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luo125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93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冯兰瑞同志的网上联络方式

已有 3249 次阅读2017-1-24 13:16 |个人分类:联络员|系统分类:家庭生活| 网上 分享到微信

冯兰瑞同志的网上联络方式


作者:佚名   提供者:冯兰瑞同志的“老友”罗文辉


    冯兰瑞同志的QQ号:536263257(此QQ号已被冯兰瑞同志设置过禁止被人搜索);冯兰瑞同志的电子邮箱:536263257@qq.com (尚可通过电子邮箱联系冯兰瑞同志)。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冯兰瑞同志永垂不朽!)


附1:
冯兰瑞同志的腾讯大V微博:http://t.qq.com/fenglanrui ;
冯兰瑞同志的QQ空间:http://536263257.qzone.qq.com ;
冯兰瑞同志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613521022 ;
冯兰瑞同志的和讯博客:http://fenglanrui.blog.hexun.com ;
冯兰瑞同志的凤凰网博客:http://fenglanrui.blog.ifeng.com 。

附2:
罗文辉同志向冯兰瑞同志发电子版贺信

冯兰瑞同志的网上联络方式_图1-1


附3:冯兰瑞同志的腾讯大V微博截图:

冯兰瑞同志的网上联络方式_图1-2


附4:关于“冯兰瑞同志”的相关新闻报道:《羊城晚报》报道的《两位虚拟人物原型考》:http://ent.ifeng.com/a/20140820/40255036_0.shtml 

附5:冯兰瑞同志简历:
    冯兰瑞,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党组书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的李昌同志的妻子。经济学家,1920年9月出生,贵阳人。早年求学于贵阳达德学校,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延安,先后在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作,后考入中央军委编译局主办的外语学校英文队学习。1954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师资部专修政治经济学专业。历任上海《青年报》社氐兼总编辑、《中国青年报》编委兼文教学生部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列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黑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副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经济学周报》社长。著有《劳动报酬和劳动就业》、《按劳分配、工资、就业》、《论中国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就业问题研究》(与姜渭渔合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重构》(与齐翔延、孙炳耀合著)。
    冯兰瑞1920年出生于贵阳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充满叛逆精神。16岁之前,反对传统教育模式、参加挽留校长的学潮、反抗“洋教士”等各种活动,先后被开除或停止学籍三次。1940年,冯兰瑞到达延安,被中央组织部分配到中共中央青委编写青年运动史工作。1940年,与魏东明(原名杨戊生)结婚,1944年经组织批准离婚。1945年,在张家口由邓拓任社长的《晋察冀日报》工作。1946年,担任新华社广播部编辑。这一年秋天,与李昌结婚。1949年,冯在团市委宣传部工作;后到上海,领导创办了上海《青年报》,并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李昌奉命从上海回北京任团中央书记,冯兰瑞在《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兼文教、学生部主编。1953年,李昌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冯兰瑞担任《哈尔滨日报》总编辑一职。1954年,到哈工大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并进中央党校学习。两年后,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工作。先后担任黑龙江省经济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等职。
    1956年初,冯兰瑞随李昌工作调动再次进京。任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一职。“文革”期间,在河南干校劳动。1974年,参加于光远主持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编辑工作。1975年被分配到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凭着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良好的理论素养,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在我国经济学界于1977—1988年连续召开的四次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上,都积极作了重点发言。她撰写的《驳姚文元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获198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论按劳分配中的平等和不平等——驳“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的谬论》、《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和“四人帮”在平等问题上诋毁按劳分配的谬论》等系列文章登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上。冯兰瑞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期间,参加了由林涧青挂帅的《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1978年2月以笔名严实之发表于《人民日报》)、《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1978年5月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于各大报、电台)两文的撰写工作,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此外,她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但不是惟一原则”、“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在个人消费品领域的具体表现”等很有影响的观点,成为中国经济学分配理论的专家。
    1980年,冯兰瑞发表《劳动就业问题六议》等研究我国劳动就业的文章,指出我国现阶段不可能消灭失业,提出许多有关劳动就业实际工作的很好建议,突破了社会主义没有就业问题的旧框框;1982年2月26日,她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就业理论》的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就业理论的必要性。冯兰瑞连续发表的关于中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文章,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1980年3月,冯兰瑞从中央办公厅研究室调中国社科院马列研任副所长兼党委书记,大力为争取学术自由、贯彻“双百”方针而呐喊奔波。1986年5月,撰写《学术繁荣离不开自由和民主的文章》一文,认为:自由是就学术活动而言,民主是就学术领导而言,学术活动需要自由,学术领导需要民主。没有学术民主,就没有学术自由,也就没有百家争鸣。
    冯兰瑞多次被列入多种《世界名人录》,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冯老头脑睿智、谈吐幽默、富有感染力。如今九十高龄,仍笔耕不止,对许多重大问题发言,赢得了学界的尊敬佩和推崇。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