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杨柳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515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杨柳的博客,只是个人记录社会的部分!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

已有 4541 次阅读2011-10-10 13:32 |个人分类:社会记录|系统分类:时尚天地分享到微信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

 
       去过黔西南州的晴隆县几次,以前只是听说过在晴隆县有一段盘山公路叫“史迪威公路”,当地人把它称之为“二十四道拐”。一次开车去晴隆时,马上就到晴隆县城了,同行的朋友说:一会,你停一下,让你看看驰名中外的“史迪威公路”。我想,他们说的是不是抗日战争的“二十四道拐”的生命线。原来就在离晴隆县城一公里处。

       从山下朝上看,基本看不出来什么二十四道拐,它被绿色的植物所掩盖。我们继续开车到半山腰,再次停车,才看到一部分二十四道拐的真容,像一条巨龙从山下向上飞腾,一直到山顶……。

       前一段时间,从兴义有幸再去晴隆县,没有跑老路,走的是全高速公路,在晴隆县城参加了小侄女的婚礼之后,吃过午饭,乘三块钱的三轮车,直达“二十四道拐”的山顶,从晴隆革命烈士纪念园处,就看到一块县立文物牌,登上晴隆革命烈士纪念园的山顶凉亭,山下的“二十四道拐”清晰可见。只是有几个拐弯的地方看不到,便继续往“二十四道拐”的山对面观景台去看整个“二十四道拐”的雄姿。

       据有关资料显示:二十四道拐古称鸦关,又称之为半关,位于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驱小汽车由下至上,爬完24道拐约需8分钟,由上至下约6分钟,虽坡陡弯急,但无惊恐之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西南重要国际大通道,美国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到达昆明后,必须经滇黔公路(即320国道)晴隆“24道拐”盘山公路后,运到抗日前线或当时的中国陪都重庆。

       鸦关之雄险,名噪滇黔,明诗吟诵“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民国16年(1927年)贾善祥奉省主席周西成及贵州公路局局长马怀冲(睛隆人)之命,进行踏勘。民国24年(1935年),由工程师邹岳生领队,再度进行勘测设计。同年,由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督工动工,于1936年竣工,是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

       这一条“史迪威公路”标识的绝不仅是一条公路,更是一条生命线。既然是生命之路,注定要用血肉之躯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1944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对路进行设计、改造、维护等工作。1945年元月,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由印度利多经缅甸密支那通过“中印公路”到达中国云南边境畹町后,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将“中印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贵州睛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由此而随史迪威公路载入史册,抗战胜利后成为名震世界的“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是抗日战争中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大通道和“抗日生命线”,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军随军记者巴特在当时拍摄了一队美国军用GMC大卡车在“24拐”公路上从幽深的谷底向险峻的山顶爬行的照片,照片中山体壁立,盘龙般的公路从云端直坠谷底,如一条巨型拉链盘在山体上,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抗战时期这条从印度出发,经缅甸,接通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之艰难,见证了中美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抵抗外辱、自强图存的意志象征。

       为了修建和护卫这条“生命线”,中外军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疟疾横行、日军不断骚扰是当时常见的困难,有时甚至是作战部队在前面冲杀,工兵则冒着硝烟在后面抢修。无数生命静静地躺在了绵延的群山之间。

       “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一年四景,绚丽纷呈。从关下仰望,如巨龙欲腾升空,在关上俯瞰,似蛟龙逍游下山,其雄奇景致蔚为壮观,堪称公路建设史的杰出样板和中美两国建筑专家的杰作,也是当今世界上山区公路原貌保存最完整的公路之一。

       2010年国际反法西斯胜利65周年之际,由八一制片厂、中央电视台联合打造由贵州省著名作家欧阳黔森编剧的40集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该剧已于2010年的10月在晴隆县开机,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站在观景台上,微风徐徐的吹刮着,仿佛还在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历史,如今的二十四道拐宛如一条银白色的飘带,静静的缠绕着青翠欲滴的群山,是多么有力的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二十四道拐,你就是一片整装待发的热土,二十四道拐,你就是一条镶嵌在黔中大地上即将腾飞的巨龙。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
晴隆县的“二十四道拐”已被列入文物保护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2
文物保护下的晴隆革命烈士纪念园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3
晴隆革命烈士纪念园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4
晴隆革命烈士纪念园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5
晴隆革命烈士纪念园凉亭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6
晴隆革命烈士纪念园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7
“史迪威公路”,当地人把它称之为“二十四道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8
“二十四道拐”观景台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9
“二十四道拐”观景台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0
现在的“二十四道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1
历史照片:“二十四道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2
近观“二十四道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3
“二十四道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4
“二十四道拐”第一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5
远看“二十四道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6
“二十四道拐”的第23拐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7
“二十四道拐”中间段

历史在这里形成“二十四道拐”_图1-18
40集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的镜头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