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古代诗词中,大多以伤感、悲戚、苍凉为主题,也许就因为幸福多是肤浅的,痛苦才是深刻的吧。人常说,词言情,诗言志,通常词的悲情更重些,在节律上的参差如垂柳拂水,变化多姿,更适合抒情。
说起词的感伤,我们信手拈来,“一丝柳,一寸柔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心似双丝网,心有千千结”等等;而诗那严谨整齐的节律,如壮士踏行的脚步,更适于表现万丈豪情。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只送诗情到碧霄”,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然,词中也有“大江东去”、“怒发冲冠”之豪情。
古诗词中涉及的伤感内容各有千秋,那些伤感多是进得去、出得来,整体把握张弛有度。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后,就有“青鸟殷勤为探看”,使悲情处峰回路转;如秦观的“忍顾鹊桥归路”后,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使辛酸时柳暗花明;又如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也是催人泪下,但毕竟是生离,不至于死别。
经过这样的仰观珍视,我们从古诗词中挑出两首最伤感之作,探触其中的文脉细节,感悟其中的千古悲怀。
先读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岁月,丝毫减损不了跨越阴阳两界的绵绵牵挂,当岁月将缅怀刻为一道道心痕,所有的生日、祭日、纪念日都变得多余,无需想起,从未忘记,思念已成为呼吸的需要,没有一刻停止,仅剩有时缓慢有时急促而已。枯槁的心态,尘封的记忆,憔悴的等待,千里的遥远,蔓延的荒凉,寸寸衷肠凭谁细诉!
再来看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与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的美景,无尽无止的更替,在痛苦的往事中戛然而止,东风唤回了记忆,唤不回明月清辉中至爱的故乡,吾国吾家,你在哪里?!曾经依附的雕栏在否?曾经轻踏的玉阶在否?那一点点赤痛,穿透遥遥的岁月,穿透交叠的春秋,随落花和流水一泻千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伫立春江岸,能望穿亘古的悲哀吗?
词技日趋成熟及至炉火纯青时期,李煜的作品便是在泪水中浸泡而成的,几乎铺纸带泪,动笔蘸血,满眼落花流水春去,无奈朝雨晚风,凄婉之极,孤寂之极。说到李煜,不由想到李清照。清照的词也多写于伤春季节,也有失国之痛,怀国之哀,“帘卷西风”、“花自飘零水自流”,“伤心枕上三更雨”、“欲语泪先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女子细腻的悲哀与酸楚,愁红残绿,怎经得苦雨凄风一浪高过一浪的侵袭,如何不教“人比黄花瘦”!然清照的词多从个人身世入手,将历史的悲剧隐于其后,这种间接的表现,总让人感觉是一种小凄惨,而作为国君的后主,亡国大耻甚至淡化了他词中、心中留恋的香艳脂气,承载着一种大痛。牵得心一阵阵的紧,一阵阵的痛,是千古伤心之最,是千百次期望走进又不敢走进的最凄美的地方。。。。。。
To: zero01 你曾经说:是呢,同感:)
感伤的东西能轻易揪住人的心...
To: 国际盲流 你曾经说:Have a nice day haha:)
同感!赞!
To: 听雨潇潇 你曾经说:喜欢潇潇的文笔:)
好文笔,好解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