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广大雅正 //www.sinovision.net/?361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千载奇逢,仅良书好友;一生清福,只碗茗炉烟。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骑楼

热度 15已有 5142 次阅读2012-5-19 00:51 |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曾一度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19世纪末,从东南亚特别是马来半岛传入。它能移入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着相近的自然地理气候。华南地区都属于亚热带气候,整年夏长冬短,有“草经霜而不枯花非春而开放”之特征,气候炎热潮湿。而骑楼的空间形态,无疑形成建筑生态上的一种微气候,空气流经骑楼产生的温度变化,与室内天井达到对流降温效果。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显然满足了当时实际商业需要,表现在购物时,为行人起遮阳挡雨的作用,特别是台风猛烈之时,骑楼又可以使行人免受搂层落物的伤害。

广州是中国骑楼建筑的接受地与传播地。作为2000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其特殊的通商口岸优势使它处于接触西方文化的前沿地带。来往各地的,富含岭南文化中兼容并包的吸纳精神的华侨,将南洋等地的西方异质建筑文化带回广东。民国初年广州市政府专门制定建设骑楼的章程,规定了骑楼建设的基本章法:柱距4米,进深4米,净高56米。并且统一管理统一退缩道路,规定可建和不可建的路段。当时的西关一带大量拆除旧房开马路,在丰宁路、十甫路、上下九路,龙津路、西华路、西堤、六三三路开始出现商住结合的多层骑楼建筑,总长度近八公里。

以广州为建筑模式的市改规划还被推广到其他城市,被西江、东江、北江、韩江、潭江流域和广西、福建地区的很多城市先后模仿,骑楼建设迎来它的的黄金时代。

       这里反映的是广西梧州的骑楼街群。梧州作为两广通商门户,同时也是文化和历史的桥梁。它静静地刻画着这曾经辉煌百年的建筑符号。在到处天翻地覆的城市改造中,或许这是骑楼的最后归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9

握手
3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dawn 2012-5-20 11:25
南方很常见。个人认为,主要是气候的需要。南方夏日炎热,在烈日下“逛街”简直是折磨。骑楼为解决方案之一。北方就不会采纳这种建筑形式。
回复 太平盛世 2012-5-20 07:13
最早的骑楼应在民国前的香港,甚至上海,香港现在剩下不到十间。广西和广州十年来搞了很多假古董假骑楼,第三张就是賈寶玉。
回复 jsnh 2012-5-19 23:17
第一次见!谢谢博主!
回复 梦游 2012-5-19 21:52
欣赏!
回复 Wangyuming 2012-5-19 18:35
很独特,有旧上海的味道。
回复 39燕子 2012-5-19 17:35
小时候,从家门口走到学校都有骑楼,下雨也不用带伞, 怀念啊!
回复 国际盲流 2012-5-19 10:30
广东也有很多的骑楼!广西的骑楼感觉很漂亮!感谢精彩分享!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5-19 06:59
曾经的美好。
回复 江南烟雨 2012-5-19 01:50
貌似南方和东南亚一带比较流行。上海金陵东路有很多。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