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于兰兰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3658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角度

已有 4149 次阅读2017-2-18 03:31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一,医院巧遇

  “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表示角的大小的量,通常用度和弧度来表示。也可比喻看事情出发点。看事情的“角度”有两点,一是微观角度,一是宏观“角度”。微观“角度”:是从某一个方面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宏观的“角度”:是从全局出发,全方位的去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我今天为什么要写“角度”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回顾与思考。对以前听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失业等各种舆论的重新审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毛泽东时代全体城市青年所经历过的路程,对这样一项治国方略的问题,实际上,无需我这样一个普通农民去评头论足。自我坦白的说,就自己的文化程度和资历,恐怕也评论不好。那么为什么还要洗脸盆扎猛子,不知深浅的要表达一番呢?那还得要从一次与一个人的相遇,而勾起我对那段自己所闻、所见、真实历史的回顾。还因一个人的悲惨遭遇,让我下决心,要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发表出去。

  事情是这样的,2014年12月份的某一天,我到沈阳一家医院看病,站在我前面的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引起我的注意。我怎看怎让我眼熟,我想来想去,忽然间就想起了一个我曾经认识过的人。“你叫张敏吧”我炸着胆子问她。她看了看我后,也是一脸的茫然:“你是谁呀?你怎认识我呢?”我惊喜的说:“我真的没看错,你就是张敏。你曾下过乡,村子名叫张庄村,对吧!你在张庄村干的非常出色,是知识青年的典型人物,还是张庄村的先进生产者。”张敏还是一脸茫然的说:“对呀!就是那个村子,你到底是谁呀,怎么这么了解我呢!我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呢!”张敏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拍自己的脑门。我说:“你可能真的不认识我了,但我认识你,因我们不是同龄人,所以,当时你不可能注意我。”

  虽然张敏不认识我了,一听说我是张庄村的人,还是有种亲近感,一劲的向我打听村子里那些,她曾经熟悉过的人。我也向她打听比张敏名字还响亮的知识青年,刘寒的近况。“刘寒现在怎样了?”我问张敏。“你没听说呀,刘寒死了,从楼上跳下来摔死的。”说到这,张敏的眼圈红了。“那怎么跳楼了呢?那么够用的一个人,怎样也不应该走到想不开的这一步啊。”张敏说:“她得了精神病后,最开始时,是时好时坏。好时像明白人一样,犯病时就什么也不明白了!有时胡说八道,有时还乱砸东西,后来越来越厉害了,东跑西颠的。2009年春天,他老伴出去办点事把她一个人锁在屋里,不知道怎样她就从楼上跳下来了,那可是七楼啊!摔下来就没气了。”说到这,张敏的眼泪滴了下来。

  “哎呀!哎呀呀!太可惜了,那么漂亮的一个人,死的却这么惨。”说完,我的眼圈也潮湿了。

  得知刘寒跳楼的事后,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甚至还有种酸楚感,刘寒的事在我的脑海里折腾了好长时间……

  一想起刘寒,一个美丽清纯的少女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刘寒长得非常漂亮,就到现在,在我的经历里面,还没有遇到过比刘寒还漂亮的女人。我的认像里,刘寒的美貌无可挑剔。1米68的高挑身材,俏肩、蛮腰、修长的腿。乌黑浓密的头发,黄白镜子脸,细长眉。长睫毛把乌黑、锃亮、薄眼皮、眼角微微有些上挑的双眼,陪衬的更加美丽动人。笔挺精巧的鼻梁下方是,美丽鲜红的小嘴,嘴虽小,嘴唇也薄,但中间部位微翘,像一朵小红花。微薄的嘴唇,象征着她是个伶牙俐齿之人。

  刘寒不光长相漂亮,还非常的会打扮爱打扮,无论是草绿色的衣服,还是蓝色的衣服,里面都爱穿件白衬衣,就是不穿白衬衣时,春秋季节也爱围条白纱巾,冬天是白线织的帽子,围脖,显得干净利落。

  就是美丽的芳,从整体来看也没有刘寒漂亮。按理说,芳的长相不比刘寒差,但气质不一样。芳就是农村女孩子淳朴善良的气质,可刘寒不但长的漂亮,刘寒的气质更是农村女孩子里没有的,与其他的知识青年也不太一样。刘寒不但有种文人的气质,文人的气质里面还透着机灵、时尚。实际上,人的气质比相貌都重要。相貌是天生的,气质是后天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的历练和凝聚而形成的。再美的相貌,也是短暂的,也可以比作是昙花一现。可好的气质会伴随人的一生。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就表现不出鬼鬼祟祟的样子来。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到任何场合都会神情自若,庄重大方。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让喜怒哀乐磨砺的,一定会宠辱不惊!

  刘寒不光很多方面出众,她的名字也让村子里的人感到很特别:“一个漂亮的女孩,怎叫一个男孩子的名字呢?”听惯了珍了、兰了、花了、等名字的庄稼院人,听到女孩子叫刘寒的名字,感到新奇,甚至还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实际是,刘寒的父亲姓刘,母亲姓韩,刘寒姓了父亲的姓,由于是腊八那天出生,生她那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气非常的寒冷,名字就借了母亲韩姓的谐音,叫刘寒。

  一个大美人来到了张庄村,也引起了轰动,还是一个与芳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美人。让闭塞,单调,文化生活匮乏的村里人大开眼界。刘寒的到来,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像看西洋镜一样,让人羡慕、赞美。我与一帮小屁孩,在刘寒的屁肤后头就跟了好几天。

  二,典型的魅力

  张庄村是个全国都有点名气的先进村。在那个千方百计在造典型的时代,有先进的典型,才有先进的干部。典型大队是出典型干部的资本和土壤。无论是哪层的领导,一个干部要想干出点名声来,没有先进典型这个标杆当资本和硬件,你就不会叫得响,就没有说服力,就不会成功。所以,在那个年代,各层的领导都在造典型上很下功夫。单位典型,个人典型,各行各业都要树立基层的典型。对一个认为有培养价值的基层典型,几层领导都会如获至宝,把它看作是政治资本,狠抓不放。千方百计的打气、加养、补钙、栽培,有的典型还要被拔苗助长,千方百计的也要把典型培植成功。

  一个叫得响的典型一旦树立起来成功了,就会利用典型到很多地方去讲用,用典型做样板以点带动全面,去推动全面上的工作。为了要把典型宣传出去,捧起来,就需要有嘴皮子功夫的人才。因那时没有电视、电脑,个人订报纸的也没有。大队部和生产队订报纸,也是几个人才能看到。宣传工具及不发达,就得靠层层开会往下传达。实际上,那个年代,最主要的宣传工具就是人的嘴皮子。不象现在宣传工具先进便捷,中央有一点动静,当时就会通遍全国。奥巴马打个喷嚏,都会惊动全世界。

  那个年代,要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宣传一个典型,就得利用开会的形式。会议多,小会大会总开。虽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但也与科技不发达脱不了干系。会议多,讲话的人嘴皮子功夫能不能过硬,非常关键。讲话的人,不但能讲,还得会讲。你讲话时没吸引力,把大家都讲睡了,说明你讲话的水平不高,缺乏演讲的技巧。这样就需要有嘴皮子功夫的人,哪怕是其他方面差点,嘴皮子功夫一旦过硬,也能被提拔起来。时势造英雄,因那个年代很需要能说善讲之人做宣传工具,所以,从上到下,培养和练就了一大批,嘴皮子功夫过硬的人才。

  树立典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去抓,被树立起来的典型,虽然会有些杂质,里面也可能有些不好公开的“说道”,但一定要有叫得响和过硬的两个方面,一,就是要突出政治,二,生产必需要搞上去。什么叫突出政治,就是对贯彻执行中央精神,要不打折扣的雷厉风行,起先锋带头作用。正因为这样,凡是典型大队的干部群众都累。抓典型大队的几层政府的干部也累,不论现在怎样的去评价那段历史,事实求是的说,毛浙东时代的党员干部就是个累呀!无论做什么工作党员干部必须要打头阵,苦他们先嚐,累他们先受,他们不但自己先吃苦受累,毛泽东时代的党员干部家属,吃苦受累的事,也都要走到群众的前头!

  下面我还要说刘寒。

  知识青年刘寒,不但长得漂亮,智商也很高,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嗓音甜美清脆,文化程度也不低,能写能讲,讲演稿都是自己写,区里领导审查。刘寒最厉害的就是嘴皮子功夫,好像天生就是一块讲演的才料。因长的娇嫩,干农活很吃力。可因张庄村是被树立起来的典型大队,参观的人很多,不但需要有嘴皮子功夫的人出去讲用,对大批来参观的人,也需要有嘴皮子功夫的人接待。因老书记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让他上台成篇大论的讲用,比让他登天还难。虽然工作干的非常出色到位,可就是讲的不精彩。再加上老书记的工作千头万绪,七八千亩土地,好几百户人家,几千口人,没分产到户之前,几个人当家,几千人听喝,让老书记起早贪黑的忙,几乎成年住在大队部。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把精力都放在村里村外的接待和讲用上。张庄村这个典型大队,总要到公社讲、区里讲、市里讲、省里讲、要是让老书记去讲,那老书记就什么也干不了啦!

  在张庄村这个典型被树立到巅峰的时候,刘寒一个人讲都不行了,各层的妇联开会,张庄村的妇女代表要到会讲用,介绍经验。各层的青年开会,张庄村的青年代表要到会讲用,介绍经验。各层的治安保卫工作开会,张庄村的治保主任要到会讲用,介绍经验。在树典型的巅峰时代,张庄村就要设有专门出去讲用和接待参观的班子。因此,从上学开始就当班干部的刘寒,嘴皮子的功夫,组织能力,还有积极上进,接人代物既不怯场,也不张扬的性格,很快的就被在张庄村蹲点的上层领导发现,当成了张庄村的宝贝旮瘩,进行了重点的培养!

  三,刘寒成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全体到会的同志们,你们好!……”,穿着黄军装,黑裤子,头上一边一只齐肩小辫子的刘寒,不卑不亢的走上讲台。当刘寒转过身,坐到讲台上时,台下的掌声,由开始的稀稀拉拉,变成了热烈的噼噼啪啪。因为会场里的人,不光欣赏刘寒这个典型大队的标签和刘寒的口才,也欣赏刘寒的美貌。刘寒没等开口呢,就赢得了全体到会者的热烈掌声!

  刘寒真厉害,人长得漂亮、口才又好、二优合一、无论多大的会场都能压住阵脚。只要刘寒一开口,会场里马上就会鸦雀无声!当刘寒走下讲台后,雷鸣般的掌声,拍的地动山摇!就这样,一个五谷不分,一个干农活不行的刘寒,因嘴皮子功夫过硬,还有漂亮外表这一硬件,因宣传典型的需要,也就是宣传干部政绩的需要,不得不临危受命,不长时间被突击入党,又闪电般的,被任命为党支部副书记,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人物,几层领导心中的红人。后来,刘寒因受到几层领导的看重,也得到了步步升迁。再后来,刘寒被调到市里工作了!“四人帮”倒台后,她被定性为“三突”干部而受到了“冲击”。刘寒从光鲜靓丽到臭不可闻,让初恋多年的男友也离她而去,最后她精神失常了!为了有人照顾她,父母把她嫁给了一个腿脚有点残疾的大龄男人,婚后的生活很不幸。实际上,那个年代让她靓丽了一时,却毁掉了她的一生!

  按张庄村的原党支部书记的性格,对刘寒并不看好,他不喜欢刘寒能讲不能做的性格,他认可朴实能干的张敏。可因公社和区里的领导都常来蹲点,推动好典型大队的经验,这是几层领导的责任和任务。自己是个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典型大队的经验要是宣传不好,党支部书记要挨批评的,蹲点的干部也要有过。

  事实求是的说,刘寒并不是一个什么坏青年,刘寒与大多数下乡青年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积极要求进步。临下乡之前,也是被多次洗脑:“要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农村是广阔的天地,青年人在那里会大有作为!”

  共产党的号召,毛主席的教导,在那个上行下效雷厉风行的年代,哪个会不听?谁人不紧跟?青年人积极向上要求进步,这是青年人的特色,说明我们的社会有生气,后备力量雄厚。特别是那个“火红”年代的下乡知识青年,理想主义色彩非常浓厚。那时不光下乡青年有,那时的领导干部有,老百姓也有。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成功,就是中国共产党调动了全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统治,打倒帝国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把全中国人民都发动起来,领导全中国人民吃苦受累,攻坚克难,才让欺凌破碎,贫穷落后的中国,从衰败中崛起,贫穷中富强。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虽然理想主义色彩有些浓厚了一点,但是,一定要承认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的成功,组织能力的超强,领导艺术的精湛。无论社会怎样的发展,都要肯定中国共产党曾创造了一个英雄的时代,并让那段历史无比的璀璨辉煌。

  四,征程崎岖

  农民种地需要多次除草,粮食才能获得丰收。一棵小苗的成长,得需要除三遍的草,这三遍你除掉的草,是无计期数。这三遍草除完后,小苗长大了,可草还在生,只不过是欺负不住小苗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虽然百花争艳,但也杂草丛生.不但让世界灿烂辉煌,五彩缤纷。也让世界成为一个毒草要与香花齐驱并进,糟粕与精华要竞争高低的复杂时代!在谁都不甘心轻易退出历史舞台,非要进行一场殊死较量的关键时刻,让精英只有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前进!让鲜花只有奋力的拼搏和抗争才能生存!

  为什么举这么个例子呢,就是想告诉人们,无论要把什么事请做成功,都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让我们的发展之路,困难种种,多灾多难。共产党搞土地革命,城市公司联营,包产到户,开放搞活,开始时,也都是举步维艰,进行中也都是困难重重。通过攻坚克难,艰苦卓绝的奋斗,最后取得了成功!这是发展的规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一样,来自于负面的阻挠,邪恶的破坏,不但需要自身的革命,更需要持之以恒艰苦卓绝的奋斗,只有这样,才会让这一稳定社会,发展历史,利国利民决策的实施,健康的发展。

  就拿刘寒来说,“三突”也好,跟“四人”帮也罢,总归不是她个人的问题,把这笔账全算在她本人的身上,确实不应该。

  就拿老书记来说,典型大队,那不是他自己要的,老书记是个实干家,务实、淳朴,翻身得解放穷人家的青年人,对让穷人当家做主的共产党无尽的感恩!对社会主义无限的爱!因此,共产党让干啥他就干啥,大干社会主义无怨无悔。无论他们被推到了什么样的风口浪尖,也是被当时的政策一步步的推上去的,被上层伸手抓上来的,请善待他们!一旦对那段历史去全排否定,恶意中伤,就会戳伤很多人的积极性,造成精神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现在有些贪官为什么在要退休之前猛捞一把,一些老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最后还被扣了一身的屎盆子,尿罐子。让有些人认为干好干赖都一样,还不如闹到实惠的好。

  就拿知识青年来说吧,记得,张庄村每天劳动力下地之前,早上学习的那半个小时,都是知识青年组织。大队的广播员,报道员,大部分都是知识青年。后来张庄村接待任务繁重,很多都是知识青年承当。知识青年在农村入团入党的也有,被充实到大小队领导班子的成员,也大有人在。

  记得,张庄村有一个落后的生产队,因于、张两大家族闹派性,于姓人家的人当队长,张姓人家就不好好干。张姓人家的人当干部,于姓人家就不听从领导。因此,影响这个生产队的生产一直搞不好。后来老书记派去一名积极上进,作风正派的知识青年当队长,知识青年既不站在于姓一边,也不站在张姓一边,并做让他们团结的工作,后来逐渐的让两姓关系得到了改善,生产得到了发展。

  老书记不但敢于利用知识青年挑重担,还带领张庄村党员干部,保护知识青年健康成长。张庄村有一个嘎子叫白刚,因排行老三,人送外号三癞子,总纠缠一个叫张敏的女知识青年,也就是这篇文章开头的那个女知识青年。张敏不但人长的好看,还非常的能干,虽然也是市里的姑娘,但有个争强好胜的泼辣性格,能吃苦受累,干什么农活也不甘落后。到农村后,很快的与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群众关系处理的非常好,多次被评为大队、公社、区里的先进生产者。

  “我要与你搞对象,你不敢不同意吧?”在张敏跟前,三癞子嬉皮笑脸,动手动脚。

  最开始时,直爽的张敏干干脆脆的告诉三癞子:“我才不跟你搞对象呢!请你放尊重点,往后不要总跟我嬉皮笑脸的。”

  三癞子不死心,软的不行来硬的,在评功分时,明明张敏应该评一等工分,三癞子上下豁拢:“俺们都不许同意她挣一等工分,让她挣拉等。”

  可张敏还是不理他。三癞子硬的不行就来损的,利用他那臭嘎瞎淫威,让大伙孤立张敏,对张敏不是截就是堵,死缠乱打。张敏把这种情况向老书记反映,老书记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公开支持张敏:“张敏是我大队的好青年,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来到农村,下乡来到张庄村后表现非常的出色,不怕苦不怕累,和农民打成一片,不但应挣一等功分,张庄村的全体青年还要向张敏学习。张庄村的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支持张敏的工作……”

  老书记又在大会上公开批评白刚:“白钢,男女搞对象是两厢情愿的事情,张敏不同意,你就不该强求,更不允许对张敏进行打击报复。你这是初犯,要是再屡教不改,就给你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教育。”三癞子打这以后,再也不敢欺负和纠缠张敏了!张敏以后被充实到大队班子里,回城以后,被分配到区里工作,听说干的一直很好。

  在老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大张旗鼓的支持下,打击了三癞子的嚣张气燃,树立了正气,压住了邪气。一些大队发生的性侵女青年案件,在张庄村一件没有过。

  五,英雄的画卷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并不光是推翻国民党政权,建设新中国那样简单。中国共产党的献身精神,时刻在影响着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受中国共产党献身精神的影响,马克思实现共产主义浪漫理想的鼓励,那个年代的青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几个文字,让现代青年听起来都会感觉,没情没调,硬邦邦的不顺耳!可那个年代,正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风貌,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领航铺路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都想有一番作为,都愿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献身,正应为有了献身精神,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涌现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

  我们这个地区有个知识青年被选为赤脚医生,后来自学成才成为行医的专家,一生都在为农民看病。有与农民同甘苦共患难,成为先进生产者。还有的做了农村的领导干部。

  但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从小生在市里的年轻人,确实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考验和磨砺。考验的成功,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艰辛的付出。人们不应该对他们求全责备。

  怎样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看事情的“角度”问题。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去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是当时国情的需要。针对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又被帝国主义层层封锁,工业及不发达,农业非常落后,国民经济薄弱,商业没发展,很多东西都在执行统购统销,只能凭票供应的当时国情来看,大批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减轻了城市就业的压力和一个百废待兴国家的负担。

  对贫穷落后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到来,不但充实了农村劳动力,对农村的宗族派性,也是一次肢解和削弱,对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腐观念,更是一次有力的冲击。对淳朴勤劳等正能量的发扬光大,也是一次融入性的“发扬和激活”。

  对于青年人来说,那次艰苦的考验与磨砺,培养了一大批有坚强意志,视野开阔,朝气蓬勃的人才与精英!一大批下过乡的知识青年,后来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接班人。现在的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都曾下过乡。我村也有好多个回城知识青年,被充实到各层领导岗位。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讲,那个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功不可没,甚至是稳定当时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决策层的大手笔,利国利民的英明决策!为后来的对农村的进步,中国的富强,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可对知识青年的父母来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吃苦受累,哪个不心疼啊!要不为什么会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呢!”发几句牢骚,说几句不理解的话,也应算是情理之中吧!

  中国共产党打天下,要破也要立。只有打倒旧的,才能建立新的。被曾经打倒过的人能一下子就接受共产党的新政策吗!必然也要用他们的观点来评价新事物,用带有有色眼镜来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失业\",等话,听了也不要大惊小怪,你把人家打倒了,人家臭牌臭牌你,也不算犯了什么天下大不敬。

  做什么事都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有的知识青年在村子里偷鸡摸狗,农村人也要发发牢骚:“这叫什么知识青年,纯牌是土匪,从打他们来,村子里就没有消停过。”可细想起来,他们都是孩子呀,倒点蛋,掏点气,稍有不慎,不但可以理解,还可以谅解。

  因有的青年怕苦怕累,队长分配的工作不爱干,并总给队长出难题。遇到这样的事,干部也会说:“这些知识青年那,给俺们添老了麻烦了!管他们吃喝拉撒不算,还得跟他们惹气。”

  也有的家长因孩子在农村吃苦受累而骂政府:“这政府都损透了,让孩子到那么个穷山沟子去受罪。”

  我没说吗,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看法就不会一样。

  从宏观的“角度”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但今天应该大姝特殊一笔,也应载入社会发展的史册!可现在从文字到文艺,宣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面东西太少了,几乎没有。宣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负面东西太多了!什么女青年被村干部奸污哇,知识青年受到不平等待遇、苦哇、累呀,等等,等等。实际上,请不要抓住当时的一些负面的东西不放,应该宣传一下他的正能量,这样对我们培养下一代和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

  再说了,那个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苏联老大哥的翻脸,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处于立脚未稳、内忧外患的新中国,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官民一致,上下一心,不屈不挠,攻坚克难,才让新中国没被帝国主义扼杀在摇篮里。才没被赫鲁晓夫掌控在股掌之中。那个年代,不光知识青年吃苦受累,从国家主席到贫民百姓都在吃苦受累。毛泽东穿上补丁的内衣和修过的鞋。农民吃草根,吃树皮,一天二两粮,一年二尺八布票的日子都过过。恐怕知识青年再苦,也没有像在“低标准时(因苏联翻脸要抗美援朝的欠债造成的,中国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中国农民曾经吃过的那些苦。

  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封锁,被推翻的国民党政权捣乱破坏,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国民经济一穷二白。不吃苦受累,中国人民就无法生存。不吃苦受累,社会主义就无法建设。不吃苦受累,可能就会亡国。事实求是的说:“那时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都是在拼!后来新中国的富强,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硬给拼出来的!”

  正是有了那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中华民族,才闯过了艰难,走出了险滩,步入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正轨。为今天摩天大厦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每当我一想起官民同甘苦,共患难,可书可写,可歌可泣,让精神升华,让时代飞跃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时,就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中华民族那么困难的时刻都闯过来了,今后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同胞们,放大我们的眼光,挺直我们的脊梁,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曾下过乡的知识青年们,你们在那个年代的奉献,人民不会忘记,社会应该感谢你们,历史也应该书写你们!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