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6|||
最近原央视主持人柴静据说自费100多万元拍摄的雾霾环保片《穹顶之下》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除了很多人对柴静破费心思关注这一和亿万人民密切相关的空气质量话题之外,有质疑的声音也多放在,其新闻调查片子应不应用自己的女儿的生病为由作为整个记录的片的引子。但从整个传播学来看,这不应该是唯一被检讨的重点,还要审视柴静该片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绪,这一话题已绝非柴静所说,是其和雾霾的个人恩怨。动机、角度和传播方式如果出现偏差,注定会让柴静的诉求的重点放在其个人而非其揭示的问题本身。
人们对柴静的敬业精神,深入浅出、细腻详实犀利的柴氏新闻主持风格自费巨额资金关注环保公益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这里不再重复。
人们质疑柴静《穹顶之下》以女儿生病为由,巧妙地引入和链接在雾霾的危害。乍看自然而且佐证了是自己和雾霾的一场私人恩怨,但也将很多种病症与雾霾链接起来,也形成了整个新闻调查片的哀怨、悲观和煽情的基调。尽管雾霾能够引发很多病,但还没有更多有效可信的证据能够证实其女儿的病,就是雾霾导致的。这在新闻调查中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以偏概全的泥淖。
作为标题党盛行的今天,柴静以自己女儿生病作为自己新闻调查的由头,可商榷,但却无可厚非。人们忽视的是整个新闻纪录片的的动机、角度、情绪和传播方式给社会能够带来什么。
如果说作为个人花费巨额资金拍摄这么一部片子,是想让更多人了解雾霾的危害,引起更多人对不能特供的空气质量的关注。这种目的显然是超额完成了。柴静用从各个角度,多种数据和图表来想世人揭秘、展示了雾霾的构成和危害。整个片子看下来,给笔者的感觉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法自拔和摆脱的逐渐蚕食我们生命的空气之下,世人只能抱怨、哀伤和讨伐是谁的错失。
笔者绝对不反对我们的空气质量已经恶劣到必须紧急和全面整治的地步。但是柴静给我们的传递的情绪是,我们对我们的环境无可奈何,这种经济和体制架构让我们必将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我们自身对现在已经糟糕透顶的空气没有改变的方法和可能。
作为一个个人投资的环保调查纪录片,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对柴静多做指责,她提出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尽管在各级政府。但是笔者还是希望这类新闻调查应该多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因为对雾霾的形成和危害似乎没有更多的异议。如果从公益的目的出发,更应该告诉众人,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除了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之外,每个普通人从身边做起的话,应该怎么做。
柴静的《穹顶之下》的传播方式也更应该值得警惕:因为该片时间太长,而且也不清楚柴静是否允许网站或电视台免费自由播放,但事实是,很多电视台和网站,大多都是选取了柴静片中对雾霾危害的显微镜下和病理学中渲染的恐惧,也许其片中不乏胡须解决雾霾的呼吁和智慧,但因为这种传播,让整个新闻调查整体仅限于对雾霾的恐惧和无奈。片子整体的感觉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与雾霾的战争不是个人的恩怨,也不是一场马上就可以结束的战斗。对雾霾的战争,国家应该纳入即时的改善的战略,事实上中国高层也认识到雾霾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并出台了很多严厉的措施。柴静的新闻调查出台的时机,选择的角度、传播的方式也许和时代过于脱节。其也许是一部不错的内部参考片,但作为大众媒体传播的内容,实在需要更多的平衡,至少需要淡化透在骨子里的那股怨气和对恐惧过于细腻的渲染。柴静的影响力越大,这种失衡对社会负面情绪的渲染也越加不可估量,也越应该全面考量自己的作品社会责任。
毕殿龙
小月: 雾霾就是雾霾,伦敦、巴黎、加州等历史上都有过,问题是怎样让她清朗,希望不远的将来吧。
dhs916: 狼兄狈弟
前两年,一只狈复活了,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冲出,吓唬了中国人。这只狈就是雾霾,雾霾灰灰,但看得出是狈的变种。我心里惊了一下,为什么美国大使馆克 ...
samfbh: 楼主说,如果从公益目的出发,更应该告诉众人,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除了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之外,每个普通人从身边做起的话,应该怎么做。...
---可能您没有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