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海外星云》 2009年第22期
说到“千万富翁”,很多人会联想到住豪华大屋、穿名牌衣服、开高级跑车、搭私人飞机,过着奢靡的生活。但事实上,今天很多千万富翁就像普通人一样,住中产阶级的小区。每天上、下班,会到折扣店购物。他们追求的不是物质,而是金钱带来的选择能力。
正如美国畅销书《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作者哈福·艾克所说:“富人在乎的不是拥有更多东西,而是能够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既然如此,平凡的富翁们又是如何不平凡的呢?且看以下几位富豪有什么致富的秘诀。
志趣最要紧
戴彰纪在4年内绕台北火车站开了6家时尚平价旅馆,不景气中住房率仍超过90%。他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专长,不知兴趣在哪。就无法把潜能发挥到极致。”他花了很多时间了解自己;如今他把既有的成就归功于:从不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事业。
戴彰纪学生时代起就不爱念书,喜欢交朋友。他颇具商业头脑,在校期间就卖起了电子计算器,一出校门就去汇丰汽车面试当业务员。戴彰纪年纪轻轻,担任汇丰汽车地区销售经理,习得一身业务本领外,也累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他发现业务员不能久做,后来经朋友介绍,他大胆尝试各项投资,但收获都不大;直到投资旅馆业,发现这一行现金收入很稳当。投资过程一开始虽感生疏,但他仍愿意尝试,只当试探水温,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撤资,绝不恋战。因此他眼光越磨越锐利,经验累积也越来越丰富。
就在事业的巅峰,戴彰纪发现自己肝功能失常,濒临死亡边缘,不得不退休,带着一双儿女周游各大洲,陆续住过泰国、黄金海岸、中国内地等。旅行中,他住过许多经济型酒店,深感台湾最需要的是平价型旅店。
2004年,他康复后回到台湾,率先在台湾市场推出结合文化创意与时尚的平价旅馆,平均每晚价格在1200-3000元(新台币)之间,目前旗下有喜瑞、新驿、新尚、丹迪4个品牌,共6家旅馆,短时间内就创下做人成绩。戴彰纪说,他终于找到自己的事业:“上帝不让我死,就是要让很多人快乐;我的目标就是要让所有旅人都减低负担,还得到愉悦。”
目光要远大
20年前的杰夫·哈里斯完全看不出会成为有钱人。他读大学半途辍学,辛苦工作养活妻子和3个子女,除了在杂货店当店员,还要到废物堆积场,和囚犯并肩熔化废金属。
哈里斯能够比别人赚更多的钱,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他始终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致富。在美国,拥有财富超过500万美元的富人当中,80%都和哈里斯一样,出生中下阶层。渴望成为有钱人,是致富的关键第一步。哈福·艾克说:“追求财富的最大障碍是胆子小。很多人不敢向往高远的目标,但目标定得低,成就便有限。”
至于哈里斯,在一次圣诞派对上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说:“听他一席话,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我开始在工作之余,阅读投资类书籍,并且每个月用25美元购买共同基金。”之后,他到小区学院教授投资学,学生们便成了他的第一批客户,为他的投资事业奠下基础。“过程中有很多波折,但我都能一一克服,因为我深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如今,49岁的哈里斯住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约克市,身家逾亿。
学习补不足
史蒂夫·马克斯韦尔拥有工程学位,大学毕业后从事高科技行业,但他对理财却一窍不通。他今年45岁,住在科罗拉多州温莎市,育有3名子女。他说:“我在大学选修过一堂财务管理课,却为了去滑雪而逃课。结果,我必须亲自到银行,请职员教我如何核对银行的月结单。”
追求财富的另一大障碍是无知:许多人就是因为不懂而没有投资。但要赚钱,就必须懂得理财。马克斯韦尔说:“我阅读了很多关于理财与投资的书刊,并向每一位我认识的理财高手求教。”
然后他与妻子开始运用所学,认真学习量人为出。他们从不冲动购物;买东西时,不论是车还是家具都讨价还价;虽然早已有能力换更大的房子,却一直按兵不动,并且将总收入的20%拿去投资。如此不到10年,他便成了千万富翁,开始有许多人向他请教。“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答案,便去研究,从中学习。”
2003年,马克斯韦尔辞掉工作,成为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专门为企业(包括沃尔玛)员工举办个人理财讲座。他也开始参加不动产投资讲座,获益匪浅。如今他投资的房地产总值约3000万美元,包括公寓、商场和石矿场等。
“我原本是名工程师,从来没想到会有今天;一点点的进修,就带来了这一切。我们一旦掌握了基本功,潜能便可无限发挥。”
经营一门实业
香港在短短12年间经历两波金融危机、网络泡沫化和SARS袭击,但白富鸿仍能成功创业,他创办的“燕之家”燕窝专卖店生意遍及粤港澳。他认为:“从商者要有燕子般不怕艰辛的毅力,努力做到最后一刻。”
白富鸿现年45岁,1988年在加拿大读完工商管理回到香港,随即投入房地产行业,其间经历数次转换跑道仍不离本行。1997年,白富鸿萌生创业念头,希望在房地产业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因此既做物业代理,也从事物业收购重建项目。
白富鸿的公司在1997年上旬开业,年底却爆发亚洲金融风暴。为了求生存,他转营贸易,推出自家品牌服装,开设网购业务,可惜成绩未如理想。这时,他发现有些燕窝干货和即食燕窝的专卖店,却门庭若市,有几家店甚至逆势扩充。研究之后,他通过一位做燕窝批发的朋友引介入行,2000年两人还合资开设了“燕之家”燕窝专卖店。
“由于我专注零售发展,伙伴却喜欢做批发,彼此理念不同,两年后‘燕之家’由我独资经营。至今,粤港澳三地的分店及零售店铺已有30间。”他坦言,与批发相比,经营零售更费神,更花心思。幸而大陆于2003年开放内地居民到香港“自由行”,他的业务得以高速发展。
除了销售即食和干货燕窝外,白富鸿亦不断发挥创意,构思推出多种燕窝副产品,如饮品、甜品、炖汤等,期望燕窝产品生活化、大众化、年轻化。
白富鸿认为,喜欢安稳的人可能适合为人所雇,而创业必须冒风险,也要有承担。这几年他看到公司成长:“从当初独守店铺,到今天对员工充分授权,我自己的角色也不断转变,其中所获得的满足肯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