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宋昆谋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64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清谈:发现理论价值的一次冒险

热度 1已有 1239 次阅读2018-4-7 22:30 |个人分类:教育理论|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清谈,是指魏晋时期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亦称“玄谈”、“谈玄”、“清言”等。这一文化现象,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上,辩论求理之风长期存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士人间的思想学术辩论活动。问题在于,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理论素养,包括理论价值的确认和理性追求,尚未在民众的日常心理中扎下根。提升理性兴趣和理论素养,仍然是中华民族当下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这一端,从今天回溯过往,看看我们民族所走过的辩论求理之路,无论是百家争鸣,还是清谈、清议,都是我们的先辈们发现理论价值的一次次尝试和探索。

    尽管从历史上的具体细节来看,清谈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如何脱离实践和现实,如何不识时务,甚至如何误国误民,却不能改变他们所秉持的对理论价值的爱好和求索的精神,而呼唤理性,张扬和确认理论价值,正是我们民族需要强身健体之处。

    如果我们否定清谈,固然可以强化实践、实干的价值,或匡正清谈的不足,却割断了百家争鸣的历史文化传统,让实践和实干失去了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发生倾斜,不再平衡,其震荡的余波在后续历史中就会绵延开来。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清谈,这恰恰是我们民族理性不足的表现。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邹晓玲 2018-4-19 12:57
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应该就是从心理与行动的路程。一路只知道做事、干活,觉得理论好像与事实遥不可及。原因是思维的哲学脱离了生活。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