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被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级领导与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许多中小学都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实验与尝试。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在从事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有两个热点问题,即考试焦虑与异性交往。现结合案例,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考试焦虑
在“中学阶段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的调查,有78%的学生写有“害怕考试”。有的同学写道:“我在学习时,最头痛的是怕考试,怕考不出好分数”、“一想到考试就头痛”。这种怕考试和在考试中怯场的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在考试前后或考试中,经常出现情绪高度紧张、全身恐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焦虑的情绪,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原来复习过的知识考试时回忆不起来。严重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手指哆嗦、睡不好、吃不好,腹泻等症状。
案例一: 陈晓(化名) 女 初三学生
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正如该生自己述说的:“进入这所省重点学校,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我对此感受很深。我从进校门的第一天,学习就相当刻苦,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有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我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考试的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无疑,对我的学习和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有时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不能自拔。”
心理咨询师分析:从陈晓的自述中看,该学生出现的考试焦虑,是因为认知上的偏差,给她带来的心理压力。学习原本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只不过是希望好的成绩能给她带来好的前途。当她看到家长和老师期待的目光时,在他的内心深处认为好成绩是他们要的,她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考好。再就是她不清楚考好成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中学生把学习考试的最终目标定位在考上理想的大学,不知道考砸了会是怎样,而感到恐惧,因此,巨大压力来自于对未知的巨大恐惧。
案例二: 周南(化名) 男 高二学生
上初中时(非重点中学),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长。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考入重点高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心理咨询师分析:由于中考时周南从普通初中顺利的升到了重点高中,信心大增,但是对自己估计过高,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难度估计不足,在几次考试中大受挫折。之后,对自己的评价由过高降到了过低,始终没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导致情绪大起大落,严重挫伤了自信心。由此看来,周南的考试焦虑,来自于几次考试的成绩与他自己的期望差距较大,而给他带来的心理感受是失望、苦恼、紧张、焦虑,每当考试前就担心害怕考不好,这些不良情绪遇到考试便会被强化,所以在那以后的考试中,紧张焦虑的情绪不断加强,不断的体验令他痛苦的感受,次数多了就出现了上面叙述的考前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尿频、睡不好等症状。
案例三: 胡萍(化名) 女 高一学生
平时学习成绩不十分理想,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考试时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她很想成为一个好学生,一个尖子生。上课时认真听讲、专心记笔记,但平时不注意复习,临考时又觉得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手忙脚乱,抓不注重点,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很奇怪的想法,如右手会不会突然再长出一个手指?自己会不会越来越笨?这种胡思乱想又使她更加焦虑,仍至影响复习。考场上常出现手指颤抖,以前会做的题目也不知从何入手等现象。
心理咨询师分析:胡萍的焦虑来自于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目标。对自己认识不足,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追求着自己很难达到的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又始终看不到希望,总是处在焦虑状态。越是焦虑与不知道该怎么做,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无法自拔。上面说到的“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想法,如右手会不会突然再长出一个手指?自己会不会越来越笨?”是神经症中的强迫思维,需要做心理治疗。
从上面的三个案例反映出,全社会对高考的过分重视,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跟着大人的感觉走了。凡是产生过分焦虑的学生,心理素质都比较低,一方面需要帮助他们减压,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文化知识只是个工具,如果太过看重这一个方面,那么一定会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高材生找不下工作的也不少见。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只是大专毕业,但是他的社交能力很强,在学校的时候就担任学生组织的领导工作,经常对外联系和组织大学生的大型活动,还没有毕业就被西安的一个知名的大型企业选中,待遇也比较好。
我这样说,不是反对好好学习,而是要注意全面发展,真正的具备竞争实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拿着自己的略势去和别人的优势比拼,败下来的记录就比较高噢。社会给孩子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了,家长朋友们就给孩子送松绑吧。
心理咨询专家 马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