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所有的强权,都是看中了日本民族的刚勇好斗,自作聪明地想役使日本为自己的战略意图火中取栗。
◆日本的战略思维是将计就计,先联合一强对付一强,回马一枪再把盟友刺死,或弃盟约于不顾。可以预计,没有历史感的美国,在放开日本这只老虎之后,它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不被反噬。
◆近代史上,无论晚清、俄国还是美国,都是因为轻视日本而吃了日本偷袭的大亏。
◆中国要敢于迎接合理、合法的战争,善于在消灭反和平势力的过程中,锻铸强盛民族敢于担当的勇武品质。
日本政府决定解禁集体自卫权,标志着日本已放开手脚全面武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需简单回望一下历史就一清二楚:日本每与强权结盟必发动战争。这是由日本的地理特点和文化心理特点决定的:日本是孤岛,没有战略依托和纵深,它最害怕本土遭受攻击。因此,日本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总是采取先发制人的战争政策,只要实力允许,一定会拼命扩张,掠夺、征服地区和世界,除此之外,还会加大本土防御范围。这就是二战中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划定绝对国防圈的原因。同时,由于日本有限的人口、国力和无助的国际地位,在对付眼前对手时,日本总要本能地与当时世界最强大、最具扩张性的国家结盟,以获得心理支撑。反之,日本一旦获得和强者的联盟,就几乎肯定会发动大规模战争。这一规律,令人警醒。
甲午战争:日本与英国联盟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各界都在反思,但大多局限于中日之间。其实,这是一场大国多方博弈的历史结果。仅仅日本,并不敢对庞大的中国“一赌国运”,因为日本赌不起。日本史学家远山茂树指出:“使日本有从事战争可能的第一个条件是它得到了英国的同意”。开战前的7月16日,英国出乎日本预料地在新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上签字。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向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祝贺说:“这条约的性质,对日本来说,比打败清国大军还远为有利。”日本以承担替英国牵制俄国远东政策的使命,换取英国支持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在英日修约后的第二天,即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华开战。这就有了以7月25日的高升号事件为发端的甲午战争。
还是仗着与当时世界超级大国英国的联盟,十年后日本又对俄国陆海军发起攻击。
太平洋战争:日本与德国联盟
通过对华战争获取的巨额财富,日本迅速膨胀起来,而战胜俄国之后,日本逐渐有了驱逐美英、独霸亚太的自信。但是,它依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它虽然继续在中国横行霸道,但一直小心地避免危害英美的利益。
法西斯德国的出现,让日本看到又一个世界强者可以作为国际战略依托。这依然是日本传统战略思维的继续。德国横扫欧洲的初期胜利,让日本几乎找到当初靠上英国的感觉。于是,日本和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等结为同盟后,断然向美英开战。
战败后的日本,转而与美国结盟。这有无奈的成分,也有日本恃强主义的习惯。日本躲在美国的身后,开始了长达六十多年的咬牙忍耐,积蓄能量,直到在经济、技术、国际资源储备等物质方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大国,日本才觉得重新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时机来到了。
与美国联盟,日本肆意挑衅中国
虽然日本自以为已经强大,但对当下中国进行战略挑衅,特别是发动如历史上那样的征服战争,日本并没有信心。除去中国已经是拥有核武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个统一的政府、稳定的社会,本身就是基本威慑。日本军队不仅没有登上中国领土的任何可能,只要中国意志坚定,它甚至不可能在任何领土、领海争端中获取哪怕一粒石子那么大的便宜。
但是,与美国的联盟给了日本虚幻的战略底气。日本曾经尝到晚清中国社会一盘散沙虚弱无力,民国军阀内战无法集中全民族力量一致对外的甜头。日本天真地以为,美国正在实施空海一体战,强大的美国武力可以替自己出头,庞大的美国经济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故此,日本就可以趁火打劫。
稍有点理性的人都知道,在中华民族沉沦到谷底的年代,日本尚且没有征服中国的能力,在中国蒸蒸日上的今天,日本怎么可能?但问题在于有些日本政客的思维并不是理性的。正是这种不理性,导致日本一次次对外发动战争,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让数百万日本人成为孤魂野鬼。
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必须对当下日本在东海挑衅中国,构筑对华外交包围,同时在日本内部进行法律和精神以及武器生产方面准备等动向,必须予以高度警觉的原因。历史告诉中国,日本一旦靠上世界强权,总会在一时的盲目自信中不自量地发动战争,尽管历史一再证明任何强权都没有真正撑起日本的战略野心。
强权国家与日本的利用与反利用
所有的强权,都是看中了日本民族的刚勇好斗,自作聪明地想役使日本为自己的战略意图火中取栗。英国当年与日本结盟,是想让日本帮自己抵抗俄国的扩张,以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而法西斯德国与日本结盟,是想让苏联分兵防守亚洲,以减轻自己在欧洲方向的阻力。今日美国,也想让日本成为自己的马前卒,使日中国家实力互相抵消,它好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英德无一例外地最后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日本吞下英国送来的大清国厚礼,仅仅四十多年后就在太平洋上彻底歼灭了英国的远东舰队,把它在亚洲的殖民地全部占领;而法西斯德国在兵临莫斯科时也没有看到日本有夹击苏联的迹象———日本按照自己的东亚战略规划,南下攻击美英了。
它们不知道,日本的战略思维是将计就计,先联合一强对付一强,回马一枪再把盟友刺死,或弃盟约于不顾。以日本隐忍沉着、步步为营的行事风格,在突破和平宪法之后,赶走美国驻日基地、发展核武器都不是没有可能。日本已经显现出历史复仇主义的倾向。可以预计,没有历史感的美国,在放开日本这只老虎之后,它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不被反噬。
应对日本,历史给中国的四大教训
当下的美国和日本各怀鬼胎是他们的事,作为连续遭受日本欺凌多年的中国,一定要从历史中吸取血的教训:
一是日本军国主义有得寸进尺之本性,中国不能有丝毫退让,必要时还应主动遏制。晚清甲午战败的前因之一,就是没有在日本试图吞并琉球时起兵征讨。
1877年,日本屡屡要求琉球废止“对中国朝贡而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试图从法理上切断琉球与清朝的藩属关系。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力主先发制人、征讨日本。他指出:日本人“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而且,琉球靠近台湾,日本如果将琉球改设郡县,就可以成为侵略台湾的前进基地;“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因此,他认为,争夺琉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台湾:“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不必担心与日本动武。
何如璋还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遣军舰,盛陈兵威,表面上是前往琉球质问,实质上要“示日本以必争”;中策是据理言明,约琉球令其夹攻,“示日本以必救”;下策是与日本反复辩论,或援外国公法(国际法)以相究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
李鸿章试图对日本使臣森有礼“晓之以理”:“两国和好,全凭条约”“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而森有礼却回答说:“和约没甚用处”“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着条约”“万国公法亦可不用”。
琉球危机以大清国的全面外交失败而告终,清帝国不仅失去了东海藩篱,成为中国的百年大患,更因为在“兴灭国、继绝世、伐无道”方面的无所作为,而失去了在传统藩属国中作为主要维系力量的道统资源。此后,中华文化圈的属国但有机会必求独立。清帝国对日绥靖,自琉球始,此祸至大。日本以孱弱国力,仅凭“无赖之横”(何如璋评语),便夺中国藩属,于是野心大涨,得陇望蜀。晚清外交示弱遂惹来亡军灭族之祸,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由于近代日本给中国、给亚洲造成的巨大伤害,中国已经不能允许日本再进行新的战争冒险。为了世界和平,中国应该以超越历史的勇气,联合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阻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二是除了靠自己,中国谁都不能指望。无论晚清还是民国,在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进攻时都表现一种共同的毛病:求别人调解,以委曲求全。前者求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结果被其助手杨格将军可怜:“中国之大害,在弱之一字。”“在日本人心中,每视中国懦弱,为所求无不遂者,彼看不起中国,则无事不可做……”后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国又求助于国联,认为“国联的条约是和平大厦的栋梁”,幻想中国这艘巨轮“凭国联条约可以从暴风雨中驶出”。结果得到的是日本更大规模的入侵,最后还是中国人民的血肉长城最可靠。
三是坚决抵制日本培植势力搞乱中国的图谋。从甲午战争以至民国时期,日本对中国就一直在推行以华制华,文攻配合武攻。当下,日本又悄悄地利用网络布线,以此作为瓦解中国军心、民心的销蚀剂。
中国已经意识到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的关联性。在军事、外交和其他海事部门强力维护中国海洋主权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开始全面清理大批肩负“特殊任务”的组织,清除已经浸染肌体的病毒,对敌对势力的渗透进行堵塞和遏制。中国人民为国家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同时,也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日益认清各种敌对势力试图搞乱中国的图谋,并自觉起而抵制。凡此种种,都足以让日本右翼分子感到气馁。
四是强大的民意永远是中国不败的保证。甲午战争清军在海陆战场失败之后,从国家对决的角度看,只不过是战争的开始。很多有识之士都呼吁迁都再战!若真如此,则日本区区之兵,区区之银,必将捉襟见肘,为中国庞大的国土和人口所拖死,一如后来的抗战那样。但是,晚清政府怯懦不堪,竟然就此认输。这不仅未能免灾,反而勾起日本更大的胃口。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教训,后来新中国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敌人威胁都寸步不让,全民皆兵,严阵以待,让比日本军国主义强大无数倍的冷战霸权国家都徒唤奈何。
当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国人对日本磨刀霍霍的举动不以为然。近代史上,无论晚清、俄国还是美国,都是因为轻视日本而吃了日本偷袭的大亏。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经在《菊与刀》一书中专门研究了日本人充满矛盾的性格特征和特殊的社会结构。单从日本谋华这一点上说,日本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时候是非常恭顺的,一旦觉得羽翼已丰,立即就会表现出傲慢不逊并伺机谋财害命。甲午战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日本对待弱者的残酷无情。
明治维新,日本把战胜中国、抢劫中国,当作其国家发展目标和动力,而清朝的洋务运动,只是把目光局限在发展经济的器物层面而已。可惜的是,日本研究中国的文章和书籍汗牛充栋,如戴季陶所说,日本人已经把中国放在“手术台”上研究过几百上千遍了,而我们对日本人却一直没有研究,一直不屑于研究。今天依然。历史表明,当中国厌倦战争、畏惧战争或空谈战争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战争来临的前兆。
面对当下日本的跃跃欲试,中国不需慌忙。收回南山的战马,捡起库中的刀枪,备战就是。无论对于日本还是其所谓的靠山,中国本来都有着战胜的历史。中国应该恢复这种意识,从战略上藐视对手。当下的美国,连续征战世界,已近强弩之末。它一手导演的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危机,正在成为涌动着火焰的陷阱。中国只需稳步推进既定的国家战略,加强战备,振奋民族精神;同时,抓住时机,对域外挑衅者实施预防性战略打击,就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赢得新的战略机遇。具体到当前时局,日本的疯狂挑衅,就正在构成中国行使战胜国权力和履行和平大国使命的条件。中国要敢于迎接合理、合法的战争,善于在消灭反和平势力的过程中,锻铸强盛民族敢于担当的勇武品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复兴,如果注定要沐浴着血光前行,那我们这代人就要勇敢担当,把挑衅、挑战当作砥砺民族意志的顽石,和中国坚定无畏和平征途上的一块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