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7||
回忆知青生活,应当实事求是
知青“上山下乡”,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不可翻过的一页。然而,胡说成风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对这样的事情也免不了颠倒了黑白,混淆是非,乃至随意编排、胡说八道。这使得一些网友非常愤怒,自2012年以来一直不断有人参与指责。毫无疑问,表示愤怒的网友大多是“过来人”知青们,不曾经历“上山下乡”,谁会积极参与争议此事呢?当然,跟着愤怒、争议的60、70、80后的中、青年也不会都是局外人,他们或是知青的亲属,或是知青的子女,至少是“上山下乡”运动的知情者。事情总有例外,据说某个胖子曾高度赞誉“上山下乡”运动,因为这个运动是他爷爷搞的,所以赞扬不置。孙子赞扬祖父出于私情,可以理解,但是他家里沾亲带故没有一个人“上山下乡”,他自己是70后的,更没有“上山下乡”的体验。听这样的家伙评价“上山下乡”运动,只能由他姑妄说之,不值一辩。
老樵今生有幸,碰巧赶上了 “红太阳” 光芒万丈的时代,碰巧当了一段免费报效的“红卫兵”,最后来又碰巧也是一个“到大风浪里炼红心”的知识青年,而且,还是1968年第一批“上山下乡”的先锋。
当是时也,“三年自然灾害”过去才五、六年,农村的情景,农民的生活,农民的觉悟自是很难言状。贫苦不堪的农民兄弟生存尚有疑问,在那样的政治条件下、社会环境中又能懂得什么、知道什么呢?他们同样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是一帮最没有文化,最愚昧无知,最简单粗俗的人群,他们拿什么来对我们这些经历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战斗考验的精灵们实施“再教育”呢?因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说是绝对立不住的,当时的“贫下中农”没有能力对知识青年进行任何水平的“再教育”。
下乡以后,品质朴实的农民们感到稀奇、稀罕,欢迎知青的到来,以后与知青相处融洽,这样的情况是实际存在的。乡村阶层的流氓无赖、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的一些人渣,排斥知青、伤害知青,勒索知青,甚至奸淫女知青,陷害、杀害知青的情况也是同样存在的。大家只有十七八岁,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知穑稼、不知如何生活,突然远离父母,被“下”到环境陌生、经济落后、没有文化、生活艰苦的地方的地方,能有什么益处呢?实际上,当时的农村绝大多数地区生活异常艰苦,绝大多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后不知道如何挣工分养活自己。没有办法,大比例的依靠父母资助,少数人自己想办法。这算是安分的,不安分的却非常可怕。偷鸡摸狗、祸害农民是小事,大事则是对现实不满,仇视政治,铤而走险。我下放在安徽寿县,1969年寿县知青有人集会,被诬为成立了“反G救国军”,“破获”后,为首的人被枪杀在寿县窑口集大桥下面。
还有更惨的:北京的一批知青下放云南以后,受“支援世界革命”理论的诱惑,越境到缅甸去,参加缅共的“解放运动”。 缅共没有拿他们当人,每次作战,总叫他们在前面开路做盾牌。他们不是被地雷炸死炸伤,就是被缅甸的政府军用枪炮射杀。一个亲历者回忆他的一个战友殉难时的情景说:“在敌人的机枪扫射的冲击下,他的身体像一只鸟一样飞舞了起来……”
“援缅”的知青们一个一个惨死,缅共游击队甚至不屑掩埋,随意丢弃尸体、任其在丛林中烂掉。缅甸政府向当时的中国政府抗议,说中国介入了他们的内政,周恩来总理否认了知青援缅的事实,使得这些傻孩子捐躯异国,未落任何名分。
知青“上山下乡”,源于“文革”的折腾。国家建设被破坏了,国民经济崩溃了,一时半会不能解决“红卫兵”乃至其他一代年轻人的就业、安置问题,当时的主权人就想出了这个点子。这个办法并不新鲜,前面几年折腾“大跃进”,实现了举世惊骇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后,也是这样干的:初中、高中的农民子弟哪里来的到那里去——“建设新农村”,出名的有邢燕子、董家耕等辈。应运而生的讴歌作品比现在的电视剧《知青》水平高,叫《朝阳沟》。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