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beijing_123456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4932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古钱珍宝币发展及在当今设计中的应用

已有 1837 次阅读2015-7-20 02:28 |系统分类:杂谈| 珍宝币 分享到微信

中国古钱珍宝币发展及在当今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载体, 钱币由来久矣, 中国传统钱币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 在不同时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体及图案特征, 且其造型深入人心。 文章以古钱珍宝币的发展为脉络, 分析中国古钱珍宝币的图案特征, 并以此为基础, 探讨古钱珍宝币图案及造型在当今设计中的运用。

1 概述
        中国古钱珍宝币发展悠久, 迄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我们今天使用的货币已与最初的钱币形式相差很远。 在长期的演变中, 中国人选择了 “圆” , 这有其典型的历史性与科学性: 首先, 圆形利于携带, 另外圆形也透露出了古人 “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 其实圆和方并不单指外形, 它们本身是对立体,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中国的 “阴阳” , 这与中国人的哲学观不谋而合。 这些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造型思想, 古代的古钱珍宝币造型也是与之密不可分的。 中国之设计的本土性与文化性同样依赖于此, 因此, “圆形方孔钱” 的产生与演变正是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实现过程,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性象征, 更是中国当今设计的文化源泉。
2 中国古钱珍宝币发展脉络
       中国古钱珍宝币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传统货币、 布币、 圆形方孔钱、 银元、纸币等发展, 文章主要以更具货币典型特征及设计感的硬币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古钱珍宝币发展脉络。
2.1 原始钱币
我国上古钱珍宝币有龟、 贝、 珠、 玉、 金、 布、 刀等多种。 贝币在商周时期使用广泛, 是用海贝壳穿而成, 由于当时捕捞、 交通运输条件相当落后,海贝的采集及运输到中原都非常难, 所以当时贝币价值较高。 春秋战国时期, 新旧贵族领主交替频繁, 商品交换及流通以超越国界, 原始的实物货币被逐渐淘汰, 金属货币开始大量出现。 布币是金属货币的第一种形态。

它的外形与农具 “铲” 十分相似, 以完全失去实用价值, 而从实物货币的范畴中分离出来, 成为真正的金属货币。
2.2 圆形方孔铜钱
战国时期出现了圆形的货币, 中有圆孔或方孔, 起源于古代的纺轮或玉壁, 由于外形简单、 制造方便、 便于携带的特性, 秦统一货币后, 这种形式被确定下来。 经历了长期的货币形式变化之后, 中国人选择了 “圆” 。 有人认为这种外圆内方的形式, 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晋代的鲁褒在《钱神论》中写道: “钱之为体, 有乾坤之相, 内则其方, 外则其圆。 ” 可见, 在这小小的圆中, 包含着中国人微妙的哲学思想。 西晋末年, 李寿建元汉兴, 铸造汉兴钱币,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年号命名的货币。 唐初, 仍沿用隋代的旧钱。 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 下令费五铢钱, 铸 “开元通宝” 。
从此, 中国的方孔圆钱多以 “通宝” 、 “元宝” 相称。 宋代又盛行年号钱,唐时的形式被取代了 。
2.3 铜圆及银元的盛行
宣统年间, 随着机械化的推进, 机制铜圆开始盛行, 以取代了方孔圆钱的主币地位。 从此在中国流通了两千多年的方孔圆钱形式被取代。 纸币的盛行, 逐步取代了硬币统治的货币形式, 但是圆形硬币仍保留至今, 虽然面值在不断缩小, 但是其流动价值不容小觑。
3 具有代表性的古钱珍宝币图案特征
中国古钱珍宝币虽然在造型上并未发生太多革新, 但是其内容、 图案, 细微布局却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特征, 文章选取几个典型朝代的钱币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时代钱币的形式美特征。
3.1 秦半两
秦代的 “半两” 钱, 正面有 “半两” 二字, 且部分附带一些星纹、 云纹等图案(见图1) 。 秦朝统一文字后, 小篆成为官方字体, 它从大篆进化而来, 在外形上更为简洁, 铸在古钱珍宝币上, 体现出一种规范化的特征, 这是秦统一文字、 货币的必然结果。 “半两” 在币上自右向左横读, 笔划粗壮有力,且粗细均匀, 起笔与收笔呈圆形, 显出拙劲在其中。 但小篆的上密下疏、字体修长的特点已不见了 , 可见这时币上的文字已受到隶书的影响。 隶书字形比小篆略方。 所以, “半两” 这两字既有小篆的特点也有隶书的美感。在钱孔的上、 下部各有一个图形, 这个图形在古代(新石器时代)彩陶纺轮、 铜镜上就已经很多见: 雷垚元老先生在《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中写道“小勾子是不是代表光明, 确实, 用线组成的图案, 看上去生动、 活泼、 亮堂。 ” 这两个勾形的图案, 在圆形的钱面中, 遥遥相对, 填补了空间, 起到了丰富画面的作用, 与画面里的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 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抽象事物用图形语言来表现的能力。

3.2 五铢钱
汉代的 “五铢” (钱币单位)钱, “五铢” 是钱面的主要图案。 其特征以小篆为主: 字体修长, 比画匀细; 用笔圆转: 与横笔、 竖笔形成鲜明的对比。 币文也是自右向左横读。 整个版式在形式上看似平淡, 但如果细细端详, 就会发现在横平竖直之中, “五” 字中部的交笔, 好像戏剧中的旦角正挥舞的水袖, 摇摆不定, 富有动感。
3.3 汉兴钱
西晋末年, 李寿建元汉兴, 铸汉兴钱,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年号命名的钱币 (见右图) 。 “汉兴” 二字多上下直排, 也有横读的。 在此时, 楷体字正蓬勃发展。 “汉兴” 二字是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 它避免了小篆的过长,隶书的过扁, 规范了书写和辨识。 在起笔与收笔上省去了隶书的 “平头” 与“挑” , 在外形上进一步简化, 使字体的特征更加明确。 且讲求顿挫。 整个字体给人以凝重的感觉。 存在着一种内敛的力。 孙过庭在 《书谱》 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 使转为惰性。 ” “汉兴” 二字还与钱孔的两条竖边相连, 这样, 字与钱体发生关系, 不在是孤立的, 而是与钱币本身形成了一个整体。
3.4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 这四个字是由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写的。 “开元通宝” 看上去给人端庄凝重的感觉, 比画匀称, 结构坚稳。 整个构图 “四平八稳” 显示出初唐时国力强大, 内外无患。 为了适应空间, 上下两个字稍宽, 左右两个字稍窄。 “开元钱” 的背面常带有月纹或其他纹饰。 关于月纹的来源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是初铸开元钱时, 文德皇后在蜡样上掐的甲痕; 也有的说是太穆皇后和杨贵妃的甲痕; 还有认为是受外国钱币的影响。 我觉得还是古人哲学观和宇宙观的体现: 月纹与钱体相对, 钱象“日” , 代表阳, 月代表阴, 在这方寸之间, 包含了万物发展的规律。 同时也是光明的象征, 统治者自己的统治前途远大。 这种偏离画面中心的构图, 给人一种不对称的美感。 放在上方, 犹如在沉静的夜晚, 一牙明月正挂在当空。 也与正面产生了极大的反差: 在看过正面饱满的构图之后, 背面会给人一种由水底置身水面的感觉。
3.5 崇宁通宝
宋代的古钱珍宝币文字种类繁多, 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宋徽宗时的 “崇宁通宝” 。 这四个字是宋徽宗亲手所写。 文字采用 “瘦金体” , 是徽宗之首创。“瘦金体” 的特点是铁画银钩、 飘逸劲拔。 这四字在钱孔四周排列, 呈环读状, 每个字结构中紧外放, 有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 好像四名威风的武士, 正保卫着中间不可侵犯的领土, 但这力量最终被外廓的圆形, 凝聚在一起。
3.6 大清铜币
清末的“大清铜币” 省去了中间的方孔, 这是因为当时财政匮乏,做工简化后铸币者有利可图, 而且, 当时外国古钱珍宝币的侵入, 使中国古钱珍宝币难以流通。这就必需在形式上与外币统一(见右图) 。 其实方孔是由明变为暗。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四个字的位置和有孔时是一样的, 它们仍以 “暗孔” 为中心排列着。除次以外, 这四个字的周围还多了一圈字, 这些字的排列与以前的方法不同, 它们是向心而成环。 这种形式在以往的钱币上都不曾见到, 很显然它是借鉴了国外钱币上的形式。 这样一来, 由于向心力的存在, 更加突出了外形 “圆” , 同时也体现了 “圆”对画面内容的控制力。 钱币的背面是 “大清盘龙” 适合在圆中, 龙在当中呈反 “S” 形, 刻画精细入微, 连每一个鳞片都可以看清, 它口吐火珠,气势逼人, 盘踞在圆的正中, 四只爪用力地向四面撑开, 好像要撑破这圆, 冲到外边来一样。 这种向外扩张的力, 还是被外边一圈一圈的圆笼罩住了。 与此同时, 圆的凝聚力和扩张力形成了一种和谐, 构成了稳固的画面。 周围细小的云更加衬托出龙的动感。 外圈的英文也是为了流通方便才加上的。

4 古钱珍宝币图案给当今设计带来的启示
古钱珍宝币的属性决定了其造型的稳定性, 但是不同时代也有着其特有的特征, 形体的局限性要求钱币铸造者在细处着手, 在局限中寻找突破,塑造出一处处点睛之笔, 设计同样如此, 当今的整体造型趋同性的基础上, 点睛之笔需着手细部, 在细节寻找变化, 从而在保留其文化性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4.1 古钱珍宝币图形与当今设计
中国古钱珍宝币以圆形方孔为代表样式, 这种形体是为其功能性服务的,因当时的铜钱面额不大, 携带多有不便, 因此在铜钱的中间留下了一个方形的孔槽, 可以用麻绳串起, 这样不仅便于携带, 同时也便于统计与结算。 当然, 这种造型图形样式已经深入人心, 中国当代著名设计作品中不乏其图形的巧妙运用。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陈汉民教授在1988年先后设计了工行银行与农业银行的标志(图1) , 两者均采用圆形方孔铜钱的基本视觉样式, 将中间的方孔进行了变异, 根据银行的定位不同, 分别替换为 “工” 字的正负形, 与 “麦穗” 的形象, 从而在体现银行行业特征、 增强标志识别性的基础上, 融入中国特有文化, 增强受众的认可度与亲切感, 这也与当时银行服务的转型思路不谋而合, 可谓当今中国标志设计的扛鼎之作。
4.2 古钱珍宝币细节与当今设计
在秦半两之后, 中国古钱珍宝币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 且在上千年维持不变, 直到清末,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才开始逐渐被硬币取代, 虽然这种一贯统一的风格给铸币行业及群众认知带来了极大便利, 但是这却给设计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每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统治者, 他们受尽战争洗礼才统一中国, 而作为国家门面的钱币必须在保证原有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融入各朝特色, 于是他们开始结合实用性与识别性的基础上, 从字体与细微图形入手。 这与当今的设计不谋而合, 当今设计的形式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想要在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 更需要在细节取胜。
第二届靳埭强设计基金奖的未来设计师大奖由作品《圆》 (作者: 贺师洋)摘取 (图2) , 此图形借用了圆的形体, 以玉镯的形体为载体, 故意将形体的部分破坏, 形成一个台湾轮廓的形状, 从而体现设计主旨, 这种设计风格与 “开元通宝” 月纹的处理手法极其相似, 细节的缺失或者更改往往成为设计的点睛之笔。
5 结语
    古钱珍宝币是一种财富的载体, 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而关于古钱珍宝币的设计,虽然中国上下几千年基本保留了其独特的天圆地方的造型特征, 但是在细节上进行不断优化, 从秦半两到当今的硬币, 无不体现出恰如其分的设计感。 这也正是当今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