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国家的国,简得非常形象,据说此字是太平天国时就简化了的。
简化是文化的普及的需要,不然的话,我们写繁体字是很困难的。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学习语文,就会耽误我们学习科学了。
華琅根: 太好了,我的祖辈也是教书匠,而且有几百年的“光荣史”。长辈们每当过年过节就把祖上的荣耀述说一遍,我都听烦了。什么书香门第,什么这个官,那个衔,等等,还有在文革中烧了多少书。但是,历史与事实告诉我们,扫盲跟文字的繁简没有直接关系,教育普及跟文字的繁简也没有直接关系。台湾与香港的文盲率就说明繁体字不是降低文盲率的因素。
我们强调的是文字形式的稳定性,不是简化还是繁化。所谓的繁体字,或者叫隶书,已经是简化字了,并且已经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形式。隶书是正体,草书就是在隶书正体字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更加简便的书写形式,这些文字形式都已经两千多年了,还要再简化干吗?
更主要的是,隶书之前的文字记载是有限的,隶书之后的文字记载与文学创作比隶书之前更加丰富。我们不敢说秦汉以后创造的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许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创造的中华文化才是最灿烂的。但不管怎么说,秦朝以后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一直使用的这种稳定的文字形式,也就是所谓的繁体字。在此,我们先抛开焚书等造成隶书之前的文献失传不说,我们只说能够流传下来保存至今的文献。这些文献都是以隶书以后的文字形式书写的,也就是所谓的繁体字。
所以,无论从扫盲这种最基本的文化普及到国家民族最重大的历史记载,繁体字都是传承我们灿烂文化的主要载体。改变这种稳定了两千多年的文字形式就是一种毁灭文化行为。
有关这方面的专业论著有很多,在美国可以轻易找到。图书馆里都有,中英文的都有,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找几本看看。至于“国”字的简化历程,不难追溯。太平天国大概还太晚了。我们说的文字形式是官方确立的正体形式,民间还流行一些俗体字。再说,秦朝的文字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的,而其他诸侯国的文字基本上都被废除了。同样,“国”字原形也有很多种写法。你现在查《说文解字》“國”字也只不过是汉朝的解释,也就是说大概也只是秦国的“國”字写法。但是流传在民间的写法可能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多种多样的写法。不过“国”字这个简化字并不很晚,比太平天国还晚,据说是郭沫若加工后定型的。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国”字的写法才五十多年。
所以,如果我们缺乏深厚的历史与文字素养,最好不要轻易下结论。我在此仅说一点来驳斥简化字对识字的影响。
人类学说话、学写字,跟年龄有关系。人在婴幼儿时期有个阶段是学说话、学母语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是天然的学习阶段,仅靠模仿母亲说话就能学会说话,不用特意教就能学会。这个时期学的话是母语,带有母亲的口音。渐渐长大以后,口音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看电视、上幼儿园、托儿所、跟邻居街坊的小孩玩,跟保姆、奶妈日夜相处,甚至上小学以后,口音可能改变的更适合于生活环境。
人在十二岁到十六岁之前学第二语言基本上可以做到没有口音。如果你在十二岁就移民美国,你大概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美国口音的英语。或者说,你的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就跟你说英语不一样,你的英语带有中国口音,你的孩子没有中国口音。他们的口音跟周围的孩子一样。
同样,学写字也是这样,人学写字在幼年时特别快。汉字是象形文字,基本性质跟图画相似。幼儿学这种象形文字其实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你可以去比较一下英语的幼儿读物,是不是把那些英文字母都画的像个什么物体?比如动物,食物,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因为要把文字跟图画相联系,以便于幼儿联想、记忆,因为图画比字母更容易识别与记忆。字母比物体更简单,为什么却更难识别与记忆?为什么要把简单的字母画成复杂的物体来教婴幼儿识字、写字?这不是简单的文字问题,是复杂的人类思维方式问题。所以,学写繁体字跟学写简化字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如同,简化字当中也有笔画很多的字,一样可以学得会。能够学会写 “尘” 字,也能学会写 “鹤” 字。比“鹤”字笔画更多的简化字也一样可以学得会。这就证明了,繁体字跟简化字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区别。
之所以你感觉繁体字难学,一是因为你已经学会了简化字,简化字已经先入为主。二是你已经过了最佳学写字的阶段了。如果你拿你学英文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每个英文字母都比中文简化字简单易写,英文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是不是比中文简化字容易学、容易记忆?好像不见得吧。为什么?因为你在学英语时已经过了人类学说话、学写字的最佳阶段。就如同你把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学汉字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到了中学阶段才把他们送到中文学校学汉字,就算是简化字也是很难学的。五十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推出以后,很多年纪大的学者就抱怨说自己一夜之间成了文盲。这跟你觉得繁体字难学是一个道理。你先学会了简化字,所以决得繁体字难学。他们先学会了繁体字,所以决得简化字难学。很多年纪大的学者到死也没学会简化字,还是一直用繁体字。其实,这都是先入为主以及年龄造成的学习障碍。
解放后在农村搞扫盲之所以失败就是这个道理。简化字还是繁体字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是那些农民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些甚至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他们早已经过了最佳学写字的阶段了。逼着他们学写字,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要命的是,当时搞扫盲是运动,是一阵风,根本不是扎实地搞基础教育,也不是长期地搞普及教育。一帮子从来没读过书、没上过学的成年老农,突然一下子把他们纠集在一起,逼着他们学写字。你想想,拿了半辈子锄头的手,几十年来从来就没有拿过笔的农民,他们都够在几天内学会写字吗?所以,不是繁体字的问题,是教育方式的问题。你现在用同样的方式到农村去教不识字的成年农民学写简化字,效果跟当年的扫盲运动不会有什么区别。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当年扫盲运动的荒唐性。扫盲是为了彰显新政权的政绩,而不是为了全民教育。在高层那是教育政策的宏大构想,但到了基层就是走过场。从田里揪出几个人来,换上干净衣服,坐在那里,装模作样地上课学写字,北京来的记者照了几张相,人民日报刊登出来,这就是解放后的扫盲运动。试想,小学要五年,日日夜夜,无休无止,要学五年写字。那么,那些扫盲运动的农民学了几年写字?是不是不耕田,脱产学五年写字?如果你能认真回答这些问题,你就不会拿农民扫盲来抨击繁体字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下功夫学写字,也没有下功夫教写字。就是一阵风的运动。
再者说,如果政府是真心搞扫盲,搞基础教育,搞全民普及教育,当年条件那么艰苦都能让成年农民去上学,去学写字,为什么今天国家的教育条件这么好,外汇储备那么多,国库那么有钱,可大部分农村地区连个正规小学校都没有?连小孩子都不能免费接受全日制普及教育?我不想再说了,再说我就哭出声来了。
所以,别拿繁体字做扫盲运动失败的替罪羊。不是真心下功夫搞长期的基础教育,就不要乱找失败的借口。更要命的是,汉字简化是汉字拼音化的第一步,这就更是毁灭中华文化的罪恶行为。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你就不知道简化汉字背后隐藏的罪恶阴谋。
先谈到这里吧。