力来推动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需要呵护的。呵护是最好的评价。
评价总是滞后于创造。我们创造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其价值并不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评价,这个在理论创新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理论创新、特别是基础性的理论创新的个人往往是单枪匹马走得很远,他所看到的景象往往是他人看不到的,并独自陶醉其中。这种令人陶醉的景象是幻觉还是真实的景象往往让人不得而知。他人往往只能作为远望者而缺乏亲身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有一些远望者会变成亲历者。所以,时间是正确评价得以实现的最佳条件。政治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是难以正确评价的,是最容易受到各方利益干扰的。所以,政治家的创造活动最需要时间来检验。正是因为正确评价具有滞后性,所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的收入不应该和他们的创造活动及时挂钩,相对稳定的较高的工资收入可以避免他们受到生活压力的影响,是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造活动的保障,不应该理解成对他们全部付出的回报。
付出就应该有回报,但是,我们在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付出了并不一定会有回报,可能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对于这种失败,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理论创新是一条艰辛的道路,有的人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以后才能走向成功;有的人一直面临失败,一直处于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是成功必须付出的成本,我们很难评价哪个人哪次失败过后就会迎来成功,我们只能去评价哪些人的理论创新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可能走向成功。所以,理论创新应该有一个宽松的评价环境,不能等到可以肯定地回答谁能成功以后再去支持谁。理论创新的巨大价值不允许我们等到可以做出肯定判断以后再去做出支持的决定。虽然功劳应该得到表扬,但是,苦劳也应该得到补偿。
二、有意识的创造
创造归根结底是无意识的,是由内向外的。有意识的活动都是约束性的,是在某些行为规范的约束下进行的。如果我们不进行有意识的创造活动,那么,创造成果就会积累得极其缓慢。如果我们需要用某种理论某种规范来指导创造的话,那么,我们的创造活动就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创造就是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的创造,适应这种规范的创造活动就会获得更多的能量和利益。
在规范约束力作用下的行为都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目的就是对无意识进行限制。栏杆给予我们的客观约束力比较小,可以避免我们在无意识中掉下楼、或者置于其它危险境地。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翻越栏杆,那么,栏杆是很容易被我们翻越的。但是,我们不会这么做,因为栏杆给予我们的阻力是在提醒我们栏杆外面很危险,被提醒的是我们有意识中的规范约束力,它可以提醒我们有意识中的规范约束力约束我们的行为。所以,栏杆的设置是有目的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其本身就是手段。也就是说,有意识的外力约束无意识的内力是手段,目的就是保护无意识的内力,避免无意识的内力受到更大外力的破坏性作用。当我们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某条路可能会让我们走向万丈深渊,也可能会让我们走向死胡同。此时,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对我们伤害较小的外力的作用,以避免我们受到更大的伤害。“此路不通”会让我们有一种挫败感,但是,它却可以提醒我们去寻找下一条路。理论学习会让我们感觉到很累,甚至很痛苦,但是,它却可以避免我们走错路、走冤枉路、承受更大的痛苦。所以,当我们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当“此路不通”的具体标志没有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属于约束性的东西,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地到达目的地。管道就属于这种约束性的东西,它不仅可以让水等流体的流动更有效率,而且也可以让人和物更有效率地流动。那些拥有创造能力,没有金钱和地位的人特别需要这种管道。这种管道就是良好的评价体系。
良好的评价体系不是创造力的阻力,而是创造力集中释放的引导力。创造力的集中释放可以让内力有效克服作为阻力的外力。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就是有意识的创造。有意识的创造是对有价值的无意识的创造的支持与呵护,是给予有价值的无意识的创造更多能量的过程。
当然还有不好的评价体系,不好的评价体系拥有大量的错误的评价力。错误的评价力是怎样的呢?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能力不行的时候,却受到了来自这一方面评价力的作用。能力是释放能量的能力,就是转移和转化能量的能力。“以相互作用的A、B两物质作用点为中心的区域,吸收来自A物质多少能量,就会吸收来自B物质多少能量;向A物质释放多少能量,就会向B物质释放多少能量。这就是能量平衡定律。”(我文《能量平衡定律》)一个人就怕被他人攻其弱点。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能力太弱的时候,外力太大,释放的能量太多,多到个人能力无法平衡外力释放的能量的时候,个人在这一方面能力存在的基础就会受到破坏。比方说,一个人最多只能扛200斤的东西,他人却让这个人去承受200多斤的东西。可想而知,这个人一定会被压趴下,甚至可能再也爬不起来。如果这个人只扛200斤的东西,但是,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那么,这个人也会累趴下。劳累过度是应该避免的。如果作用点找对了,比如复杂的外力需要这个人用相应的脑力去应付,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会轻松应对。还有一种错误的评价就是,如果一个人某一方面能力的发挥和提高是对个人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良好秩序的破坏,那么,这个人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就不应该受到正面的评价。比如,有个人从小偷针,他的父母总是表扬他,长大后偷金被关进了监狱。这种表扬就是错误的评价,错误地给予个人某一有违社会公德的能量。这种能量其实是负能量,负能量是一种破坏性的能量。负能量必须以相应的正能量与其平衡才能抵消其社会危害性。个人能量的释放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正能量的释放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负能量的释放会让个人和社会产生对立。个人小时候聚集的负能量会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多,不释放出来就会难受。所以,错误的评价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还有一种失误的评价就是,如果一个人某一方面能力的发挥和提高对个人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良好秩序都有利,那么,这个人就应该受到正面的评价,不应该受到侧面的评价,哪怕侧面也表现得不错。比如,有个人在学术上很有实力,表现为发表的论文数量又多、质量又好。有关部门根据他发表论文的数量给予了他应有的职称和待遇。这种评价的后果就是,在这个人缺乏定力的情况下,会放弃对理论深度的继续,而追求论文的数量。所以,评价力的作用点没有找对,至少会造成失误的评价。创造力和评价力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创造力和评价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作用点上。
三、信息和能量
任何一个东西,在它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也正在吸收能量,或者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吸收能量,否则,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无法持续。这一点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已经通电的电线上的一段导体,会从一边吸收能量,从另一边释放能量。电动机在吸收电能的同时释放机械能;汽轮发电机在吸收机械能的同时释放电能。人在装卸货物后会吃很多饭;人在吃完饭后喜欢出门散步。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只干活不吃饭,只付出不求回报。这个,只能在短时间做到,不可长时间持续。这个在短时间能够做到是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能量储备。
我文《论问题》第三部分也对信息和能量进行了论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信息是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是信息的存在空间”,两者不可分割。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些信息只是向外释放微弱的能量,微弱到无法被我们感觉到,但是,我们很需要这种信息。在我们的大脑中,任何信息都是存在的,只是有的信息拥有的能量很少,有的信息拥有的能量很多。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将有用的信息放大,放大了才能传播得更远。信息的放大就是吸收其它信息的能量,这一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我们放大信息的过程就是创造。创造的继续就是评价,通过了评价的信息可以创造更多价值。我们接受信息的过程就是评价。吸收能量、接收信息的主体就是评价主体,释放能量、传播信息的主体或物质就是评价客体。创造主体释放能量、传播信息,是评价主体的评价客体。创造通过评价必须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拥有相同的信息,不同的是,评价主体中的这个信息能量很弱,弱到有时自己都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评价客体中的这个信息能量较多,多到可以较大功率向外释放这个信息的能量。评价主体需要某个信息,不是因为她自身没有这个信息,而是因为她自身这个信息能量很弱,需要吸收能量。感觉就是主体吸收能量的过程。主体新的感觉来自能量很弱的信息吸收到了能量,并且让这个信息有足够的能量在主体内部得到传播。
信息在主体内部传播的过程就是主体对某个信息自我感觉的过程。这种自我感觉会让这个信息吸收其它信息转化过来的能量。这种能量的转化就是主体感性思维的过程。主体还可以从外部吸收这个信息的能量,直至这个信息的能量在主体内部得到饱和。我们听一首新歌,如果我们听了第一遍以后感觉到自己喜欢这首歌,那么,就可以证明我们脑海里之前拥有这首歌的信息,只是这个信息很微弱,微弱到之前我们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当我们听到这首新歌以后,这个信息就不再微弱,就可以在我们脑海里反复回味。这种回味的过程就是这个信息吸收脑海里其它信息转化过来的能量的过程。经历这种能量转化的过程会让人感觉较累,因为它会消耗我们自身其它信息转化过来的能量。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吸收这种信息的能量,继续反复听这首新歌就是直接吸收能量,这种能量的直接转移会让人轻松地感觉到需要正在得到满足。我们累是因为我们自身内部存在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包括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所释放的能量。思维就是这一信息的能量转化为那一信息的能量的过程。我们的思维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所以,脑力劳动也是会消耗大量能量的,有时还会超过体力劳动。我们不愿意思维、不愿意思考问题是因为不同信息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很低。我们需要放松是因为我们喜欢做些能量的转移或者转化效率较高的事情。比如,我们反复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这是一种能量转移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听的次数太多了,那么,这首歌曲的能量在我们的脑海里就会饱和,不爱听了,这首歌曲就随着我们对它需要的满足而逐渐失去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是基础理论无法拥有的。因为基础理论所拥有的能量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极其微弱,微弱到他们难以感觉到自己对基础理论有需要。哲学,特别是基础哲学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在能量的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感觉主体吸收能量的速度与自身能量的多少成正比,也与释放能量的感觉客体的能量的多少成正比。”(我文《论问题》)感觉主体就是评价主体,感觉客体就是评价客体。所以,评价主体吸收某种信息的能量,如果自身这种信息的能量极其微弱,那么,自身吸收这种信息的能量的速度就会极其缓慢,除非评价客体释放这种信息的能量的功率很大。但是,研究基础哲学的人发出的声音往往很微弱,甚至有时根本就难以发出声音(被删帖)。作为理论创新的创造主体,某个有价值的、社会上还不曾拥有的信息,只能通过创造主体自身利用能量的转化来增加这个有价值的信息的能量。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在创造主体内部能量很微弱,而且在评价主体内部可能更是极其微弱。对这种能量很微弱的信息的挖掘和传播,不会向新歌那样轻松。这种能量很微弱的信息往往属于基础理论的范畴,它适合通过能量的转化来增加能量。所以,这种创造主体脑海里某个有价值的信息往往需要反复地思考来获得更多的能量,并且还需要将这种能量在脑海里转化的过程通过论文表达出来。这样,才利于评价主体也通过能量的转化来挖掘自身已经拥有的这个能量弱的信息。当然,有的评价主体自身的这个信息的能量极其微弱,在短时间内无法挖掘这个信息,面对她们,创造主体无法得到应有的评价。
能量可以通过转移和转化这两种方式来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转化就是对能量存在形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必须遵循规律。能量的转移必须克服能量的转化对能量的消耗。机械能在转移的过程中,最大的消耗就是摩擦力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所以,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更需要有意识地通过能量的转化来补偿能量在无意识中的转化所造成的损耗。比方说,信息在传播到一定远以后需要放大器来释放转化过来的能量。
创造主体在创造或者说在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会让有价值的信息吸收其它信息转化过来的能量,并且将这种转化的过程通过论文或者专著的形式进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吸收多少能量,因为能量的转化过程会消耗很多能量,会存在很多没有意义的甚至有害的能量转化的过程,这和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转化效率是一个道理。当然,第一台发电机能量的转化效率是极低的。同样,创造主体进行理论创新和第一台发电机一样能量的转化效率极低。随着创新思维的继续,创造主体的“第一台发电机”会被淘汰,会被“第N台发电机”所取代,能量的转化效率会越来越高。所以,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如果能量没有较高的转化效率,那么,创新的信息将无法及时拥有足够的能量进行传播。创造主体首先让自身吸收足够的能量,以满足低效率的能量的转化过程的能量消耗,最后才能找到高效率的能量转化的方法。因为理论创新是为了让评价主体拥有创新信息足够的能量,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先让评价主体掌握创新信息高效率的能量转化的方法。在这里,创新信息就是论文的论点,高效率的能量转化的方法就是论证过程。
创造主体是分层次的。一创造主体内部可以有若干个内层创造主体,外部也可以有若干个同层创造主体,以及一个外层创造主体。任一创造主体都拥有创造力,任一其她创造主体对这一创造主体都拥有评价力。任一其她创造主体为这一创造主体以外其她任一的创造主体,一般是指和这一创造主体存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创造主体。创造主体的创造力是释放能量的主动力,创造主体的评价力是吸收能量的被动力。吸收能量的创造主体也可以叫做评价主体,创造主体的内层创造主体也可以是这一创造主体的评价主体。
创造主体和评价主体之间是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关系。创造主体给予评价主体的是有价值的信息所包含的能量,而评价主体给予创造主体的是一般的能量,是用来补偿创造主体在实现创造力的过程中不得不消耗的能量,还包括创造主体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其实,从以一般价值的信息为存在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极具价值的信息所拥有的能量,其转化效率一般是很低的。不同的人,低价值的信息转化为高价值的信息其能量的转化效率是不同的。创造力强的人比创造力弱的人这种转化的效率要高些。所以,应该给予创造力强的人足够的能量,因为他们能量转化的效率更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更强。
信息和能量属于基础哲学的范畴,万事万物都要涉及到信息和能量。所以,我要写的第一本书就是《信息和能量》。《信息和能量》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远远超过一般的理论书籍。研究基础哲学需要的是安安静静思考问题的环境。所以,我写这本书快也要两三年,慢五六年都可能写不出来。我写《信息和能量》,将把重点放在自然哲学方面。因为正确评价的根本问题是利益,而自然哲学相比其它哲学与他人的利益冲突较小。我现在《能量平衡定律》的基础上写《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它将是《信息和能量》中的重要内容。《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这篇论文可能会让人难以看懂,但是,《信息和能量》这本书我会尽量写得通俗一些,敬请各位网友关注!因为基础理论没有商业价值,所以,研究基础理论的人往往是因为兴趣在研究,而不是受利益驱动而研究。如果理论工作者受到利益的驱动而搞理论研究,那么,这样的研究就有可能因为利益而偏离正确的方向。
四、评价就是创造
创造就是让某些信息拥有更多的能量,并向更大空间辐射。评价就是评价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吸收能量,就是为了满足自身某些信息对能量的需要而有选择性地吸收能量,就是为了持续满足自身某些信息对能量的需要而对评价客体(创造主体)进行能量的补充。创造是评价客体向更大空间释放能量的过程,有的是以信息为主,能量够用就行;有的是以能量为主,信息单一也可。前者可以是人脑和电脑,后者可以是以能量的消耗为主的机器,比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等。评价是评价主体吸收自身需要的那种信息的能量的过程,是评价主体对不同形式的能量有选择性的吸收。如果评价主体认为她所吸收的某些信息的能量有价值、有必要向更大空间释放这种能量,那么,评价主体会让这些信息吸收其它信息的能量,并向更大空间释放这种能量。评价主体的这种向更大空间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是创造。
创造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还可以是非意识的,评价只能是有意识的。无意识或非意识的创造再加上有意识的评价还是创造。灵感是无意识的创造,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呵护灵感,让它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让它在较明显地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让我们较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个人在吸收来自灵感的能量的过程中感觉到灵感的存在,然后,个人再对灵感进行评价。通过了个人评价的灵感才是个人自认为的创造成果。个人再就自认为的创造成果通过论文或者专著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了编辑和读者的评价就成为了个人对社会的创造成果。电脑和机器的创造活动都是非意识的,它们只是评价客体,不是创造主体。电脑和机器的创造力里面不包含自主的评价力,因为电脑和机器没有自我需要。
创新的理论属于复杂信息的范畴。这种信息需要能量,需要吸收转化过来的大量的能量。吸收能量就是为了释放能量,就是为了向评价主体转移能量。创造主体释放新理论的能量,评价主体吸收新理论的能量。评价主体吸收能量的能力与创造主体所拥有的新理论能量的多少成正比,也与评价主体所拥有的新理论能量的多少成正比。虽然创造主体能量较多,但是,如果评价主体能量极其微弱,那么,这种能量的转移的速度会极其缓慢,会缓慢到让评价主体难以感觉到这种能量的转移的存在。所以,评价主体也必须是创造主体,也必须在之前就拥有一定程度的新理论的创造能力。这样,评价主体拥有新理论的能量就不会很少,就会拥有足够的吸收新理论能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创造主体写一篇论文之所以会被学术期刊退稿,是因为创造主体的论文所释放的能量是那种社会上已经拥有的那种信息的能量,有的甚至是能量处于饱和状态的信息的能量,一句话就是创新性不够。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学术期刊缺乏足够的评价能力,他们的编辑缺乏吸收论文信息所释放的能量的能力。虽然基础理论的信息很有价值,但是,少有人拥有吸收这种信息的能量的能力。即使在有这种吸收能力的人中,往往只有少数人愿意吸收这种能量,因为吸收这种能量也要消耗个人其它信息转化过来的能量。所以,吸收基础理论的能量,掌握基础理论的信息很累,我们在感性上是排斥基础理论的。但是,基础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在理性上是需要基础理论的。这种理性上的需要最考验的是我们的评价能力。明星特别是美女明星、小鲜肉明星满足的是我们感官上的需要。他们传播的信息特别通俗,这种通俗的信息所释放的能量几乎所有的人都拥有吸收的能力,其中会有一部分人对这种能量有着强烈的需要。但是,这种强烈的需要对具体目标只是短期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通俗的东西只拥有商业价值,创造这种通俗的东西的人会拥有强大的吸金能力。基础理论需要的人很少,没有商业价值,正确评价难以及时跟上。所以,创建基础理论的人往往缺乏吸金能力,有的甚至很贫困。这也就是古今中外那些真正的哲学家多数贫困潦倒的原因。但是,正是这些没有吸金能力的哲学家建立起来的基础理论成为了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发展的依靠。
评价就是有意识的创造,主体主动追求的创造都是有意识的创造,都是包含自我评价的创造。纯粹的、没有包含评价的创造是非意识的创造,其创造效率很低,因为没有评价主体主动为其补充能量。我们个人要提高创造力,可以通过提高个人自我评价力来实现。国家要提高创造力,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出版机构、学术机构、教育机构以及个人等社会主体的评价力来实现。没有评价力,创造力就无法持续释放出来,也无法补充能量。任何社会主体的创造都是有意识的创造,都是需要强大的评价力和良好的评价体系支持的创造。所以,对任何社会主体来说评价就是创造。
普进峰
201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