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寒山老藤 //www.sinovision.net/?373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海外存知己,佛渡有缘人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占中,谁之过?》 ------寒山老藤之无事惹非集

热度 22已有 21119 次阅读2014-10-5 10:41 |个人分类:寒山老藤之无事热非集|系统分类:文学| 香港占领中环, 寒山老藤 分享到微信

 

 

占中,谁之过?

             ------寒山老藤之无事惹非集

 

《占中,谁之过?》 ------寒山老藤之无事惹非集_图1-1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是一年里吃大闸蟹的最好时机,你是想吃阳澄湖正宗的大闸蟹呢,还是想吃来阳澄湖洗澡的伪阳澄湖大闸蟹呢?

    香港学运发起的占领中环的运动已经持续了一星期了,几乎已是世界媒体共同关注的大事。香港人的民主意识远比国内人要高,他们不会满意政府能够掌控候选人的普选方案。相对于政府,他们只是一群弱势小民,而弱势群体要引起世界瞩目,占领中环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就像国内上访者不自焚就无法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一样,虽是下策,也是无奈中的上策。要么发声,要么沉默。香港人选择了迈向真民主的一边。要示威就会给普通民众带来生活工作的不便,所有的示威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软肋。比如,被人利用,失控造成的混乱等。占中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和占中学生团体相比,那些因占中而生活工作大受影响的小市民就变成了另一群更小的受害的弱势群体。他们无疑会是另一股反占中的队伍。这种示威的软肋常被当局揉进“以夷治夷”策略之中。某些媒体则选择性的报道事件,误导民众。

    反观当局,在香港的民主进程中迈出了一小步,虽然是伪阳澄湖大闸蟹,但毕竟也是大闸蟹。实现民主过程也需要策略。中国历来不是民主国家,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较新疆,西藏自治是个实质性的飞跃。国家体制的改变不是下棋,错了可以悔棋。任何一届政府都会通盘考虑,慎之又慎。

   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香港人的民主意愿的目的已达到,相信此番占中会对政府的民主进程产生一股推力。所以,是到了收场的时候了。应该给政府时间,也给自己重新审视认知的时间。任何能够沟通的解决的纷争,都不应升至用暴力的手段,这是世界普遍的认知。

    我们不应该谴责学生,他们为整体香港人的利益付出了很多。更不应该指责学生占中是搞颜色革命,是暴徒。我觉得政府应该反思引起占中事件是否自己也有责任。尤其是6月初发表的白皮书是否有失当的地方。客观,中立的报道事件是中国的媒体首要的改革任务,有些事件发展到错误的方向,媒体用直接的责任。

    我对香港和中国的民主进步抱有信心。

 

    2014105日星期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10

握手
4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96 个评论)

回复 ywb678 2020-5-4 23:30
对香港和中国的民主进步抱有信心
回复 青竹凌云 2014-11-3 03:38
寒山老藤: 我想没有人希望社会动荡。至少我不希望。
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是不符合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的。
只要你不希望就好!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1-3 00:35
中间偏左: 我想撞死你! 你以为玩儿碰碰车鸭?!
事件发展到失控的确让人痛心。但我们不能因为造成的伤害而把所有的都否定是吧?这也未免有点简单了吧。
不过有点我们还是相同的,希望占中早日结束,学生回到学校。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1-3 00:28
中间偏左: 唉,看来打块漂亮的牌子干啥你都认同。。。 我从来不听你怎么说,就看你怎么做! 这就是我俩的不同!   ...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国内网站没有发布。说上海4000人抗议新建电池厂,警民冲突虽有人受伤,但建厂计划取消或搁置了。如果你只是写信或按所谓的法律程序去抗争,会这么有效吗?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1-3 00:25
青竹凌云: 寒山君,香港人、大陆人,都是中国人,骨肉同胞,这是世界人都知道的,香港人和大陆人当然都知道。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就是同一个区域里的人对同一个问 ...
我想没有人希望社会动荡。至少我不希望。
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是不符合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的。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1-3 00:23
寒山老藤: 左兄差矣!
我们两个在此事上的观点不同,更多的不是我们的分歧,而是生长环境留下的烙印的深浅的差异。我觉得我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比较多,年轻时受的教育被抹去 ...
我想撞死你! 你以为玩儿碰碰车鸭?!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1-3 00:22
中间偏左: 唉,看来打块漂亮的牌子干啥你都认同。。。 我从来不听你怎么说,就看你怎么做! 这就是我俩的不同!   ...
左兄差矣!
我们两个在此事上的观点不同,更多的不是我们的分歧,而是生长环境留下的烙印的深浅的差异。我觉得我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比较多,年轻时受的教育被抹去的也比较多。
这并不是坏事,不同的思维和观点经常碰撞,对彼此的自我调整会有益的。就让我们在碰撞中相互提高吧。
回复 青竹凌云 2014-11-2 22:23
悠然南山樵夫: 芒果日报已经有了。赶紧注册荔枝日报吧。
呵呵呵!出山一趟还忙着与大嬉闹啊!问好!
回复 青竹凌云 2014-11-2 21:27
寒山老藤: 我最近接触了不少从大陆来的人和从香港来的人,给我的感觉,总体上,香港人的视角比大陆人要宽。大陆不乏有精英人才,但总体还是很落后。我分别问过他们对占中的 ...
寒山君,香港人、大陆人,都是中国人,骨肉同胞,这是世界人都知道的,香港人和大陆人当然都知道。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就是同一个区域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呢!不同区域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什么奇怪,但是,作为中国人,爱国的心一定是相同的,是不是呢?国家强大,其民族才能在世界有该有的位置。每一个国民都应该致力于国家的健康发展,以促进世界的健康发展。
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和谐的环境,才能有人的快乐和幸福。区域乱了,国家乱了,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能寻求其他的吗?
请你看看青竹的文《混乱不可能托举民主——也谈“占中”》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1-2 13:55
寒山老藤: 我最近接触了不少从大陆来的人和从香港来的人,给我的感觉,总体上,香港人的视角比大陆人要宽。大陆不乏有精英人才,但总体还是很落后。我分别问过他们对占中的 ...
唉,看来打块漂亮的牌子干啥你都认同。。。 我从来不听你怎么说,就看你怎么做! 这就是我俩的不同!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1-2 00:59
中间偏左: 香港的价值与未来
刘仰 2014年10月30日 16:35

   香港“占中”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各种评论分析充斥各种媒体。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幸灾乐祸,有人义愤填膺, ...
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并不认同,但要反驳得花很多的精力。毕竟我不是从事政治事务的。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1-2 00:47
中间偏左: 香港的价值与未来
刘仰 2014年10月30日 16:35

   香港“占中”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各种评论分析充斥各种媒体。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幸灾乐祸,有人义愤填膺, ...
我最近接触了不少从大陆来的人和从香港来的人,给我的感觉,总体上,香港人的视角比大陆人要宽。大陆不乏有精英人才,但总体还是很落后。我分别问过他们对占中的看法,我并不看观点,而是看他们视角和深度。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1-1 02:01
香港的价值与未来
刘仰 2014年10月30日 16:35

   香港“占中”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各种评论分析充斥各种媒体。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幸灾乐祸,有人义愤填膺,有人静观发展。我认为,“占中”本身是一回事,香港是另一回事,两者既有关联,也有区别。不管“占中”如何收尾,香港对于中国将是一个长期问题。香港几乎没有任何军事价值,当年英国殖民者占据香港,中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都不是因为其军事价值。香港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这是很多讨论香港及“占中”事件的着眼点。
   一、香港的经济价值降低
   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经济价值很特殊,它原先是一个小渔村,谈不上什么经济价值。香港的经济价值是英国殖民者通过鸦片战争将其占据后才形成的,并不是香港本身有多重要。香港的经济价值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割让香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个阶段,香港成为英国在中国攫取利益的前哨堡垒,成为财富流出中国的水龙头。因此,香港的经济价值在其被割让之后形成,几乎完全基于它在中西方之间的特殊位置,成为东西方之间被西方强加给中国的一个重要节点,没有中西方的特殊关系,便没有香港的经济价值。

   香港经济价值的第二个阶段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7年。在这个阶段早期,由于冷战的形成,香港成为中国大陆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通道。但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如果说1949年以前香港的特殊地位是英国人强加给中国的,那么,1949年以后则是双方都希望保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时候完全有能力解放香港、澳门,但毛泽东、周恩来决定暂不收回港澳主权,是在冷战局面下中国遭到全面封锁时故意留了一个与外部沟通、交往的小门。中国大陆定期给香港供应蔬菜、副食品等民众基本生活物资也始于那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后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香港成为沟通内外的重要枢纽,原先的小门变成大门。技术、资金、人才等,从香港源源不断流入内地,大大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当年暂不收回香港的决定给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的红利,使改革开放有一个稳健的起步和一个可预见的参照。当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心存疑虑的时候,香港由于地利之便和同胞情谊,沟通熟悉非常便利,第一个特区顺理成章地设在香港旁边,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香港的经济价值从1997年起进入第三个阶段。事实上,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也是毛泽东身前的安排。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英由半建交状态升级为正式建交。1974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1997年我们要收回香港了”。希思代表英国保证:“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毛泽东又说:“不过到那时我们(手指了一下身边的周恩来)就不在了,是他们(指在座的邓小平等)的事情了”。这一重大历史决定伴随着香港存在价值的改变,充分显示出毛泽东的高度预见性。如果说香港自割让以后的经济价值完全是因为历史上的特殊政治原因,使得它在中国大陆与外界交往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今,世界和中国的交往渠道极为丰富。通俗点说,墙都拆了,门还有什么价值?最多有一点历史纪念意义。这也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重要背景:香港在中国与外界的交往中,不再具有特殊地位。香港对于西方和中国的经济价值大为降低,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未来趋势。当今香港问题就处于这一历史背景的巨大变迁之下。

   香港军事价值的缺乏和经济价值的降低,导致人们对于香港的认识、判断形成各种意见和情绪,在“占中”事件中得到充分体现。有的希望维持过去的经济地位,甚至依然带着背靠洋人、做洋人买办的旧梦,对洋人的谦卑与对大陆的傲慢并存。这种情绪以“占中”支持者为主。有的依然希望保持过去经济地位,但已明确意识到再靠洋人是不可能了,只能更多地靠中国大陆,这种情绪以香港本地“占中”反对者为主。反对“占中”的香港本地民众认为“占中”影响了他们的生计,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占中”影响了他们与大陆同胞以旅游、购物为主的商业关联。有的认为香港已经没什么经济价值,面对某些香港人长期形成的对于洋人和对于同胞截然相反的态度,这种观点认为,让它胡闹,越闹越惨,大陆不再帮它,看它在自找苦吃后能不能明白事理,能不能看清自己究竟端着谁的碗。这种情绪以大陆反对“占中”的民众为主。但是,我们仅仅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考虑香港问题是不够的,香港问题还必须考虑话语权问题,或者说政治问题。虽然香港的经济价值下降了,但香港的话语权价值、政治价值并没有下降,甚至还有提升。香港的价值应该放在话语权价值、政治价值下统筹考虑。
   二、香港的政治价值成为焦点
   “占中”导致十一黄金周期间大陆游客大量减少,商场空空如也,反对“占中”的香港民众认为他们的生计受到重大影响,甚至为此起诉“占中”策划组织者,要求经济赔偿,这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但是,“占中”策划组织者认为大陆“蝗虫”不来了,是他们“民主”的胜利,这是非经济的视角,完全是政治考虑。部分中国民众认为大陆游客不去香港,让香港因傲慢而自食其果,同样是出于政治考虑。这两种现象放在一起很有意思。按某些香港人的看法,大陆人不来香港就是他们政治上的胜利;按某些大陆民众的看法,既然你不要我去,那我就不去,大陆游客不去香港就是大陆由经济而希望导致香港政治改变的较量。这两种截然不同又殊途同归的看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标准。事实上,香港近年来关于奶粉、小孩当街撒尿、地铁吃东西、教科书等等问题,都是非经济的政治视角。香港的这些政治判断明显带有民粹化倾向,为了政治价值的实现,不惜牺牲经济利益。大陆方面如果不考虑政治,只考虑经济,这些问题无法解决。然而,单方面考虑政治,不将政治与经济联系在一起,也是不可取的。由于大陆与香港在政治上的不同取向,再加上经济问题,使得当今的香港问题变得比较复杂。

   “占中”成为敏感的政治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外势力的插手,外国政治的介入。西方某些国家和政客在背后操纵香港政治,利用香港的政治问题试图达到他们的目的,在“占中”事件中已经日益清晰地呈现。这其实是一场话语权的战争。国外媒体将其命名为“雨伞革命”,实际上就是将其看成是“颜色革命”。颜色革命与西方历史上用武力侵占殖民地相比,只是手段的不同,本质上一样。从“落后就要挨打”的赤裸裸野蛮,变成“落后就要挨骂”,稍微体现了一点文明的进步。以言论自由、宪政人权的名义,把一个西方不喜欢的政府骂下台,改成一个西方能够接受的政府。即便像在乌克兰那样使用武力,也是暗中行事,包裹着伪装。在颜色革命中,西方挑动别人动用武力,自己不用直接出兵,只管装作没事人,仿佛客观公正地公开批评指责,巧舌如簧地引导舆论,利用不明真相的民众达到西方的目的。

   有一个轨迹非常清晰:当年西方用武力侵占殖民地,是由他自己亲自废除某个不喜欢的政权,直接进行统治。但这种野蛮做法已遭到世界舆论谴责,不符合西方自我标榜的“高大全”形象,如果继续使用,在话语权战争中,西方会脸面无光,自己成为挨骂的对象。伊拉克战争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尾声,它的本质是,西方用武力推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别国政权,扶持一个自己需要的傀儡政府,以避免自己遭受“新殖民者”的骂名。但是,伊拉克战争毕竟成本太高,西方不喜欢的政权又日益增多,在此之后出现的颜色革命便成为西方的一大创新。颜色革命不需要西方动用军队,只要操纵舆论,利用“骂人”的技巧,假借“民主”的名义改变一个西方不喜欢的政府,并且已有多个“成功”的案例。颜色革命对于西方来说,实在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重大发明和成熟经验。由于在中国发动颜色革命的企图屡次不成功,香港因此成为针对中国推动颜色革命新的导火索。颜色革命既是政治也有经济意图,其目的都是有利于西方。然而,即便在西方推动颜色革命成功的地方,从可见的案例来看,它自身未必会因为颜色革命而改变经济落后、实现繁荣。从本质上说,颜色革命不过是制造殖民地的新手段,殖民地的命运在历史上清晰可见,不用多言。

   应该承认,除了外部原因,香港问题的出现也有内部原因。香港经济价值下降的过程中,财富分配的不合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财富日益集中在香港少数人手中,普通香港民众经济改善的前景变得模糊。虽然大陆给了香港不少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坚持“港人治港”的原则,大陆对于香港社会经济的影响只能是间接的。大陆政府对于香港民众的影响力大都集中在香港社会的上层,与香港底层民众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加上香港媒体被一些反对中国大陆政权的势力操纵,部分香港普通民众因而对大陆产生不满情绪,成为“占中”事件的群众基础。由此我们也能看到,经济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它总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
   三、香港的政治影响面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谓“名正言顺”意味着政治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话语权问题,当今香港也同样。从被割让到回归,香港的价值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今,香港对于中国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话语权价值。中国在世界话语权领域长期被动,本届中国政府虽然显示出力图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强大诉求,但要真正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便能解决。香港的话语权价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而且一直蒸蒸日上。对于这一点,西方社会很多人始终耿耿于怀,因为它似乎预示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场竞争。虽然当今中国也吸收了不少资本主义的有益成分,但是,究竟是以中国为主还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指挥棒为主,这已成为一场社会实践和话语权的“战争”。西方很担心自己在这场话语权战争中彻底失败,于是,香港就成为这一话语权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役或战场:如果香港在经济上迅速衰败,西方世界便等于在话语权战争中拿下了一个重要的阵地,甚至可能使香港成为他们持续得分的“铁票仓”,就像伊拉克成为他们持续失分的溃疡。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当今世界的话语权制高点、话语权工具大都在西方世界手中,因此,对于他们不利的“伊拉克溃疡”,他们有能力竭力向全世界掩盖;对于他们有利的——假设香港成为中国的长久之痛——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大肆张扬。由此,中国争夺世界话语权雄心壮志便会遭到西方的有效阻击。

   其次,中西方的话语权战争在香港还涉及到中国自身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即“一国两制”。它不仅涉及香港,还涉及澳门和台湾。之所以说“微妙”,因为它有不确定的变量。例如,“一国两制”允许香港实行与大陆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一旦香港迅速衰败,某些大陆人士站在比较僵硬的角度可以说,那是香港资本主义自治的失败,如果香港等地采取与大陆同样的制度,与大陆完全融为一体,就不会失败,而会继续欣欣向荣。但是,站在资本主义角度,它同样可以说“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行的不彻底,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原则,例如“真普选”,在香港没有得到贯彻。事实上,这个声音已经成为这次“占中”事件的核心。因此,在西方社会强大的话语权系统运作下,香港的衰败仍将成为中国失败的证明。在中西方话语权争夺和较量中,香港如果迅速衰败,不管真实原因是什么,都将成为中国失败的证明。所以,中国可以接受香港的重要性不再像以前那样显著,但不会接受香港地位的一落千丈。

   第三,本届政府鲜明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之一便是国家统一。虽然统一的目标是指台湾,但香港的兴衰枯荣对于统一台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中央政府对于台湾同样给出“一国两制”的承诺,具体形式上可能还会与香港不完全一样。因此,在香港的“一国两制”能否取得令人信服、接受的结果,一方面会影响统一台湾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会对未来在台湾如何调整“一国两制”的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在香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结果,其实就是为“一国两制”的正名。只有“一国两制”通过香港的实践名正言顺,台湾统一才能“事成”。由此可见香港的话语权价值不容低估。

   第四,中国政府早就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的“四个现代化”,中共十八大后又提出要实现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既包括基层治理也包含顶层制度。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人曾经提出继经济特区后,在中国设立政治特区,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先行的探索。事实上,在香港的“一国两制”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成是“政治特区”。在国家主权不容挑战的前提下,香港的“一国两制”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和探索,哪怕某些实践和探索不成功,也可以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教训,反面教材的意义同样重要。西方政治制度能否照搬进中国?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怎么做?对此我们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观察、分析各国的具体做法,结合中国的现实,在香港做一些尝试,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是有益的。从更长远的角度说,“一国两制”不可能永远持续,最终要变得一致,“五十年不变”已经预示了这个结果。五十年后,“一国两制”是二者取其一,还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融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给出答案。这个实践同样关系到统一台湾。

   第五,“一国两制”的实践允许探索、允许尝试,当然还应该有一个前提,即保持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这是任何一种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换而言之,凡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政治方式都不排斥,甚至可以借鉴;凡不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政治方式都应摒弃,汲取反面教训。毕竟,香港七百多万民众也是中国人,他们的民生像每一个中国人一样不能被忽视。如果香港的政治实践出现严重失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话语权战争的较量是一个方面,香港民众如果陷入不必要的疾苦,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对于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既放手、放权,又要及时加以调整、纠偏。这会成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香港政策的常态。
   四、香港的未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世上没有不变的事物,香港从分离到回归,背后既是经济也是政治,香港政治的变迁会持续。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在上升,西方在下降。这个事实对中国有利,同样应该把它变成对香港有利。这个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会深刻地影响香港的未来走向,时间站在中国这边。当年的分离使得香港成为“游子”,回归之后,香港如何同大陆融合到一起,既是对一段历史的总结,也是中西方互相交融、互相改变过程的凝练。当年香港分离的时候,中国在话语权领域就是绝对落后,西方就是绝对先进。如今,中国正在改变这一状况,未来必将改变,未来中国必将获得话语权的主动。不论对于大陆还是对于香港、台湾,都应该做好接受这一改变的准备,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这一改变。

   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香港曾经因特殊历史地位而获得的经济价值不可避免地降低。香港回归的时间还不算很长,为了维持香港的繁荣,不得不靠大陆各种方式的输血。有些大陆民众为此感到忿忿不平,面对“占中”的胡闹,很多人认为香港人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白眼狼,进而主张让香港自生自灭,大陆不再提供特殊支持。这种观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依此心情草率行事。香港变成“臭港”,对于当今中国是不利的,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不利的。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一味迁就香港对于中国同样是不利的。如果香港始终处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局面,这并不合理。对于全中国民众来说,始终拥有特殊地位的香港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香港需要逐步去除它的特殊性,尽早结束回归初期调整阶段必要的输血,尽快融入中国社会整体经济,结合自身特点找到与中国经济能够产生高度互补的领域,并形成相关产业。对此可以参照当年的上海。

   1842年的《南京条约》既割让了香港,也使清政府被迫开放五个港口城市,其中就有上海。当时上海只是松江府管辖的一个县。1845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上海租地章程》,上海英租界正式设立。此后上海又设立了美租界、法租界,美租界与英租界后来合并成为公共租界,因此,上海曾经也是殖民地色彩非常明显的城市。上海租界的性质以及它依托中国最富裕的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上海在1949年以前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香港。上海租界被称为“国中之国”,可以看成是清政府被动地接受“一国两制”。当今香港人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年上海人的心态非常类似。例如,上海租界后来虽然政治上结束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特殊地位,但在较长时间里依然保持着做洋买办的傲慢。然而,中国收回上海租界后,并没有继续实行“一国两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即便面对西方世界的严密封锁以及国民党和海外势力暗中煽动,上海并没有长时间成为新中国的麻烦,反而继续在中国整体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香港历史地位的凸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年上海滩的洋买办们纷纷移居香港。将上海与香港作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之所以在今天依然拥有难以撼动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海较快改变了殖民地心态,清除了殖民地残余,借助自己的优势,很快与中国的整体经济形成融合,成为中国整体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上海结束了租界历史后,较快摆脱了“外人”心态,与整个中国融为一体。此后的上海人或多或少还有看不起周边地区“乡下人”的心态,但这种“排外”已不明显,经常成为戏谑的对象。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这种心态甚至被颠倒,周边地区的“外地人”时常流露出“上海人有啥了不起”的反超,上海人也只能接受。如今,上海与外地人的心态差异已经平和很多,与中国其他地方没什么差别,但上海的重要性依然如故,这个局面完全可以成为香港的借鉴对象。

   虽然香港的经济地位不可避免地下降,但应该说香港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因此,对于香港来说,尽快摆脱殖民地时代形成的“外人”心态非常重要,大陆不把香港人当外人,香港也应该不把自己当外人,更不要被真正的外人利用。香港人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殖民地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可能重来。香港融入中国是必然的趋势和结果,只有在这一融入过程中发挥自身已有的优势,香港才可能在中国整体经济乃至于在世界上保持自己应有的地位。如果香港长期处于对殖民地时代的怀旧情绪中,将会导致香港思维的僵化,增加改变心态、改变思维的难度,拖延改变的过程,甚至可能错过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相融合的大好时机和历史机遇。“一国两制”以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应该成为香港及香港人改变心态、改变思维的借口和障碍。香港的未来只有真正成为中国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会有光明的前景。这一光明前景的实现,既需要中央政府的扶持,也需要香港及香港人自身的改变。
   20141013
本文刊于“海疆在线”,刊载时标题改为《香港的价值不在军事在政治》。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0-31 22:05
随笔: 上班去了。
你家二要不来了,带我问好他,希望他的生活能早日恢复平静。不过,我还要加一句,也许有些事是不以个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
看看你支持的都是些神马人! 这种人能有神马崇高理想和愿景?!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0-31 00:02
注1:由于我强调了无须考虑个人交情,务必直言,所以以下摘录我基本上认为属于对方的真实想法。

注2:并非原话引用,而是归纳。

Q:你是中国人么?

A:我是香港人,在国外被问起我会说i'm hongkonger,我们管回乡证叫china visa,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中国”代替“大陆”

Q:你怎么看待自由行?

A:十几年前刚刚开放自由行的时候,香港的旅游、餐饮、酒店、零售业者是非常兴奋的,旅游署甚至找刘德华做了系列公益广告,有一句话深入人心,就是“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不行的”,就是在告诫香港人面对中国游客的时候必须提升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在自由行中获益。不过现在,你也看到了,中国游客给香港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即便是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也都开始反感中国游客了--- 除非他是老板,直接赚到了中国人的钱,但毕竟那是极少数的

Q:你怎么看待自由行中的大陆游客?

A:当你歧视一个人或一个族群的时候,你的眼中就只有对方的缺点。我曾经在广东道海港城一带观察过,虽然说话声音普遍比较大,但至少过半数的中国游客没有任何失礼的行为,甚至表现出比他们在国内还要更高的素质,比如会在指定吸烟区吸烟,过斑马线想冲红灯时会注意旁边是否有人在等候。然而因为固有的歧视,一旦港人发现个别不检点的中国游客,就会把他们的“个性”与想象中的中国人“共性”重迭起来,继而得出中国人果然如此的结论,并促使他们更加歧视中国人。

Q: 港人是否普遍歧视大陆人?

A:基本上是吧,讲真我还从未见过完全不歧视中国人的港人。我知道在中国流行一个论调,就是说歧视中国的香港人基本上都是底层民众或生活不如意者或在中港竞争中失败的人,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港媒在报导和评论中国新闻是存在着严重恶意倾向的,而80、90年代的香港电影电视,拿中国的落后与中国人的低素质作为搞笑桥段是必备的。

试想我们这一代香港人,成长于香港发展速度最快、历史地位最高的年代,却又被传媒如此引导,怎么可能不歧视中国?很多社会地位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港人,在与中国人交往时会表现的彬彬有礼,表达观点的时候也滴水不漏,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很聪明,并不代表他们不歧视你。如果一个中国人跟一个香港人有着很好的私交---例如你我---那也只是他改变了对你个人的看法,却很难改变对你们整体的看法。

Q:港府颁布法令禁止中国籍双非父母在港产子,是否涉嫌种族歧视?

A:这毫无疑问是种族歧视,全世界任何国籍的父母都可在香港产子并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唯独中国父母不可。试想在现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赤裸裸的、以法律形式存在的种族或者说族群歧视么?甚至中国父母在获取第三方国籍——比如加入菲律宾籍——后赴港产子也有可能被医院拒收,但同样的医院绝对不会拒收真正的菲籍产妇,不管菲律宾当局在人质事件上表现的多么无能与无理。而更讽刺的是,香港名义上还是中国领土。

Q: 你用“名义上是中国领土”来形容?

A:香港对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免签入境,这其中包括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但却没有中国。

Q:你怎么看待大陆儿童随地便溺的现象?

A:这个绝对是小题大做,会把这种事情小题大做的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你们一直认为存在的“一小部分香港底层市民”,另一种是青年学生。你一定很惊讶为什么会有青年学生这个群体参与到此类事件,事实上在香港任何一个年代,青年学生都是歧视中国与反中国的急先锋。年纪大点的港人的歧视表现无非就是翻白眼、发牢骚、咒骂,但青年学生却会寻求各种途径、采取各种行为通过公共渠道不加遮掩的表达他们的歧视与诉求。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人会很清楚公开表达歧视是极为不妥的,但青年学生不会,他们在表达歧视的时候是带着一种使命感的,即“我知道你们也歧视中国人,只是你们不敢说出来。那就让我来替你们说出来,做出来,否则香港就完蛋了! ”呵呵,很可笑是吧?不过他们真的是认为自己背负这种正义使命的,相信你也有过这种年龄段。至于其他人?可能会有些港人觉得方式---比如公开“唱蝗”---不妥吧。

Q:港人希望与大陆割裂么?

A: 这个诉求在年轻人当中很有市场,包括台湾也很明显,85后的一代对“去中国化”的愿望最为强烈。其实我坦白说,所有年龄段的人---除了49年以前来港来台的---都有去中国化的愿望,只不过我们对现实和利益看得更清楚。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以前中国落后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提“去中国化”,反而是最近十几二十年,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年轻一代反到对中国越来越厌恶与畏惧。比如台湾服贸学运,这些学生真的是不管好坏逢中必反。为什么呢?我觉得除了毫无理性的厌恶和莫名的恐惧以外,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Q:香港现在的经济地位与竞争力都不如上世纪90年代了,这是回归的错么?

A:你我都知道,香港的下降是相对的,并不是香港不行了,而是中国更行了。香港能做到的跟上海广州甚至深圳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香港的崛起在我看来是有偶然性的,这个偶然就是中国在最适合发展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放弃了发展,让香港捡到了机会,甚至说占到了便宜。比如说香港曾经的支柱产业---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海运,有了这三样才有了现在的金融业和旅游业。

但现在,制造和进出口几乎彻底回归中国了,港口货量相对沪深两地也逐年下滑。如果非要说是97回归的错也可以,那就是“以前都是交给我来做,为什么现在收回去了? ”不过现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大多数普通市民看不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央任命啦,中央干预啦,GCD无能啦什么的导致香港越来越不行啦,所以要英国人回来啦,或者说干脆自治独立啦,仿佛这样就可以重拾香港辉煌了。更有无知的人把97东亚金融危机也怪到回归的头上,反正都是97年,那就一定是你的错。

Q:你认为香港对大陆的歧视能否消除?怎样才能消除?

A:说句既泄气又可笑的话,等我们这代以及接下来的两代人死光才有可能。你要明白为什么会歧视,根源是对贫穷的歧视。那为什么现在你们不穷了,反而歧视的更厉害呢?正是因为本来穷的现在不穷了,还比我们更富了,还跑到我们地盘来了,甚至还做了我们认为你们一定会做的失礼的事---看吧,果然是暴发户,一点素质都没有!贫穷是歧视的根源,而先穷后富则是加剧放大了不满和歧视,即使你们每个来香港的中国人都彬彬有礼不做任何失礼的事情,也一定会有很多香港人瞪大双眼紧盯着你们,哪怕最终一无所获,他们也会很不服的说“装得再好也不过是一群表叔和北姑”。

所以你说让中国人提高素质,这可能会减少一部分直接冲突,但真的要等到我们这些人死光了,等到所有香港人从一生下来就是看到“大陆人就是那么有钱”,这种歧视才会消除。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0-30 00:54
寒山老藤:      
作者为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最高数学奖菲尔茨奖得主。本文为他供文汇报笔会专稿。

每一个华侨在海外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既有欢愉,也有痛苦,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从小受父母教诲,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那里。我喜爱中国历史,看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事迹,就以作为中国人而骄傲。但我也为中华民族这两百年来遭受的种种灾难而扼腕叹息。

记得四十五年前,我离开香港到美国求学那几年,看到中国极度困苦,却还不断地援助越南,心里总有些难过。当时美国大学的学生和教授都反越战,很多美国同学将毛主席的相片挂在办公室里,作为英雄来崇拜,我们也引以为傲。不过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穷困和科研的落后,却使我们焦虑万分。中美尚未建交,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没有办法接触到中国的学者,也不知道今生今世有没有机会踏足祖国的土地。

我们这一代的海外华侨,在海外奋斗并不容易,往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认可。因此一方面感激当地政府容纳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发展我们的事业,一方面也总是惦记着我们的根,我们的祖国,但愿祖国在经过一百多年来的艰辛的奋斗后,受人欺凌的日子会很快过去。

中美间关万里,华侨报国无门。直到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局面才有所改变。见到第一批来美国的访问学者,我们都兴奋不已。游子他乡,见到同胞,总是有如见到亲人般亲切。同年科学院邀请我到中国访问。飞机降落北京飞机场后,我用手第一次抚摸到祖国的土地,兴奋莫名。但是学者艰辛的生活境况,却使我心酸。

卅五年来改革开放,终于看到中国富强小康的曙光。这卅五年走过的路,累累硕果,都反映着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大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年的中国经济起飞,境外的华人作出的贡献很大。尤其是廿多年前,中国缺乏资本,也缺乏管理的人才和技术,香港、台湾等地的同胞将这些带到大陆来。这些投资,为公为私,都有贡献。

很不幸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严重的学术腐败使学术科硏的进展并不如预期的顺利。当前科教兴国正处于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国家的生产总值是全世界第二,甚至有人说,已经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平均国民收入并不高。我们要达到小康,非要在科技上动脑筋不行。我很高兴地看到现今政府大力反贪污,也着实扶正了学者们治学的态度。年青学子比从前更为用功,也更有自信心。一批极有能力的学者开始愿意全面回国,配合国家科研的布局,发展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我们知道,科技的真正进步不是靠口号可以完成的。就从数学的专业来说,数学界四年一次的大奖菲尔兹奖,今年颁授给伊朗和巴西的学者,四年前则由越南数学家摘取。试问我们泱泱大国,情何以堪?在政府和同胞的支持下,我有信心带领年青学子改变这个局面。我也希望其他科学的领头人也有这个信心,不要辜负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期望。

近日香港有些学生提出搞罢课抗争,使我忧心戚戚。年轻人出于挚诚,满腔热血固然无可置疑,但他们成长于安乐的环境,对中华民族过去的苦难了解不深,也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于是作出激烈的行为。要知道,长期内耗会使我们裹足不前。中华民族实在不能再受外国人欺侮了。我在香港长大,曾看着英国殖民官员的脸色生活,从来没有见过英国赐予香港人民主。十四岁那年父亲去世,常要跟着母亲到政府办事处申请救济援助,我对殖民官员的嘴脸永世难忘。还记得有一次见完这些官员后,回家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念到梁启超翻译的拜伦的诗:“我在波斯的古墓前凭栏远眺……难道我今生今世为奴为隶便了,不信我今生今世为奴为隶便了!”使我掩卷再三叹息!我是客家人,祖辈离乡背井,不单是为了温饱,也是要保存民族的气节。

有些年轻人没深究历史。不知道过去无论在欧美还是南洋,华侨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被迫做低下劳苦的工作,甚至被大批屠杀。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我们只好眼睁睁看着同胞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现在我们华侨即使在外国也能够挺起身做人,因着祖国的强大而得到应有的荫庇,这是何等的进步。这是一百年前在美洲修建铁路的华工和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祖辈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些只不过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人权,直到最近,英国人和美国人才开始认识到中国人也应当享受这基本的权利!

现在香港回归祖国,我们正好利用香港得科学风气之先,又有现代管理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中兴作出贡献。我劝告青年学子应从此处着眼,回顾整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还有当今全球的形势,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受别人左右。我诚恳地希望香港同胞们齐心协力,建立一个能使我们几世代的香港人吐气扬眉的香港,为中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我们也希望和世界各个民族合作,推动世界大同。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汉唐的盛世必在中国再现!

一年多来,政府大力反贪腐,全国人民支持,中国中兴有望。特填满江红一词如下:

  怒涛澎湃,清洗遍,狼窟兔穴。想当初,浊流遍宇,万里凄切。二百年来克难苦,中华儿女中兴业。喜如今,正气冲牛斗,昭明月。

  圆明园,徒残阙。百年史,何堪阅。待吹角长驱,壮心如铁。乘风破浪男儿事,整顿乾坤少年血。看明朝,重建新长城,歌遍彻。

--------------------------
回复 月是故乡明 2014-10-26 20:52
占中主导势力和香港特区政府似乎在唱双簧!
回复 月是故乡明 2014-10-26 20:50
哈哈!蛮不讲理和断路霸道也是一种民主!殖民统治更是占中的极限理想!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0-24 23:20
中间偏左: 你的屋不是屋?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0-24 23:18
寒山老藤: 这话好像得屋里说
你的屋不是屋?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