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纽约陈儒斌 //www.sinovision.net/?40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身边风景 艺术情趣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术有时只是聚会的借口

已有 3822 次阅读2010-3-30 12:46 |个人分类:纽约艺术见闻|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谈论艺术的时候,一些朋友对我说——不懂呀。

我也不懂。懂得的人去看艺术,我不懂,去看热闹。

众人皆知的《蒙娜丽莎》,就算你去了好多次罗浮宫,谁敢说懂?有个画家参观巴黎,写了很多文字,可是对《蒙娜丽莎》,不著一字。

在纽约,只要花上一张门票,你就可以看到许多艺术大师的名作,可是谁敢说自己很懂?

艺术不一定是让我们去“懂”的。

MoMA的社会培训计划从4岁小孩开始,4岁小孩“懂”吗?当然,40岁的大人,又懂吗?懂与不懂,不见得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参与,那是一个公共的地方,而且是一个比较“高雅”的所在,喜欢高雅或者风雅的人,就会去那里。

我在MoMA当义工五年,看到许多年轻人根本就是去谈恋爱的。看什么有那么重要吗?当然,环境就很重要,题目也很重要。

比尔·克林顿当年就读耶鲁的时候,和喜莱莉小姐第一次约会,就是去耶鲁美术馆看罗斯科的特展。罗斯科我是看不懂的,可是当我的朋友白医生带着他的女儿去看MoMA,对着罗斯科那几张大画,小姑娘高兴得手舞足蹈,看来她懂。后来她还邀请了一批朋友去看MoMA,让我邀请进场。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可能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

对于我们旁观者来说,艺术常常是谈论的话题,或者是聚会的借口。在纽约这样的地方,喜欢艺术的人很多,所以,艺术成为很好的谈资。

 

这种高雅,不见得要花费很多,只要你有时间,有兴趣,就可以参与。

艺术有时只是聚会的借口_图1-1  

3月28日,第一次见到美国中文网名博 KS Liu 黑老大和卓玛,是在MoMA,赶紧去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前拍照留影。(右边那两个光头,像不像兄弟?)

艺术有时只是聚会的借口_图1-2

毕加索版画展,正在MoMA二楼展出,这五头牛,其价格可以换回一群牛吧。看了这几幅画,约略可以了解艺术如何从具象走向抽象。

艺术有时只是聚会的借口_图1-3

   MoMA二楼,中国艺术家尹秀珍的装置艺术品(下面两图也是)。观众可以走进这个作品的肚子里面听音乐。

艺术有时只是聚会的借口_图1-4

 艺术有时只是聚会的借口_图1-5

看了尹秀珍的作品,觉得比去年她老公在MoMA二楼大厅堆着的那些垃圾好多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rubin 2010-3-31 09:16
To: Lina 你曾经说:
期待一起见到ks刘先生,大当家,邝幸,风......
老大和嫂子五月份度假回来,然后等你组织大家聚会,Lina总是一呼百应。
回复 红酒不过夜 2010-3-31 00:37
写艺术评论的不见得真懂艺术,艺术是最主观的事物,创作者凭主观创作,欣赏者凭主观欣赏,两方的交汇,那叫俞伯牙遇上钟子期,知音啊!
好在单一的主观创作,可以有多元的主观认知,这才是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失掉多元认知,众人的观点印象统一,多没趣呀!
回复 Lina 2010-3-31 00:21
期待一起见到ks刘先生,大当家,邝幸,风......
回复 zero01 2010-3-30 21:09
“年轻人根本就是去谈恋爱的...“
那也很艺术...
回复 zhuoma 2010-3-30 20:23
可以叫我嫂子
回复 邝幸 2010-3-30 15:24
水泥森林里非常不错呀(*^__^*) ……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