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这是个蛮有趣的话题,原本标题是【剖析李师师】,听起来觉得有点恐怖,按照字面意思,可能会使人产生如此联想,把这位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神秘名妓从坟墓里挖掘出来,对她的遗骸和遗物进行检测化验,提取她的遗传基因,然后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还原她的历史原貌,甚至走的更远一点,克隆出一个活生生的李师师,展示在世人面前。以同样的科学手段,是否也可以复原历史上其她绝代佳人呢?答案既肯定,又有前提,只有真正找到她们的尸骨,才能完成以上还原工作,但最大的问题是,她们的坟墓究竟在哪里?这也是摆在考古界面前的一大难题。那些有据可查的名花香冢倒也罢了,但若想探寻历史上那些曾经美艳绝伦一时,结果却被男人们用来当做替罪羊,出气筒,政治权利斗争牺牲品,死于非命的红颜枯骨,就难上加难了,乃至几乎不可能,比如,妲己,褒姒,张丽华,等等,都是曾几何时冶艳无匹的千古妖姬,但谁又知道她们香消玉损之后尸骨下落呢?看来也只有借助于科幻小说里提到的时间隧道了,却又唯恐有去无回。从某种现代人性角度上看,恢复她们生前样貌,或可满足世人好奇心和神秘感,但若因此就去挖墓掘坟,乃至克隆她们本人,那样的话,对她们来说也许将是很残忍,很羞辱的事情,而且非常不文明,也很不道德,更不值得提倡,还是不要去烦扰她们的灵魂为好。另有一种可能就是,古代人的审美感与现代人差别很大,或许那些所谓古代绝色尤物,到了今天,简直就成了丑八怪。但无论何种说法,最好的结论也许应该是,永远不要破坏她们在后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因为那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男人们在精神领域和情感世界某种可望而不可求,带有非常强烈神秘色彩,超凡脱俗的美艳极品。
目前虽然无法枯骨化红颜,也没有去往古代时空通道,但通过研究古籍,参考野史,采集传说,再经过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历史轮廓,本篇谈及的李师师就是根据这种创作思路写出的。但奇怪的是,如此名噪一时的传奇女子,却在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内容包罗万象的【宋史】之中竟然找不到她的芳踪,而与她有染的几位风流名士却都载入史册。想来或许原因有三,一则男权社会从来就把青楼女子视作玩物,根本没有资格书入正史,二则有辱皇家圣名,皇上嫖妓,成何体统?三则【宋史】是元朝人编纂,因为许多前朝轶事毁于战乱无从考证,所以没有记载。
综观历代描写或评论李师师的文章,诗词作者,颇具权威者,也只有屈指可数几人,秦观(北宋末年),周邦彦(北宋末年),张端义(南宋末年),施耐庵(元末明初),蔡东藩(晚清民国),邓广铭(民国),李逸候(民国),还有【李师师外传】无名作者(被怀疑是南宋人)。这些人之中,只有前两位与李师师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以最具有可信性,张端义和施耐庵的生活年代,距离北宋末年已是相当久远了,大概相当于现代人看清朝,明朝的感觉。而最后的蔡东藩,邓广铭,李逸候,几乎与我们在同一时代。应当看到的是,即便距离今天百余年前的清朝,许多重要史实尚且难以考查清楚,更何远在九百年前的北宋末年了。许多那个年代的故事随着时光流逝变得模糊变形,甚至张冠李戴,面目全非,或者完全消失。虽然不为正史记载,但确曾明艳照人的李师师却又一直活跃在野史里,传说中,戏台上,数百年来从未停止放射出绚丽多彩迷人光芒。这一段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扑朔迷离的皇城艳史,若隐若现的神秘趣事,恰似空穴来风,非常值得深入探索。
历史上虽然总有一些重要事件由于某种原因被当权者有意掩盖,但往往还是留下蛛丝马迹,如果后人依据可靠史料作出合理判断和逻辑推论,便很有可能得出与传说截然不同的结论,从而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例如,【三国演义】刘关张桃园结义,这段千古绝唱,历代都被视为友情典范。但近代史学家却发现关羽死因非但与刘备和诸葛亮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很有可能是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人,有意让关羽去死,这也是蜀国为何不设史官的主要原因。再如,史学家经过考证,得出结论,传说中北宋女将穆桂英完全是虚构人物,大概因为那时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军力痿弱,边关连吃败仗,不得不对偏邦辽、西夏屈膝纳贡,便有恨铁不成钢之人臆造出这位智勇双全无敌女将,率领杨家将后人驰骋疆场,屡建奇功。故事情节波澜壮阔,引人入胜,使人误以为历史上确曾有过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杨门女将穆桂英。编造者或许使用了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之类手法,营造出以假乱真效果,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有关李师师的传说却与上面两例不同,她的芳名和艳史虽然未见于【宋史】,但却出现在北宋名士秦观,周邦彦和贾奕的诗词中,南宋著名学者张端义所著【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张邦基【墨庄漫录】,以及宋代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之中均记载了李师师传奇轶事。秦观和周邦彦都是北宋末年杰出才俊,也都被载入【宋史】,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文艺志,贾奕也是当时名人,由这样人写出的作品内容,可信度应该很高。由此可知,李师师确是北宋大观至宣和年间东京汴梁艳名远扬的名妓,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师师既然被称为北宋汴京第一名妓,她的容貌当然是倾国倾城,但若要问她究竟有多美?大概是一想多美,也就是说,想她多美就有多美,有流传至今秦观和周邦彦的诗词为证。解说诗词之前,先说说秦观和周邦彦究竟是何许人。
据【宋史】记载,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轼勉以应举为亲养,始登第,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轼以贤良方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正字,而复为兼国史院编修官,上日有砚墨器币之赐。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余万言,神宗异之,命侍臣读于迩英阁,召赴政事堂,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出教授庐州,知溧水县,还为国子主簿。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徽宗欲使毕礼书,复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卒,年六十六,赠宣奉大夫。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以上两段【宋史】,虽然文字不算很多,却将秦观和周邦彦的生平介绍得清清楚楚,二人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博学雅士,而且周邦彦与宋徽宗有过密切接触。
北宋国都东京汴梁城有一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矾楼(也叫樊楼),里面吃喝玩乐种类繁多,各种娱乐设施齐全,是当时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富户,土豪乡绅,乃至绿林好汉时常光顾的去处,当然也是京城名妓云集之所,就连皇帝宋徽宗也很有可能微服私访过这座堪称当世极品的豪华名楼。秦观既是那时风流名士,闲暇之余少不得涉足秦楼楚馆,当然也会去矾楼赏花会友,从而激发香词艳赋的创作灵感,传说有一次艳遇李师师,秦观为她绝色美貌和绝妙的才艺所倾倒,一时间诗兴大发,当即挥毫写下一首赞美李师师的诗词【生查子】: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字词解释:远山,浅淡,黛,青黑色,凤城,北宋都城汴梁,颍川,洛阳东南,黄河,淮河流域之间,花,美女。前面几句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笔,颍川所有美女,无一比得上师师。
但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北宋末年著名词人晏几道写的,诗中的师师也未见得就是李师师,因为那时取名师师的女子不少,说不定是张师师,陈师师,或王师师,等等。笔者倾向于此诗乃是晏几道所作,因为这首诗被收录在他的诗集中,而且他也确在颍川地区为官和居住过。从他的生卒年代上看,秦观和晏几道可以说是同龄人,晏几道当然也一定慕名拜访过汴京名妓李师师。退一步说,即便诗中师师不是描写李师师,但确是汴京某师师,如果真是这样,不难想象,那时节李师师既然已是公认的汴京青楼花魁,容貌和才情应该绝不会逊于某师师,某师师已是如此美艳,那么李师师的色艺只有比她更高一筹,甚至几筹。
秦观另有一首思念师师的诗词【一丛花】:
年来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假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相应妙舞清歌夜,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字词解释:酒红滋,酒后红晕滋润。微灯,灯光昏暗。华,花。簪髻,头饰。参差,不确定。相应,之时。嗟咨,叹息。
诗词没有描写师师样貌,只回忆了去年与她相见时情景和分别后情思。如果诗中师师就是李师师,她当时的年纪应该还很年轻,估计不过十六七岁,却已是颇有名气。到了后来,她被皇上宠幸,还有谁敢去亲近她呢?这不是找死吗?但历代都有色胆包天之人,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时人周邦彦便是这样人,据说他的经典诗作【少年游】说的就是与李师师幽会之时,皇上突然驾临,情急之下躲藏到床下,偷听偷看到的情景。下面就来欣赏这首【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字词解释: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胜雪,比雪白。兽烟,兽形香炉冒出香烟。
周邦彦不愧是才华横溢的偷情高手,短短几句诗,便将当时男女情态极其生动地刻画出来。一开始,镜头特写,一双比雪还白的纤纤玉手,拿着一把光亮似水的并州刀子,将一只新鲜橙子切开。锦绣帷帐刚好温暖,兽形香炉香烟缭绕,男女面对面坐着,调弄手中管乐器。女子轻声问道:去哪里安歇?城楼上已敲响三更。路上结霜马蹄打滑,行人寥寥,还是不要走了。
后人评论此诗:这种写生技巧,用于散文已是不易着笔,用于诗词就更不容易。单从技巧看,周邦彦实乃此中高手。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语气上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神情和反应。作者把这种身分,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联想到周邦彦当时龟缩在床下忍辱偷生狼狈相,以及难以言状复杂心情,诗词字里行间应该是充满了无奈的妒恨和醋意。
谈到李师师,就不能不说说那个与她有染的风流皇帝宋徽宗赵佶。依笔者看来,两宋赵姓皇帝当中唯有那个陈桥兵变被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勉强够得上明主称号,只可惜被皇二弟赵匡义谋杀。历史上为了谋夺皇位手足相残者不乏其人,比如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此中人物,关于宋史这段斧声烛影悬案,以后还会另起一篇博文专题介绍。提起宋太宗赵匡义,乃是一个臭名昭著缺德皇帝,他篡位登基之后,便把皇兄两位皇子和皇三弟先后害死,以绝后患,那位写下千古绝唱【虞美人】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是死在他手里,他不但毒死李煜,还霸占了人家老婆小周后,可谓丧尽天良,坏事做绝。然而天理昭昭,不是不报,时间未到,祖上积下深重恶业,一定会殃及子孙,于是便有了后来靖康国耻,金灭北宋,徽钦二帝被囚,三宫六院尽遭金人奸辱。金人犯下这么大罪孽,也要遭报应,后来蒙古灭金,金国皇族后宫妃嫔下场更惨。再后来,蒙古人后代也逃脱不了后金残酷惩罚。更后来,到了南宋几代皇帝,不但一个比一个没出息,就连皇子也难以生出,以至于几乎绝后。总之,因果报应,天道如斯。这些历史事件都是有史可考,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还特别描绘了黑胖宋太宗强奸纤弱小周后时情景。
北宋延续到宋徽宗,历经一百六十余年,已然走向没落,表面繁华难掩实质腐朽,皇帝荒淫,奸臣当道,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北方金人,西北西夏,皆虎视中原。在此危机四伏之世,一国之君宋徽宗赵佶理应励精图治,但他却一味寻欢作乐,生育能力超强,荣登中国历代子女最多帝王榜首,宫里玩腻了,便又微服出访,美其名曰体察民情,实则寻花问柳,似他这等昏君,最后落得被囚金国苦寒之地坐井观天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囚禁期间,宋徽宗饱受金人凌辱,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诗句,他有一首诗写道: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足见他精神折磨,生活凄苦。
但即便被俘之后,他还生了十九个子女,之中五人是与金妇所生。国破家亡,身陷囹圄,做为亡国之君,他不去痛定思痛反省自我也就罢了,居然还是性欲不减当年,并且还有心情与金国妇人床第苟合,也不怕那几个宋金混血儿女将来长大后跑到南宋以皇室嫡亲身份名正言顺与宋高宗赵构争夺国产,笔者真是服了他老人家。别看他治国昏庸无能,生活荒淫无度,但他却是一位旷古烁今,才学横溢,极具天赋的杰出艺术家,他在琴棋诗书画等方面造诣极高,特别是他那铁划银钩独门御笔瘦金体,堪称书法瑰宝,也难怪后人评说他是一个错位皇帝。元代脱脱撰写【宋史】之【徽宗纪】时,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笔者亦有同感焉。
宋徽宗为人轻浮,爱好吃喝玩乐,像矾楼那样豪华名楼他又怎能不去光顾?他又是个出名风流皇帝,情欲极为旺盛,三宫六院日久生厌,更何况家花哪有野花香?闲暇之余乔装前往青楼狎妓也在情理之中。关于宋徽宗与李师师之事,宋人所著【汴都平康记】,【宣和遗事】,【墨荘漫录】,【靖康稗史】等书之中都有记述,可见确有其事,并非坊间杜撰。
【宋史】用了四章满满几大篇幅记述宋徽宗之事迹,可见他在北宋皇帝之中特殊地位。全文结尾评论: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那么这样一个荒唐皇帝又是怎么结识李师师的呢?且待下文分解。
关于李师师究竟长啥模样?已无可考证,古书里都说她很美。美是一定很美,不然也当不了京师头牌名妓。宋代传奇小说[李师师外传]有一段宋徽宗与韦妃(应该是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的母亲)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师师样貌特征:帝(指宋徽宗)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指李师师),陛下悦之如此?”帝曰:“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按照宋徽宗的说法,李师师迷人之处,主要来自于容貌之外,也就是说,那是一种与众不同,超凡脱俗,优美飘逸的内在气质。这就不难解释李师师为何能够成为徽宗皇帝及士大夫追捧的名妓,即美丽,又多才多艺,还有超俗神韵。相比而言,比现在那些仅凭脸蛋大红大紫的女明星胜过百倍,也折射出宋代社风比当今健康得多。这并非笔者好古,事实摆在那里。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眼下的社会风气多么市侩、颓靡、浮躁。买肉的和卖肉的充斥屏幕,霸占了头条新闻,成为亿万人向往和热捧的焦点,人们整天挖空心思如何出人头地,满脑子想的都是争风吃醋,还有五花八门的作秀节目,连夫妻恩爱也拿来作秀,简直就是笑话,实际上都在哗众取宠,毫无高雅内容可言,更别提超凡脱俗了。
史书记载,宋徽宗在北国囚禁期间,曾写过一篇题为[李师师小传]的文章,记述了有关李师师的一些往事,被金人广为印刷传播,可惜没有留传至今。
如果李师师的前半生是充满了绚丽多彩的传奇,那么她的后半生可以说是扑朔迷离而又不知所终。随着靖康国难,她的芳踪倩影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人生轨迹也由此变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一连串未解之谜。
据[李师师外传]所说,李师师被奸相张邦昌献给金人,李师师痛斥奸贼、胡虏,最后吞金自尽。这是最不可信的结局。如果真的有此壮举,必定会载入史册,扬名于正史。还有宋徽宗诏她入宫,册封她妃子一说,也绝不可信。要知道,皇家法度森严,并非任由皇帝喜好胡为,单只那些足令皇帝头痛的朝臣,也绝不会同意一个娼妓摇身一变成为皇妃,那才真是:成何体统!?
在众多有关李师师靖康之变以后的传说之中,有两种说法最为可信,也比较合理。一是[墨庄漫录]所说,李师师流落浙中,士大夫慕名邀请她唱曲,然而此时的李师师已然没有昔日的风采。想来也合乎情理,经历了北宋灭亡,又被没收家产,然后惊惶逃难,一路辗转颠沛,估计随身携带的钱财也很有限,而且无依无靠,她的身心怎会不憔悴?
另外还有刘子翚[汴京纪事诗]有一首诗写到李师师: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墨庄漫录]为北宋张邦基所著,此是书多记杂事,兼及考证,宋代名士记载本朝的事,其可信度和准确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刘子翚是朱熹的义父兼老师,朱熹的成就大家都知道,这里不细说,那么刘子翚所写,所记述的诗文,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因此史学界基本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就是李师师在靖康之难前后,安然离开汴京,南下躲避战祸。
此后,李师师绝迹江湖,再没有出现有关她的文字记载。
直到有一天,考古队发掘四川泸州立石镇一座无名宋墓,才又一次使考古界的注意力聚焦到李师师身上。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青石古墓,非常遗憾的是,此古墓已被盗墓多次,盗墓者盗走了很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随葬器物,连尸骨也不知去向,但是考古专家还是从这座古墓石壁雕刻中发现了很多蛛丝马迹,更有人大胆提出,墓主有可能就是李师师。为什么呢?因为专家发现一组奏乐、舞蹈人物石雕,年轻女子穿低胸抹胸,微露乳沟,另外,石刻人物之中,还有一位如此妆扮,正在提鞋的富态老妇人,应该是墓主。只有宋代妓女才会如此微露酥胸的打扮。而青楼女子石雕在宋代墓葬里出现,这是非常罕见的,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所以专家推测此宋墓与青楼女子有关。当然,这些还只是猜测,至今尚无定论。非常巧合的是,立石镇还有一口师师井,伴随着一个古老的关于李师师的美丽传说。
李师师既然能够过湖湘,又有什么不可能进入天府之地,隐姓埋名了此残生呢?对于这种结局,听起来令人颇感悲凉。但每当历史真相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又有多少不是让人感伤和惆怅呢?现实往往比想象严酷得多。
能在国破家亡,狼烟四起,兵荒马乱的残酷环境下,连续躲过劫难,最后安度晚年,在平静中悄然离世。这难道不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楚骄骄: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比较浮躁,所以“酒好也怕巷子深”,会造势会炒作的人比较讨巧。不会推广的总要差一点。你说的海外文学城我没有去过,不过推测起来应该是 ...
楚骄骄: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没有评论呢?居然让我坐了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