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0|||
32号楼(也称 Stata 中心)是MIT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大本营。哲学和语言学系也在这里。此楼由后现代派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建筑大师弗兰克-盖瑞(Frank O.Gehry)设计,2004年投入使用。它那里出外进,东倒西歪的怪异造型,对比强烈的鲜明色彩都令人感到震撼,让人想到毕加索的立体派画作。盖瑞确实是毕加索的崇拜者。他本人则因其建筑风格的前卫和叛逆,彻底颠覆了经典建筑的美学原则而被称为“建筑界的毕加索”。 32号楼的外观造型,即便是在MIT相对现代及当代的建筑群中也显得相当地另类。有人说它像是地震后还未完全倒塌的建筑,也有人说像是被人用锤子砸过了一样等等。这幅从网路下载的32号楼的模型照片,可以给我们一个这一建筑群的整体印象。(01)
01
倒是盖瑞本人的描述我觉得更贴切些,也更为传神:一堆喝醉了酒的机器人的狂欢派对。下图右侧是Vassar Street 上的主入口。这一大块像不像是一个站不直的醉汉?伸开两腿,扎煞着两臂,斜靠在墙上。真有点儿担心它会顺着墙面秃噜下来坐到地上,呵呵。(02)
02
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这一建筑群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非随意地,胡乱堆砌在一起。那些红砖饰面的空间体型很是中规中矩,方方正正。似乎是以它们为基点,用交通通道连接起来以组成建筑群的整体架构。而将那些钛金属饰面的,歪七扭八倾斜扭曲的空间形体或贴上,或嵌入,或挤进其间。它们扭靠在一起,形体和色彩的对比强烈,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奇正相生,相得益彰。(01,02,03,04)
03
04
盖瑞的建筑总会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而且是非常前卫的雕塑感。他自己曾说过对雕塑和绘画的兴趣在建筑之上。他的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作品,也是他在大的城市景观环境中探索雕塑性建筑艺术的具体实践。 (01-08)
05
06
07
08
曾读到不少关于32号楼室内空间的描述,如室内外没有一处直角,没有一面墙是垂直的,走道忽宽忽窄忽上忽下忽悠悠,室内空间如同迷宫等等。据说一位教授离开办公室后常常迷路,走不回去。甚至用了掌上型GPS依然找不到北。呵呵,这也忒夸张了吧!
32号楼的室内公共空间构成确实相当复杂,建筑设计中常见的空间的流动,空间的穿插,空间的共享,空间的套叠等等手法这里均有体现。加上大量曲线曲面,以及大面积纯色块运用所造成的强烈视觉冲击,使人刚一进来还真有点儿眼晕。但在一,二,三层所能抵达的公共部分来回走几趟之后,还没有像进了迷宫怎么也走不出来的那种感受。觉得它的空间系列还是清楚的,空间的可识别性特征也是可以感知的。 #9 是一,二 层的平面图(网上下载)。 从左上 Vassar Street 上的主入口,到右侧上方的侧入口之间的L形通道(上面的那一条红线),是这一建筑的主要交通干道,被称为“学生街”(Student Street)。
09
Vassar Street 入口的门厅。右手墙角摆着一个雷达天线,提示此楼的某种使用性质。
10
过了门厅前行,旋梯扭上,天桥飞架。这里是”学生街“的起点,空间的复杂性已经呈现出来了。
11
此处空间的宽度放到了最大,并以明亮的大片天窗采光,突出其中心空间的性质。这里被称作“市镇中心”(Town Center),是学生教师们进行社区交往,休息的所在,也是交换信息及学习研究心得体会的地方。
12
13
这一平面几近正方形,四面塗有鲜艳大红色的“擎天柱”,矗立在“市镇中心”的中心位置。它是整个“学生街”最醒目的地标,其内部空间是个小型图书馆,中间可以穿过。大空间里的小空间。外面的阅览桌面都是红色的,呵呵,一个红色图书馆。
14
15 空间,色彩,光影的巧妙组合。
32号楼的信息中心。一个醒目的大问号提示了它的空间性质,也使其成为“学生街”的另一重要地标。有意思的是,问号下面的那一点儿,是个时钟。今夕何夕此空间?
16
侧入口门厅,素雅的色调装饰与一路走来的其他内部空间的浓艳形成鲜明了对比,顿觉满目清凉。椭圆形天窗倾入的天然光线使这一空间十分明亮。
17
在 MIT 32号楼的设计中,盖瑞试图以一种超现实的,无拘束的独特空间构思来破除对头脑的束缚,激发空间使用者的创造性活力。以有分有和,灵活分割的空间来打破常规的学科划分,促进学科间的交往与融合。并以“待生长的空间”,为难以预知的未来发展留白。
空间的分合相当灵活。这里,使用空间与交通空间合二为一。将半透明的帘子拉上,就可以隔出一间临时的会议厅或其他用途的空间。
18
19 从过街天桥可以俯视下面的使用空间。
20
S形的挑台与弧形的凸墙在不同的墙段,或相契而行(21),或相切而过(22),营造出一线天(窗)的奇妙空间效果。
21
22
23
24 从这里出去就是后庭院。
大楼的后庭院与第三层持平。其开敞端以一个古罗马环形剧场式的表演或聚集空间,面向一大片城市公共绿地。就是说,它的后庭院部分是随时向公众开放的,体现了空间的民主性质。我们第一次到32号楼是周五的晚上,大楼的几个出入口都开着。第二次再去是周日的白天,所有的门都锁上了。只能从这个环形剧场爬上后庭院。本以为那天无法进楼,只能在这里逛逛了。问了一位像是教工的人,他告诉我们,那天全部九个出入口只有一个后院的小侧门开着可以进去,但要穿过主入口旁边的门洞才可抵达。呵呵,要不是他,我们那天就无法进楼了。
25
后庭院有几个凸出的,形状不规则的曲面构筑物,外包镜面金属装饰。在不同的方向上呈现不同的反射效果。有的镜面只是让镜像轻度变形,有的则十分夸张地将周围的建筑和行人扭曲放大,呈现哈哈镜的效果。而且,步移影动景异,变化万千,甚至会形成梦幻般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后庭院的景观环境。
26
27
28
29 倾斜颠倒扭曲的空间映像,如梦如幻。
30 仔细端详端详“我”这付模样,嘿嘿。
31 后庭院夜色。
32
佛兰克-盖瑞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大师之一,其代表作还有西班牙毕尔堡(Bilbao) 的古根汉姆美术馆,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及布拉格的Dancing House 等等。他于1989年获普利策建筑奖。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邀请他为其设计世界级的建筑。在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的设计竞标中,盖瑞的方案虽然入围四甲,但未能最终胜出。在国内的访谈节目中,他就其方案谈到对环境文脉,和中国文化的尊重,甚至还提到了风水。他的方案我只见到这么一张照片,无法一窥全貌。但从这张照片,我觉得它完全没有其以往作品的那种出奇制胜的锋芒,和令人惊艳的风采,气势上就先输了。大师也有走麦城的时候。盖瑞今年八十四岁了,仍处于其事业的巅峰,也足以令人钦佩。
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面的链接,看看国家美术新馆的参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